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收入靠代理业务 泰恩康“医药制造”名不副实
▼
时隔一年有余,在新三板挂牌的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恩康”)再次向A股发起冲击。近日,深交所创业板官网显示,泰恩康的IPO申请进入问询阶段。
招股书显示,泰恩康的主营业务为代理运营及研发、生产、销售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并提供医药技术服务与技术转让等。2017~2019年,代理运营业务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基于上述发展模式,深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要求泰恩康说明公司申报时所选行业类别为“医药制造业”的具体判断依据及合理性。对此,泰恩康提出“公司未来自产产品的收入占比仍将逐步上升”等三大理由。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泰恩康的营收结构出现变化,自产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反超代理运营收入,为64.56%。其中,口罩的营业收入占比就达到53.17%。在本次IPO中,泰恩康还将“高端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作为募投项目之一,主要内容为建设口罩生产线。
而就在深交所的问询下,泰恩康披露,结合目前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不再将上述“高端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募投项目。
不过,目前,泰恩康仅有一款自产的仿制药,难以撑起其医药制造营收的“大梁”。
针对剔除“高端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募投项目对公司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自产产品收入占比等相关问题,记者致函泰恩康方面,证券部相关人员回应称,“公司目前正在等待深交所的第二轮问询,鉴于时期敏感,暂不便接受采访。”
口罩撑起营收“半边天”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泰恩康口罩的单价和销量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提升,工厂也在此期间超负荷运行。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泰恩康口罩的销量从1.16亿只持续下降至7348万只,产能利用率也从78.07%同步下降至46.44%。这三年内,公司口罩的单价为0.17元/只。
2020年1月~6月,泰恩康的口罩共售出约1.79亿只,产能利用率达到137.58%,均价也提升至1.06元/只。在此报告期内,口罩的营业收入达1.9亿元,而公司同期的总营收约3.58亿元,平均毛利率高达81.64%。
在口罩的贡献下,泰恩康的自产产品收入在2020年上半年出现“暴增”,约2.31亿元。2017年~2019年,公司自产产品收入均在1亿~1.2亿元之间徘徊,占总营收比例不超过24%。
不过,剔除口罩业务收入的影响后,2020年上半年,泰恩康的自产产品收入较 2019年同期减少700.18万元,降幅为14.66%,且因口罩价格大幅上升导致泰恩康自产产品中的医疗器械毛利率大幅增加外,公司各类自产产品的毛利率在2020年上半年整体呈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泰恩康的前五大客户结构也在2020年上半年有了变化。招股书显示,泰恩康新增深圳市纵横千创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齐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这两家口罩客户,分别位列第一和第四。
“功不可没”的口罩给了泰恩康扩产的信心。泰恩康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口罩业务仍将是公司一项重要的业绩来源,作为公司的自产产品贡献较为可观的业绩。”为此,泰恩康拟以本次IPO为契机,以募集资金投资“高端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8650.79万元。
记者翻阅上述项目的环评报告得知,“高端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建设1栋10层的高端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并通过引入医用一次性使用口罩生产线、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KN95口罩生产线等合计55条生产线。待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医用一次性使用口罩约1.5亿片/年,医用外科口罩7488万片/年,KN95口罩5491.2万片/年。该项目于2020年8月取得环评批复;项目起止年限为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
招股书显示,“高端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72亿元,年净利润4337.67万元,所得税后项目内部收益率为23.3%,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03年,动态回收期为7.9年。记者注意到,这是泰恩康本次IPO募投项目中唯一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待本项目达产后,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符合公司的未来战略规划。”泰恩康如此表示。
只不过,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要求泰恩康对口罩相关项目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以及如何消化新增产能作出说明。而泰恩康以“结合目前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为由,表示不再将“高端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募投项目,并直言“变更后,本次募投项目不存在产能扩张的情况,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在最新一版招股书中,泰恩康新增相关说明称,公司口罩的销量、销售价格和毛利率可能无法维持在疫情暴发前期的较高水平。根据公司初步统计的未经审计数据,2020年下半年口罩的均价已从上半年的1.06元/只下降至0.54元/只,若口罩的销量和价格进一步下降,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仅有一款自产仿制药
招股书显示,在2020年以前,泰恩康主要依靠代理运营业务撑起业绩。自1999年开始,公司代理运营和胃整肠丸、沃丽汀(眼科类处方药);2002年起代理强生医疗器械;2003年起代理保心安油,均为进口药品,代理权的稳定性对公司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
2017~2019年,泰恩康的代理运营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4.91%、71.53%、78.32%。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叠加口罩收入提高,公司代理运营业务收入占比降至35.17%。泰恩康预计,2020年7月~12月,随着境内疫情的控制,代理运营业务收入有所回升。
对此,深交所要求泰恩康说明申报“医药制造业”的具体判断依据及合理性。记者注意到,目前正在新三板挂牌的泰恩康,其行业属性为“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彼时公司首次闯关A股时(2018年4月)申报的类别为“批发和零售业”。
但综合近期给深交所的问询答复来看,泰恩康更多的是阐述其未来努力的方向,唯一较有“底气”的是公司在2020年8月正式将自主研发的仿制药盐酸达泊西汀片(产品名:“爱廷玖”)投放市场销售。
另外,泰恩康坦言,公司目前处于业务模式转型期,逐步由医药代理运营转向医药制造业。为把药品自主研发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公司不断加大新药的研发力度,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但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泰恩康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743.84万元、2402.75万元、2586.43万元和1868.5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1%、4.68%、5.21%和5.22%,均呈波动趋势。与之作为对比的是,公司同期的销售费用分别为5496.16万元、6094.13万元、7268.6万元和4018.52万元,分别占营收比例为12.22%、11.86%、14.64%和11.23%。
泰恩康披露,目前公司主要的医药自主研发在研项目共有16项(其中化学药2.2类1项,化学药3类2项,化学药4类12项,治疗用生物制品15类1项)、合作研发项目1项(化学药2.2类)。
记者注意到,此次IPO,泰恩康的募投项目包括一个“生物技术药及新药研发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2.8亿元,涉及雷珠单抗注射液、顺铂聚合物胶束两个研发课题的研发,预计建设期为5年。截至目前,上述两个项目分别处于临床试验批件申请阶段、小试研究阶段。
只不过,深交所对上述“生物技术药及新药研发项目”对应研发投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疑问。其中,就雷珠单抗注射液来说,泰恩康认为,该药品市场空间大,且公司正是基于多年代理运营沃丽汀的经验,具备了眼科药的营销渠道优势。
如此看来,寄希望于依托代理运营业务产生的稳定现金流,来提升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以及预备将先前打下的渠道“江山”加以利用的泰恩康,或难在短期内摆脱对代理运营业务的依赖。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