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来自潮南仙城的这些华侨和乡贤热心捐资办学

改革开放以来,来自潮南仙城的这些华侨和乡贤热心捐资办学


2022-12-11 09:00:00
来源:汕头日报作者:

潮南区仙城镇是著名侨乡。改革开放以来,仙城镇侨居海外的乡亲及在国内各地的乡贤,均十分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踊跃捐资兴学建校。据不完全统计,该镇的仙城中学、仙门城初级中学、东南初级中学、深溪初级中学、仙门城第六小学、仙门城第二小学、深溪小学、长春小学、利陂小学、神仙里小学、老五乡小学、七陂小学、波溪小学、梅径小学等14所学校,共收到海外侨胞及国内乡贤捐资兴学的资金6988.44万元人民币及1608.8万元港币。 

  

兴建仙城中学和仙门城第二小学 

  

港胞赵广海赵伯翘兄弟慷慨捐资 


image.png

▲仙城中学

  

仙城中学的发展得益于各级官方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贤达人士的慷慨捐助。 

  

仙城中学创建于1969年,起初学校位于现在的仙城镇老五乡小学。上世纪90年代初,旅港同胞赵广海回乡探亲,了解到学校的校舍不足,发展受到限制,当即拍板和弟弟赵伯翘一起出资2000万港元,以父亲赵学波的名义兴办一所“赵学波中学”作为仙城中学的新校区。学校于1992年动工建设,赵伯翘为促成学校早日建成,不顾自己已经年届古稀,两次专程回家乡勘察校址和审议图纸,和弟弟赵伯翘一起商定建筑方案,促使学校的各项建设计划迅速实施。1994年9月,赵学波中学也即仙城中学建成投入使用。 

  

赵广海和赵伯翘兄弟早年因家境清贫,在1935年就离乡赴港谋生,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之后终于事业有成。因是一起在外谋生创业,赵广海、赵伯翘兄弟一向同心同德,都尽心尽力为家乡作贡献。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赵伯翘还捐资300多万港元,在家乡捐建了“伯翘小学”即仙门城第二小学。学校于1992年动工,1994年建成,占地面积1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2849平方米。为建好这所学校,赵伯翘专门从香港找来设计师进行设计,极尽心思地将2栋教学楼和1栋宿舍楼组合成整体,方便学校师生出入时免受日晒雨淋。尤其因为有了宿舍楼,更解决了外地教师的住宿问题。为表达对赵伯翘捐建学校的感激之情,仙门城第二小学把他的事迹写进了校歌,教育全校学生树立感恩之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除了赵广海、赵伯翘兄弟的慷慨捐资之外,仙城中学的发展也得到其他社会贤达的慷慨资助。2008年,仙城中学因复办高中急需新建师生宿舍楼,以及完善运动场地等配套设施,赵汉杰、冯烈新、朱镇辉、周开泉、林长泉、林佑钦等20多位校友捐出了资金320万元。2021年,又有1987届校友赵质生出资30万元为学校重修了塑胶跑道。连年来,1987届的校友会在学校的多媒体室建设、围墙修建及奖教奖学方面,捐出资金共计100多万元。 

  

仙城中学、仙门城第二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建成,大大改善了仙城镇区的办学条件。赵广海、赵伯翘以及热心捐资兴学的广大乡贤,受到家乡人民的一致称赞。 

  

仙城乡亲情系学子 村村盛开教育之花 

  

老五乡小学  1987年,旅港同胞胡钦泉、胡赐荣、许振源、李传章,为继承先辈兴学育才的传统,捐集30万港元修缮老五乡小学。1989年,胡赐荣伉俪回乡探亲,再捐资100余万港元扩建校舍,建成新礼堂1座、教学楼1栋,合计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2006年,又有张应龙、许水福等乡贤捐资300多万元,建成1栋新的教学大楼。目前,老五乡小学占地面积11608平方米,建筑面积3176平方米,教育环境更上一层楼。 

  

