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回应向阿里开放生态,两大巨头打通到底有多难?
▼
8月18日,在腾讯2021年半年报的业绩沟通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回应了这个备受外界关注的问题。
刘炽平认为,腾讯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我们的生态目标就是让中小型公司能够融入其中,让每个人、中小型企业和商家能够公平地、直接和用户产生联系,提高效率。
“但是,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制度。例如,不同于其他平台,我们不会额外向商家收取佣金,平台之间的打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刘炽平说。
在刘炽平对生态互通担忧的另一方面,是阿里巴巴坚定而迫切的生态开放态度。
本月初,阿里巴巴董事长张勇曾在公开场合大力倡导平台互联开放。他表示,从商家角度来讲,解除外链的屏蔽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流量费用,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带来更好的经营便利;对消费者来说,有利于提高分享、支付等生活便利性。
一边敲门,一边迟疑,阿里、腾讯离真正“破冰”还有多远?
长期以来,阿里和腾讯系App一直处于“泾渭分明”的状态。最典型的例子是,用户无法将淘宝页面直接分享至微信,需要复制一段麻烦的口令,而微信支付也在阿里系App中遭禁。
打通淘宝和微信的生态,在逻辑上是一件双方互利共赢的事一方面,阿里能够坐享微信社交流量红利,一定程度上解决流量困境;另一方面,微信支付也能够挤进阿里电商平台,扩大线上支付份额。
近半年来,阿里高管已多次在公开场合对腾讯“喊话”。除了张勇的公开倡导之外,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特价版负责人汪海也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透露,阿里巴巴已向微信小程序申请开通淘宝特价版小程序,但申请仍在审批中。
但事实上,虽然阿里主动,但腾讯对生态互通的合作却处于担忧当中。
从腾讯刘炽平的发言来看,核心矛盾点在于腾讯担忧两家公司的模式差异,会对微信的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微信的本质是强调开放、去中心化的平台,商户只要不违反规则,可以自由地通过小程序、视频号等方式进行交易,平台并不会向商户的佣金。对中小商户而言,这种依靠用户体验和社交裂变发展的模式成本更低,且拥有更大的自主话语权。
但阿里的商业规则与之完全相反,走的是中心化的路线。阿里拥有流量分配权,而商家在淘宝、天猫等平台,需要通过缴纳佣金、广告费,才能换来更好的流量倾斜。平台的流量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家生意的好坏。
正如刘炽平所说,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制度。
从数据层面来看,在微信做生意的中小商家正在逐年增多。微信在今年年初公开的数据显示,小程序2020年全年交易额(GMV)达到1.6万亿,同比增长100%。与此同时,加入微信小程序经济圈的商家越来越多,仅开启小程序直播的商家就超过10万。
因此,微信对于生态的坚持和对阿里商业模式的不确定,应该是微信迟迟不愿接受阿里到来的原因。如果让习惯活跃在私域流量的商家再重新去适应去中心化的商业逻辑,显然会让微信生态发生改变,也有可能将动摇微信用户社交的根本。
微信保持谨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平台接入平台、规则嵌套规则的情形下,平台治理、业务合规和用户保障的复杂程度都呈几何级数增加。
过去微信曾多次发布对拼多多等平台违规外链的打击通报,已经需要消耗不小的精力。而阿里巴巴每年有1亿个淘口令诞生,这种数量级会进一步加重微信的治理成本。
对微信而言,一旦淘宝进入微信小程序,假货盗版、倒卖账号、黑灰产交易、诱导分享、技术对抗等风险就会源源不断,并且还不得不为其违法违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在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完善的前提下,这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一面是阿里的迫切,一面是腾讯担忧,双方依旧没有找到最佳的合作契合点,这场巨头破冰或许需要更长的谈判时间。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