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汕头老牌感光企业,在中国工业史上开创了多个第一
▼
你知道吗?汕头曾经有一家企业,在中国工业史上开创了多个第一:包括生产出中国第一张照相纸、第一卷黑白胶卷、第一张印刷制版片。
这家企业就是汕头公元厂。
汕头公元厂,是汕头工业发展史的印记,它曾突破了欧美的技术垄断,成为中国的“第一个”——中国第一家感光企业;它的感光技术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成为中国感光行业的技术基石。
汕头公元厂的创始人,正是被誉为“中国感光工业之父”的林希之。1949年,林希之在汕头市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勇敢地叩开了感光技术的门扉,研究出了中国第一张原始氯素纸。1952年,他又经过76次刻骨铭心的艰难试验,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张黑白照像纸。
▲中国感光工业之父”的林希之
1953年,林希之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厂,并命名为“公元”。在随后而至的30多年历史进程中,“公元”人相继创造出第一张印刷制版胶片、第一张卫星云图接收纸、第一张新闻传真照片,标志着我国感光工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感光工业之父”林希之
立下科学救国宏愿
今年是林希之诞辰100周年。林希之原名林应熙,又名林驰,祖籍广东潮安县,1921年出生于汕头市一个六世同堂的富商家庭,祖父曾代理英商太古公司的船务,在汕头创办“太古南记行”。1937年,林希之就读于汕头市英华补习学校。他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势力大举侵华甚为反感,渐萌科学救国之志。同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林希之随家庭赴香港避难,考进圣士提反书院,继而升入香港大学。日本军侵占香港后,林希之辍学返乡。当时汕头亦在日军统治下,林希之与几位同学不甘附敌,于民国32年春合办私立梅岭补习学校,对抗日伪的奴化教育。由于对摄影兴趣甚浓,暇时曾试制小量冲显剂供照相馆使用,为日后创办摄影材料厂打下基础。
1946年,林希之考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后期兼修ICS(国际函授学校)的深化工程专业。1948年冬,上海即将解放,“约大”停办,林希之再度辍学返乡。在家乡赋闲期间,他时常因某外籍教师奚落中国“恐怕只有月亮不用从西洋进口”的话而痛心疾首,在强烈的爱国心的驱动下,决心以民族工业的空白点——感光化学为主攻目标,自设了简陋的实验室,从事感光乳剂的试制工作,并将其实验室命名为“公元”,以表示参与开辟中国科技新纪元的雄心壮志。
开创中国感光业新纪元
1949年汕头解放,市场上外国货品日渐稀少,给国产感光材料的开拓带来了机遇。林希之日夜加紧研究,由于操劳过度,得了肺结核病,仍边治疗边工作。1951年10月,新中国第一张印相纸在林希之的手中试制成功。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摄影爱好者郭明声、唐成文自愿出资,帮助林扩大了实验室。经过61次实验,终于使自制的相纸开始走上市场,并接近进口货的水平。
▲用国产相纸印出的第一张相片
当时,不少照相馆的老板们对这种自制相纸不屑一顾,甚至扬言白送也不要。在困难的时刻,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央新闻摄影局在接到公元实验室的样品后,立即认真鉴定,来信鼓励;汕头市工商局和外贸部门对该室需从国外进口的精胶、原纸、工具、仪器、图书等一律免征关税,使林希之及其合作者备受鼓舞。在亲友的资助下,经过半年筹备,“公元摄影化学厂”在汕头市正式开业,优质的“公元”牌相纸随之打开了销路。
1954年7月,公元厂第一批参加公私合营,林希之担任技术股长,研究室主任。1955年4月研究成功第一张人像胶片,同年7月,林希之被任命为副厂长兼工程师。工厂合营后第一个月,生产相纸14280盒,比合营前最高月产量增长一倍以上。为适应生产的发展,他又主持组建了照相纸、钡地纸两个车间。1956年3月,被吸收为官方党员。其后,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公元相纸发展为5大系列、50个品种,质量均接近或达到当时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年产量50多万盒,销售量占国内市场总额的60%以上;出口外销量逐年增加。
1958年2月,林希之研制的软片试验成功,1961年正式投产,结束了中国照相胶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他还于1955年和1964年先后倡办职工业余学校和汕头感光化学专科学校(汕头市第一间厂办的大专程度学校)。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公元厂有不少产品获奖。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汕头公元厂成为全国感光行业的先驱及技术典范。大跃进后才建起来的厦门厂和上海厂,还有天津厂,先后组团来汕取经。林希之无保留地将个人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1959年夏,前苏联专家茨维特柯夫来厂参观,盛赞钡地纸车间独特的沉降器设备,认为较之当时苏联水平还要先进。后来他通过轻工业部来要了资料及图纸,带回国去——开创了我国感光化工技术向外国输出的先河。“公元”也因此成了汕头人最引以为豪的一个符号。