利陂小学  利陂小学始建于1980年。2003年,利陂乡华侨张巧兰、陈英琴捐资25万元,为学校建成了新校门。2016年,乡贤许钟创、许钟国、许钟平、许钟民为实现父亲的遗愿,捐资400万元为学校建成了1栋新的教学楼。 

  

七陂小学  1985年,七陂村的旅泰、旅港乡亲捐资人民币68万元,为学校兴建了新的教学楼,一改学校的简陋旧貌。2005年,众多侨胞乡贤又再次捐资,连同各级官方的拨款共筹集了人民币400多万元扩建和改建了校舍。新校园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建成三层教学楼1幢以及图书室、音乐室和电脑语音室等设施。现在,学校连同原有的2栋教学楼,可容纳学生1500多人就读。 

  

深溪初级中学  深溪初级中学原名“深溪华侨学校”。1987年,香港大丰布厂捐资300万港元,港胞刘思仁捐资200万港元,刘开耿捐资100万港元,黑白清洁搬运有限公司捐资50万港元,刘汉忠捐资30万港元,刘炳枝、刘昌忠、刘佐德、刘乙升各捐资20万港元,刘百行、刘源茂各捐资10万港元,刘德炎捐资5万港元,刘世友捐资2万港元,共同建成新校。学校占地42亩,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

image.png

  ▲深溪初级中学

  

波溪小学  2004年,深圳宝能集团姚振华捐资30万元、香港黄成林、吴哲歆各捐资25万元,还有其他企业家也相继捐款,共筹集了260万元的资金,加上上级的扶贫补助款,波溪村对波溪小学进行了重建。新学校于2006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拥有三层教学楼1幢及其他各项配套设施。 

image.png

 ▲波溪小学 

  

东南初级中学  1985年初,香港胡良利(万益)珠宝行的胡楚东、胡楚南兄弟回家乡捐资逾百万元兴建中学。学校于1986年7月竣工,建成北教学楼、西宿舍楼、礼堂、慈母亭各1座。乡里为表达对胡氏兄弟的谢意,将学校命名为“东南中学”。1997年,胡氏兄弟再次为学校捐资建设北宿舍楼、西教学楼,改善了教师的住宿环境及办公条件。2015年底,胡楚东又捐资近600万元,重建北教学楼。另外,学校创办30多年来,胡氏兄弟对学校的资助一直持续不断,其捐助的其它办学资金将近70万元。 

  

梅径小学  1994年,新加坡华侨张财盛捐资约150万元人民币,建设了梅径小学的新校园,学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近几年来,又相继有乡贤捐资近200万元,对学校的教学楼进行了全面修缮和改建,为学校配置了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等配套设施。 

  

神仙里小学  2002年,旅泰侨胞詹汉标捐资400多万元兴建神仙里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拥有三层教学楼1幢、礼堂1座、操场2个、教工宿舍楼一幢。为弘扬詹汉标热心公益的精神,学校以詹汉标父母的名字,将学校礼堂命名为“祥蓉堂”。 

  

长春小学  1979年1月,旅外乡贤林开睦发动村里旅居泰国和香港的乡亲捐资,兴建了长春小学的1号教学楼,建筑面积1096平方米,现在主要供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就读。同年,旅居香港的林阁又发动在港的乡亲捐资11.8万港元,兴建了2号教学楼,建筑面积624平方米,现在主要供一、二年级的学生就读。 

  

刘百川捐资1600万元建深溪小学 

  

出生于1926年的香港知名实业家刘百川是仙城镇深溪乡人。他于上世纪50年代到香港继承父业,经营捷德布厂,后投资房地产业,曾担任香港潮阳同乡会副会长之职。刘百川一向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做了很多好事。

image.png

▲深溪小学

  

