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助力和谐新农村建设
▼
近年来,潮安区赤凤镇松水村积极发挥乡贤作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众乡贤踊跃捐资捐物“反哺”家乡,他们说,在家乡做公益事业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要把在外面学习到的开放、文明、包容、团结的理念传递给乡亲并影响更年轻一代,和众乡亲齐心协力共建和谐文明新农村。
潮人有一个优良的传统,无论是老一辈出国谋生的华人华侨,还是这一代在国内大城市打拼的新乡贤,他们始终牵挂自己的家乡,不忘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潮安赤凤镇松水村乡贤林荣生投入300万元捐建的松水村文化广场落成,这一工程还包括一系列美化村容村貌的修整村口道路坑渠水系、沿溪公园等项目,在此之前,他2016年捐建了松水文化中心,投入也超过300万元。他还带头参与村里的多项慈善文化项目,当大家都赞赏林荣生为家乡建设所做的贡献时,林荣生非常谦逊地告诉记者,为家乡公益事业花钱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在外面学习到的开放、文明、包容、团结的理念传递给乡亲并影响更年轻一代,和众乡亲齐心协力共建和谐文明新松水。
村锣鼓队在文化广场上表演。
凝聚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松水村地处潮安区赤凤镇韩江西岸,从市区出发沿韩江西岸的公路到松水村大概40分钟的车程,从沿江公路进村还有几公里的山路,两侧山色秀美,一到村口便豁然开朗,左侧是村道和沿溪公园,右侧就是刚刚建成的村文化广场,中间是流经村庄的山间水系聚集于此的溪涧,溪涧两岸是精美的花岗石围栏。跨过小桥沿主村道而入,在村中高处四望,众多新旧相杂的民居聚集在这片山间谷地。
村支书曹楚喜向记者介绍,这里是赤凤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登记村民有两千多人,多数村民已经离开村庄,到海南、广州、深圳等地发展。经过二三十年的打拼,在外乡亲在房地产、商场超市、五金、餐饮等产业都经营得很好,他们也开始“反哺”家乡。近年来,乡贤为村捐款捐物已超3000人次,涉及兴学育才、扶贫济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在乡贤的支持下,松水村容村貌不断得到提升——饮水工程升级改造、村口道路拓宽、生活污水整改、坝头桃花园修建、石坑园改造;建设村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进步——创立“松水文化基金会”、组成“潮州松水大锣鼓队”。
曹楚喜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由于乡贤的大力支持,松水村率先于其他地方实现村道可通车硬底化。2005年,在海南的乡贤杨荣湘有感于村道崎岖难行,便捐款100万元拓宽修建两公里长的主村道。一位乡贤的善举往往能带动更多人参与,第二年外村道硬底化建设的时候,更多乡亲参与捐款,再加上官方的部分补贴,松水村很早就实现村内外道路硬底化。
松水村文化广场。
活跃文体生活 带动乡村和谐
在松水村新落成的文化广场,最显眼的标语就是“创建和谐松水”。在众乡贤捐建的项目中,也都是围绕“和谐松水”的主题来做的。
松水村原来有一处老戏台,年久失修不再使用。2015年底,在深圳的乡贤林荣生提议在老戏台的原址建设村文化中心,让村民有一处可以搞文化娱乐活动,联络乡亲情谊的场所,并表示捐建这一工程。林荣生在深圳从事的就是房地产行业,他自带团队到村里,完成文化中心的设计和工程建设,建成的文化中心有戏台、大厅和读书角,并于2016年10月1日投入使用。有了文化活动场地,林荣生和其他乡贤又提议并带头捐资成立“松水文化基金会”,村里组建了大锣鼓队,组织村里在外读书的学生假期回村里学习潮州大锣鼓,这几年的春节,松水村里到处响彻着锣鼓声。村里还组织年轻人在春节回乡期间举行卡拉OK比赛,让年轻人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艺。还请专业演艺团体到这里演出,活跃乡村文化生活。
去年春节期间,由于疫情的原因,村民回村居住的时间比较长,村里原有的体育活动场地比较小,大家迫切希望村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平时可运动,节日期间可以举办联谊比赛。
松水村名的通俗叫法是“盛水”,顾名思义就是水很多。村庄有几路水源在村口汇合,在村口形成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林荣生每次回到村里,都思考着如何改造村口这片区域,利用丰盛的水源在村口筑造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观。村民建运动场地的要求也契合他改造村口景观的想法,在与村干部村民的充分沟通后,大家一致决定利用村口这片荒地建造文化广场,林荣生也表示捐建这一工程。疫情过后,他马上派遣团队设计施工。松水文化广场去年8月份开工,今年5月1日工程举行了揭牌典礼,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修整河溪及涵桥梁、沿溪小公园、一个标准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办公室、公共厕所及相关配套设施,可以做为乡亲们举办文化活动、日常休闲、体育锻炼等全方位、多功能的场所。
松水文化广场能这么快建成,林荣生盛赞村干部的高效协调能力和村民的奉献精神。他说,大家一起建设好家乡,振兴乡村,就是我们想要的和谐松水。
“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潮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锡钿在松水村文化广场落成仪式上就表示,将会发挥“新乡贤”在经济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他们以资源返乡、影响力返乡等形式,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把乡贤在他乡成功创业经验、务实苦干精神带回家乡,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