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寿险再出发,看中国平安如何破局?
▼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国际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剧烈冲击,全球市场跌宕起伏,世界经济出现低迷。在这样危机四伏的动荡环境下,中国平安持续推进改革,寻求冲浪破局的机会。这一年,作为平安核心价值来源的平安寿险走到了改革的深水区,面临着内外部的巨大挑战。集团也在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从渠道视角走向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个人、团体、科技三大业务闭环,并以科技赋能打造一个与时俱进的科技金融生态航母。
平安交付稳健三季报
在此内外挑战之际,中国平安依旧交出了一份表现稳健的成绩单。10月28日,中国平安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各项数据表现稳健: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实现营收9170.70亿元,同比增长2.7%;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086.92亿元,同比增长4.5%;年化营运ROE达到20.9%;归母净利润1030.41亿元,同比下降20.5%,但较上半年降幅有所收窄。值得一提的是,从单季度来看,中国平安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43.58亿元,同比增长7.74%。
疫情之下,为什么平安仍有这么稳健的业绩表现?它是凭借什么穿越周期和抗住风险?
答案是,因为平安有一颗不破不立,“敢向自己开刀”的心。
25年寿险再出发
从一家只有13名员工的小保险公司,成长为影响数亿中国人生活的世界级金融科技巨头,平安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风风雨雨,始终不忘初心。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肩负起中国保险拓荒者的责任,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勇敢的探索和创新,将多样化的保险选择及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带给客户。即使如今已经做到了市场龙头地位,平安也从未停止革新的脚步,它不断与时俱进,拥抱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三十而立”的当口大胆向其核心业务寿险“开刀”,引领了一场震惊世界百年寿险销售和经营圈的革命。
平安的寿险业务成立于1994年,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国内人寿保险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平安敏锐地察觉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数百年历史的寿险传统模式正在经历全面升级和迭代,寿险传统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宏观环境、消费者需求、人口红利以及科技应用的飞跃都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国最早的保险业拓荒者,平安意识到,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公司内部在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及渠道建设等方向上亟待调整升级,平安必须进行全面的寿险改革。
据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介绍,平安酝酿了两到三年的时间研究改革策略,寻找到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的寿险发展之路。这次寿险改革从2018年开始萌芽,产品及渠道调整逐步开展,2019年11月启动全面深入的改革,当年11月23日平安成立寿险改革领导小组,马明哲亲自挂帅。
这次改革的难度前所未有,改革的深度行业罕见。对照“从客户需求出发”和“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初心,平安此次改革主要聚焦四大方向。一是队伍,销售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基础管理和培训效果有待提升;二是产品,需要持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运用“产品+科技”充分赋能销售与运营;三是管理,需要提升长期规划的前瞻性和精耕细作的耐力;四是文化,务要铭记初心,永葆品质为上、勇攀高峰、危机意识及拥抱科技的文化。
据马明哲在集团中报中称,目前绝大部分项目已经完成顶层设计,近一半的项目推动机构试点,个别项目已经开始全面推广落地。集团表示有信心确保绝大部分改革项目在今年内落地执行。
从平安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情况看,平安寿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747.64亿元,同比增长9.2%;用于计算新业务价值的首年保费达1202亿元,同比下降1.7%,但较中期8%的降幅有显著改善。在改革攻坚期,平安新业务价值增速仍在市场预期之内。
众所周知,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改革都有其低谷和“阵痛”期。平安首席保险业务官陆敏曾表示,当前的寿险改革是对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取舍。虽然有难度,但内部已经达成共识,上下决心一致。平安不能再回到过去。这次改革,要为未来十年的发展做铺垫。
据马明哲介绍,此次寿险改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渠道改革和产品改革。
短期阵痛换长期优势