奋斗不止 生命不息
林希之身体羸弱,早年患上了肺结核病,繁重的科研和经营工作更是让他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近乎伤残。他的夫人回忆,林希之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由于右臂无力,经常会从车上跌下来,他从地上爬起来,又继续赶路。这在汕头,竟成一景。由于长期用脑过度,他还经常失眠,有一段时间常常通宵达旦,尤其当他正在攻克一项科研项目的时候,根本无法安眠,每天都得靠安眠药强制休息,后来安眠药服量逐日增加,只好从国外进口了一架电子催眠机,通过机械获得短时间的睡眠。
▲林希之(左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既有华侨关系又是“反动权威”的林希之从一开始就遭到残酷迫害,他被扣上“ 学术权威”的帽子,受到不公正的处分。他泰然自若地对妻子说:“我研究相纸是为了给国家争一口气,哪里是什么‘ ’”。他还坚持制订新的科研计划,继续搞研究。但因顽疾复发,于1969年10月逝世。
1978年,官方汕头市委、市人民官方为林希之平反,恢复名誉,补开追悼会,其骨灰移葬于汕头市烈士陵园。
随着时代发展,汕头公元厂在世纪之交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中国感光工业史上留下了图腾式的符号,也在汕头的城市工业史上留下深刻印记,它承载老一辈汕头人的强国梦,在中国民族工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展现海内外潮人风采,唤醒乡愁记忆,敦睦乡情乡谊,弘扬中华文化,抒发家国情怀,广东海外联谊会、国际潮团总会、《中国摄影报》社联合举办“潮人光影•家国情怀——第一届世界潮人摄影大展”。
第一届世界潮人摄影大展已于2021年9月17日启动,现向海内外潮籍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含潮人亲属)征稿,非潮籍摄影师、摄影爱好者以潮汕为题材作品的也可以投稿。征稿时间从2021年9月17日持续至2022年2月28日,影展拟于明年中旬展出。
征稿启事
一、举办机构
-
主办单位:广东海外联谊会、国际潮团总会、《中国摄影报》社;
2.指导单位:广东省摄影家协会;
3.承办单位:汕头市侨务局、汕头市摄影家协会。
二、征稿时间
2021 年9月17日—2022年2月28日
三、征稿题材
1.风物类:潮汕及海内外潮人居住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建设成就,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
2.故事类:以人为主体,讲述海内外潮人的移民史、奋斗史和创业故事;家庭影像(新旧相片),报刊、书信、实物等历史文献资料。
四、奖项设置
第一届世界潮人摄影大展入选作品共100 件,每件作品获创作津贴人民币 1000 元(税前),荣誉证书一份,中国摄影家协会入会资格积分1分。
五、特别设置
国际潮团总会另设“陈复礼纪念杯典藏作品”7名。其中,金质典藏作品1名,获创作津贴人民币20000元(税前);银质典藏作品共2名,每件作品各获创作津贴人民币10000元(税前);铜质典藏作品共4名,每件作品各获创作津贴人民币5000元(税前)。
六、投稿细则
1.海内外潮籍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含潮人亲属)均可投稿;非潮籍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来稿须为潮汕题材作品;来稿一律为JPG格式,每张3M至5M;
2.来稿黑白或彩色不限,成像器材不限,单幅或组照均可,组照4至8幅计为1件;
3.要求实名制投稿,投稿系统一人只能有一个账号;
投稿者登录网(http://www.teochewphoto.com)首页,进入注册专区,以“邮箱+验证码”方式注册登录征稿平台。登录成功后,须填写真实、完整个人信息,方可上传作品;
4.同一投稿人可选投多种类别,但同一件作品不得重复投送不同类别;每位投稿人各类别投稿总数不得超过10件;
5.故事类来稿须填写不少于 100 字的简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点等),老相片、旧报刊等文献须翻拍或扫描,生成JPG格式;
6.海外投稿者可联系属地潮团,由属地潮团登记报送,也可直接与组委会联系报送;
7.来稿须为原创影像,具备独立、完整、无争议的著作权,投稿者须承担涉及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的法律责任;
8.组委会有权使用入选奖作品,用于宣传推广、巡回展览、结集出版、新闻报道、专题研讨(交流)等,不另付稿酬;
9.组委会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入选作品数量;组委会将对入选作品标题进行审核,有权对不恰当用词给予修改;
10.凡投稿者均视为同意本次活动的所有规则,本细则解释权归属组委会。
七、咨询联系人
1.国内联系人:邓忠庭,电话13829668484;
2.海外联系人:许友文,电话13923981732。
第一届世界潮人摄影大展组委会
二〇二一年十月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