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潮声”|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中国制造业发展只有创新一条路

两会潮声”|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中国制造业发展只有创新一条路


2022-03-06 09:00: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一如既往关注民生和制造业领域,继续聚焦网络暴力、低碳减排、制造业升级等问题,将就建立个人碳配额系统试点、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和构建全球产业链等方面提出5份建议。

  

“产业发展没有‘救世主’,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谈及TCL发展时,李东生说,TCL发展的历程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缩影,TCL啃下了基础技术、全球化等“硬骨头”,并持续向全球领先技术进军,也愿意将积累的经验分享给整个制造业。

  

“只有创新一条路”

  

自古华山一条路。在李东生眼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亦如攀登华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创新”。

  

鼓励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李东生将继续在该方面提出建议。“20年前,中国半导体产业是‘缺芯少屏’,但2021年中国液晶面板出货量在全球占比已超过六成。”作为TCL的创始人,李东生对于中国制造业发展有着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见解。他告诉记者,2021年,TCL海外营收预计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5%,充分显示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制造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李东生表示,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制造业国际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被“前后夹击”、“出海”困难、产业链攀升困难等新问题。

  

推动国内企业加速全球化、践行“双循环”,李东生提出四点建议:首先,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制造的市场占有率,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其次,“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中国制造产业链布局;再次,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以电子信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构建;最后,充分利用中国的庞大市场,助力我国企业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并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体系治理。

  

在应对逆全球化风险方面,李东生还分享了TCL的三点做法:一是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规避贸易壁垒;二是扎根当地提升本土化经营水平;三是持续加大投入布局全球研发体系。

  

高科技制造业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李东生也高度关注高科技制造企业的融资问题。

  

“当前,国家正加大对高科技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高科技制造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已较为便利,但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限制。”李东生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资本融资的支持力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

  

“我担任全国人大代表20年了,深刻感受到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李东生回忆说,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时,国家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1年全国两会,这个目标变成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变化,折射着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除了关注制造业,李东生还尤其关注民生,总能敏锐地发现新现象、新问题,并及时提交建议。“今年我将提交建议,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李东生透露。

  

李东生介绍,当下采用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群体规模逐年增大,已达2亿多人。但是,当前我国灵活就业群体在社会保障方面还面临缺乏全面准确的登记和统计、难以获得完善社会保障、难以认定雇佣关系,以及参与社保比例过低等问题。灵活就业人员能否获得完善的社会保障,对于促进和稳定就业,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

  

为此,李东生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全国社保体系内设立灵活就业人员独立统筹参保平台;第二,规范灵活就业人员劳务合同条款和内容,保障其享有合法权益;第三,明确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标准,不断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积极性。

  

生态环保领域是近年的社会热点议题。“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对中国经济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社会公众实现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李东生将减碳的关注点从企业拓展到民生领域。继去年提交《关于将低碳减排加入上市制造企业信息披露范围的建议》后,他今年将提交《关于建立个人碳配额系统试点提升全民减碳意识的建议》。

  

推动“全民减碳”,李东生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建立统一的个人碳排放计量平台,逐步建立统一的全国城乡居民碳排放计量账户;第二,根据年度个人生活碳排放监测数据,确认个人碳配额范围,引导民众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第三,探索个人碳配额金融激励措施,推动民众重视减碳;第四,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倡导呼吁全民参与,提高全民绿色低碳意识。

  

近年来,我国网络暴力现象呈日趋上升的势头而备受关注。对此,李东生建议:一是完善网络暴力的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专门立法;二是加大对网络暴力责任主体的惩治力度,将情节严重的纳入公诉;三是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权限,落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有效提升网络暴力应对效率。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