回忆“七七”烽火 传承抗战精神

▼
“60后”军休干部讲述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
昨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也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八十八载春秋过,抗战精神永流传。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从国防前线到城市建设,红色基因始终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汕头融媒记者走访两位“60后”军休干部,听他们讲述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感受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澎湃力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作为国防事业的接力者,空军某部原高级工程师邓小里和陆军某部原主治医师曾友良虽未亲历抗战,却在军旅生涯中始终以抗战精神为指引。邓小里坚守空军飞行保障岗位36年,创造了“零失误”的骄人纪录;曾友良扎根野战部队33年,用医者仁心守护官兵健康。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起点,那一声枪响,震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这是我们民族的伤痛,更是我们奋进的动力。”邓小里告诉记者,在小时候,他经常听长辈们讲述抗战故事,那些战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画面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1985年,邓小里入伍后分配到空军某部工作。2020年从部队到汕头市军休所。从军36载,他不忘初心,从事空军飞行保障工作,坚守“零失误”,用青春书写军人担当。他表示,在部队的日子里,条件艰苦,但每当想到抗战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都毫不退缩,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这种精神支撑着他坚守岗位,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1979年,曾友良入伍后一直在野战部队团(营)负责卫生防治病和卫勤保障工作。在基层部队服役33年,他任劳任怨,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2011年,我从部队退休。在‘七七事变’88周年的今天,我们不应忘却民族苦难的惨痛记忆,更应珍惜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地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曾友良深有感慨地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全体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耀。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建设,两位老兵也见证了汕头的沧桑巨变。他们欣喜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期待年轻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汕头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城市道路越来越宽敞平坦,交通变得十分便利,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为汕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生活在这里,感觉越来越舒适。”邓小里说。
曾友良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不能忘记历史。希望年轻人们传承红色基因,把抗战精神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希望汕头能够继续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曾友良对汕头的发展充满信心。
“60后”军休干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参与者,他们亲眼见证汕头的巨大变化,城市环境的日益改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军人的担当和责任,也看到了他们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期待。
发表日期:2025年07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