此次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渠道改革。平安表示要把过去的“健康人海”升级为追求质量及代理人收入,即把控增员数量,提升增员质量,打造一支高产能、高收入、高质量的代理人队伍。
平安对代理人队伍的优化效果也体现在最新的财报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平安寿险代理人104.8万人,较年初下降10.2%,较6月末进一步下降8.4%。这一变化正是因为公司在三季度加大考核,活动率、出勤率低的代理人加速淘汰。可以预见,在此渠道改革下,平安将不断促进队伍质量升级,优才人力占比将大幅提升。
在特殊的疫情之年,集团代理人的线下面对面拜访受到了很大影响,这是导致集团三季度寿险业务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据悉,前三季度公司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428.44亿元,同比减少27.1%。
可以说,是平安主动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用短期阵痛换长期优势。
科技赋能寿险
在产品改革中,平安提出了“数字化寿险”的改革目标,让科技成为寿险改革的核心推动力。平安希望运用科技赋能,实现代理人增员、培训、获客展业、管理的高效运转。陆敏寄希望于,“以产品、科技支持渠道,将公司经营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在其三季报中,随处可见科技赋能寿险所带来的惊喜,让人眼前一亮:
疫情期间,由于传统代理人线下业务受限,平安持续升级线上化经营模式,在队伍发展、客户经营、产品运作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不断为业务发展积蓄动能:平安寿险通过升级AskBob人工智能支持工具,赋能代理人;构建数字化营业部管理平台,完善营业部评价标准与管理机制,赋能营业部。
据悉,在平安代理人使用的APP中,运营公域流量的工具有“三板斧”,私域流量有“八宝箱”,帮助代理人获客和转化。平安通过拥有超2.43亿用户的“金管家”APP,推进以服务、活动、资讯、直播为主的新型线上客户经营方式;2020年前三季度,累计用户互动频次超8.8亿次;平安打造的智能拜访助手累计使用超过1150万人次;平安寿险通过智慧保工具累计转化近60亿元寿险保费;AI视频回访帮助新单回访成功近270万单。AI技术已经被全方位应用于寿险代理人的面试、培训和销售支持。可以说,在科技的加持下,平安寿险体系完成了又一次进化,通过数字化的流程把控,使得保险销售的环节更加智能和高效。这是百年寿险行业的又一次大胆创新!
而这源于中国平安多年来在科技上的投入和布局。2017年,中国平安确立了未来十年深化“金融+科技”战略的目标,大力进行科技投入。近年来,中国平安的科技业务备受市场瞩目。该科技板块孵化出了许多广为人知的成果: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汽车之家、平安智慧城市。据悉,陆金所已于10月30日挂牌纽交所,成为平安孵化的第三家独角兽上市公司。而率先在境外上市的平安好医生和金融壹账通也获得了二级市场的认可。截至10月30日收盘,平安好医生最新市值达1147亿港元,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70%;金融壹账通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100%。
无论是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还是陆金所,都只是平安在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一个折射。
最新财报显示,科技业务不负众望,在第三季业绩报告中成功挑起了大梁。2020年前三季度,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650.28亿元,同比增长8.3%。
2021改革成效拭目以待
改革虽然成效进展缓慢,但事实已经证明平安的寿险改革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当前公司业绩拐点已至。随着国内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疫情导致居民保障意识提升,平安传统代理人线下业务逐步恢复,以及集团线上化经营模式等创新举措持续发挥蓄能,可以预见明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产品结构有望恢复正常,价值率将较今年有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正在积极布局2021年开门红,并将大幅提前开门红启动时间1.5个月至11月初。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表示,“平安去年‘开门红’较晚,又刚好遇上疫情,直接给公司业务带来较大影响。”而今年平安提前一个半月即将为2021年奠定良好基础。
据悉,平安2021年开门红主力产品“财富金瑞2021”存续期限则由10年缩短至8年,产品形态更具市场竞争力;叠加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重疾定义切换等外部有利环境,有研报预测公司2021年开门有望大红,NBV增速可达15%。
市场预计,随着寿险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开门红阶段增员红利显现,平安将在2021年收获改革成果,估值有望获得大幅提升。
平安曾表示,它的目标不仅是要成为规模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更要成为市场的龙头、行业的标杆、客户的首选,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
因为目标很清晰,所以改革的步伐更加坚定。
在三季报发布前的10月中旬,平安寿险高峰会选择在革命圣地“井冈山”举行。本次高峰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勇闯新路——25年再出发”,平安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在会上喊出了“与其被颠覆,不如自我颠覆”的口号。
对于一家敢于自我颠覆的老牌险企,这场自我革命未来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