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华生活“股龄”十六载:转型扩张留暗伤,财务造假走向退市

宜华生活“股龄”十六载:转型扩张留暗伤,财务造假走向退市


2022-01-23 09:56:00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作者:

近期,上交所对宜华生活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并公开认定刘绍喜终身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刘壮超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2021年2月23日,在连续两年收到上交所问询函,证监会通报企业涉嫌2016-2019年度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后,老牌家居企业宜华生活正式停牌。

 

从2004年上市,到2021年退市,宜华生活在股市沉浮十六载,最终却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退席、离场。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科技新闻网在查阅宜华生活的历年财报后,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个企业实在是太能花钱了,开垦林地、外延并购、买房造“体验馆”……当然,除了这些花式的操作令其在商海浮沉中迷失了方向之外,外部形势的严峻也如寒冬一般降低了它的生存指数。

 

营收净利润差距大批量采购原材料降本

 

据上交所通报,宜华生活通过虚构境内销售业务、高报出口货物销售额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收入22.98亿元、21.40亿元、20.12亿元和6.41亿元。

 

且按照境内销售实际虚增利润以及按照外销平均毛利率估算境外销售虚增利润,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宜华生活分别虚增利润7.73亿元、8.69亿元、9.06亿元和2.31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88.24%、98.67%、192.78%和99.37%。

 

中国科技新闻网粗略计算,宜华生活2016年至2019年实际营业收入应分别为34.02亿元、57.23亿元、53.90亿元、46.0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实现-0.64亿元、-1.16亿元、-5.20亿元、-4.16亿元。

 

宜华生活的成本费用高企,再加上近十几年来一直在扩张规模,最终导致其营收与净利润的差距过大。

 

宜华生活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控制成本,比如通过集中大量采购木材、皮革等原材料以及自建林地来降低营业成本。中国科技新闻网发现,宜华生活前后的毛利率确实有很大变化。上市前八年,它的毛利率始终处于20%-30%区间,从2012年开始至退市,其毛利率上升至30%-40%的范围内。

 

只不过,宜华生活也承认,其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发展林木种植、林地采伐和木材加工,也使得公司增加了该部分上游产业的库存,造成公司总体存货金额较高。中国科技新闻网粗略计算,2016-2019年,宜华生活因存货跌价损失超 2000万元。

 

净利润出现亏损后,宜华生活也曾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改善业绩。2020年10月份,该企业发布公告称拟将汕头宜华 99.95%股权以作价3.20亿元转让给揭阳市中萃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汕头宜华在2019年亏损619万元,2020年1-6月亏损3707万元。

 

但是“船大难掉头”,最终宜华生活也未能摆脱退市的命运。

 

应收账款连年增加财务费用侵占利润

 

经过多年向上、下产业链纵深的发展,宜华生活早已形成“造林—伐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业务。在国内,宜华生活采用的是“体验中心+经销商”的模式,在国外,宜华生活采用的是批发模式,将货品直接交付给批发商。

 

翻阅宜华生活近些年的财务数据,可发现其与下游的交易中并不占优势。2016年-2019年,宜华生活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6.58亿元、18.29亿元、23.47亿元、26.15亿元,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单2020年一年,宜华生活的应收账款计提损失就高达5.22亿元。

 

另外,应收账款过大可能会导致流动资金紧张。2019年,宜华生活在回复上交所的一则公告中提到,其根据2017年度经营情况,结合公司供应商赊账期通常比公司给予下游客户的信用期短,以及公司生产的周期,为维持公司日常营运所需要,在综合考虑存货周转期、应收款项周转期及应付款项周转期的影响,公司正常需要营运资金约为23亿元。

 

2016-2018年,宜华生活通过财务不记账、虚假记账、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货币资金。该企业2016年年度报告披露报告期内货币资金为35.52亿元,经查实其虚增银行账户资金24.40亿元;2017年年度报告披露报告期内货币资金为42.29亿元,经查实虚增银行账户资金15.98亿元;2018年年度报告披露报告期内货币资金为33.89亿元,经查实虚增银行账户资金26.07亿元。

 

中国科技新闻网粗略计算,该企业2016年至2018年期间实际货币资金分别为11.12亿元、26.31亿元、7.82亿元,2019年上半年实际货币资金应为7.53亿元,在上述年度里,只有2017年达到了企业正常运营所需资金。

 

因为宜华生活发展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债务融资解决,所以在部分年份里,财务费用会因此而增加。比如2016-2018年,该企业因规模增大,融资费用及银行借款利息增加等原因,财务费用三年分别增长37.63%、61.99%、7.86%。

 

外销生意停滞不前内销业务发展缓慢

 

实际上,宜华生活一开始主要做的是外销的生意,通过在香港的子公司将实木家具及木地板销往海外,2004年时,其外销收入占总收入97%以上,而美国是它的“主战场”。

 

但是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外销业务的发展。2013年时,宜华生活的外销业务营收为34.77亿元,约占主营业务总收入的85%;2019年,宜华生活的外销业务营收为34.59亿元,与六年前近乎持平。

 

虽然宜华生活早在招股书中就提到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其国内业务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2019年时,宜华生活的内销业务收入仅仅达到外销业务收入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宜华生活在国内还通过购置房产、建造体验馆等方式发展业务,并试图从“家具制造商”向“家居服务商”转型升级,这或许也是造成它资金链紧张的原因之一。

 

截至2018年末,宜华生活购置了约7.8万平方米商业房产作为22家产品展示展览馆。

 

在美业务受阻后,宜华生活还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去开辟其它海外市场。2016年,宜华生活花费高达4亿新加坡元(约20亿元人民币),通过全资子公司“理想家居”,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华达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达利”)。

 

始料未及的是,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不仅国内生产基地复工缓慢导致交货延迟,欧、美、日、韩也颁布了“经营限制令”,华达利因无法偿还部分债务拟进行债务重组。

 

数据显示,华达利2019年营收为30.48亿元,净利润为2.66亿元;2020年1-3月,其营收就下降至4.51亿元,净利润更是亏损1.19亿元。

 

业务规模的逐渐扩大也使得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激增。

 

2016年,主要系收购华达利,宜华生活的销售费用较2015年上涨87.89%,管理费用较2015年上涨37.63%。2017年,伴随销售增加、业务规模扩大,其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进一步上涨,2018、2019年虽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

 

纵观宜华生活这十几年的发展史,其最终走向退市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内部的因素。

 

家具行业原本就不是暴利行业,宜华生活在资金周转紧张的同时大规模扩张本就具备风险,后又为了“粉饰太平”在财务上作假,最终导致自身陷入不利境地。

 

未来它是否会卷土重来犹未可知,但是在短时间内缓冲过来或许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