上世纪90年代末,刘百川了解到家乡深溪小学校舍陈旧简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便主动向当时的村书记刘荣辉提出要为村里重建一所小学。刘荣辉深深地被刘百川心系桑梓的真挚感情所感动,马上陪同他到村里的周边择地建校。在这个过程中,刘百川对刘荣辉说:“我也是从村里走出去的,因此深知田地就是农民的生命。所以,我们挑选建学校的地方,一定不要占用现有的农田,尽可能选用那些边边角角的土地。”几经挑选和比较,刘百川选定了位于深溪大溪边一处原来用于存放建筑材料,后来已被废弃变成一块沙坑地的地方,作为建设深溪小学新校的校址。学校选址确定后,刘百川又组织自己的建筑设计团队,对学校的布局进行认真的规划设计。他们借鉴当时其他地方的先进方案,从便于学校进行分年级管理的目标出发,按一个年级安排一座教学楼的模式进行设计。这样建造起来虽然较为费工费时,但刘百川却说,只要建校有需要,我再多花一点钱也没关系。 

  

2000年,新的深溪小学正式动工兴建,至2001年竣工投入使用。新校园占地2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拥有教室80间,并配套有礼堂、图书馆、办公楼、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可容纳学生3000多人。这项工程总投资16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由刘百川捐出。面对这所仙城镇的“窗口”学校,刘百川每次返乡时,总喜欢搬张小凳子坐在学校门口看学生上学和放学,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喜悦。 

  

此前,刘百川还于1983年与刘世仁、刘明通等旅港乡亲,合作捐资兴建了仙城深溪华侨学校,并在家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1992年,他又与旅港乡亲刘谦斋合作捐资兴建了深溪中学。刘百川捐资兴学的义举,深受家乡群众的称颂和赞扬。 

  

赵资香带头捐建仙门城初级中学 


image.png

▲仙门城初级中学 

  

客居香港的仙门城人赵资香是多家跨国公司的董事长,他平时商务十分繁忙,仍念念不忘家乡。1988年,赵资香回家乡探亲,目睹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的巨变,深受鼓舞。他此行还了解到,当地官方已批准将原来的仙城学校初中部升级为仙门城初级中学,原有的校舍急需加以改造以适应这一变化和发展。于是,他在返回香港后即联系和发动其他身在香港的乡亲,集资支持家乡学校的建设。

  

1989年,赵资香和他的几个儿子率先捐出港币500万元,其他旅港乡亲也纷纷响应他的倡议捐资共襄盛举,很快就募集起1000万港元的资金,用于支持仙门城初级中学的建设。1992年,位于友北村三路的仙门城初级中学新校舍落成投入使用。新的校舍建筑结构布局合理,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建有三层教学楼2幢,五层综合楼1幢,图书馆及食堂各1座,成为当地村民家喻户晓的“资香学校”。为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赵资香又于1993年捐资80万港元建设了“资香堂”作为学校的礼堂。1994年,赵资香再次牵头并得到其他乡亲的支持,筹集资金近300万元为学校建成四层学生宿舍楼1幢,以及语音室、电脑室和2个篮球场,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 

  

除了捐建仙门城初级中学,赵资香还于1990年带头捐资和发动族裔乡亲,集资200万港元兴建仙门城第六小学。该项工程历经二年于1992年秋全面竣工。新校舍占地面积6276平方米,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校园环境十分优美。 

  

记录历史 致敬前辈 

  

潮汕地区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向来有乐善好施、重教兴文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乡村一级学校的建设归乡村负责,而正处于经济复苏阶段的乡村尚无足够的财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学校的发展。面对这一情况,很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以及很多在改革大潮中拼搏创业且有所成就的民间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回报乡梓,或捐资捐物兴建学校,或设立基金奖教奖学,使城乡每处学校都发生了喜人的巨大变化,以致民间流传有“汕头乡间最美的建筑就是学校”之说。华侨与乡贤这种致富不忘回馈桑梓的家国情怀,是潮汕历史形成的传统人文精神的延续。记录这些华侨与乡贤捐资办学的故事,研究和探讨其形成和运作的基础,对于传承和弘扬潮汕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会和研究中心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改革开放以来华侨与乡贤捐资办学情况的田野调查,发掘和整理各地华侨与乡贤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事迹,以记录历史、致敬前辈、启迪后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汕头故事。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