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救助管理站:用爱与坚守,“搭建”温暖回家路
▼
近日,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开展“ 619 ”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据了解,今年“开放日”的主题是“科技赋能筑大爱,温情救助守初心”,该站通过“云参观”+“走出去”+“媒体宣传”三个途径,大力宣传救助管理机构日常工作、救助管理政策法规、寻亲典型案例等,而从一些寻亲典型案例可以看出,该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坚持运用新思路、借助新技术,深耕救助寻亲事业,用爱与坚守为流浪弱势群体“搭建”了一段段温暖回家路。
离散七载终重逢
“儿啊,我找你找得好苦啊。”2023年4月24日这天,虽然过去很多年,范某本见到范某送的第一眼还是认出了他是自己的儿子。范某本操着浓浓的贵州口音,向记者道出了这些年的寻子辛酸历程。
那是2015年的冬天,14岁的范某送在父亲外出干活时走失,由于患有精神疾病,他记不清回家的路,也无法与家里取得联系,儿子的走失打乱了家人的正常生活,从此范某本一家的日子过得忧比喜多。
“不知道他这7年多的时间是怎么过的。”在办理接领范某送手续的过程中,范某本向市救助站站长詹松利打听儿子多年来的情况。“放心吧,您儿子这几年在揭阳接受了治疗,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生活都不错。”站长詹松利安抚他,当年,范某送被热心人士送到市救助管理站,因行为异常,表达不清,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将他送到揭阳明德精神病医院诊治。在范某送接受治疗的7年零4个月时间里,他的精神面貌、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这么多年来,市救助管理站也从未放弃帮范某送寻亲,通过发布寻亲公告、人像比对、DNA寻亲、托人打听等多种方式查询其身世,都没有找到线索。后来,为了能更好保障其合法权益,工作人员将他取名为揭汉武,并将其长期安置在市福利院。2023年4月4日,公安机关再次对范某送进行人像识别时,在飞识人像识别系统比对命中到一名与其高度相似的人员,工作人员迅速开展核查工作,最终确认揭汉武与范某送确属同一人。
终于,在市救助管理站的努力下,范某本与儿子重逢了,在带儿子回家之际,他给市救助管理站送了一面锦旗,向该站工作人员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浓浓的谢意。
千里护送解乡愁
一直在揭阳打散工的重庆籍单身老人任某国不久前突发脑中风,丧失了劳动能力和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孤独无依,濒临流浪。今年4月底,其在老乡的陪同下来到市救助管理站咨询协助返乡的有关救助政策,但任某国因身体欠佳,并不具备护送返乡的身体素质条件。为保障他的生命安全,该站工作人员主动将他接回站内照料,并护送他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结合诊断结果为其制定精准、科学的救助照料服务。之后,经过与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对接,进一步核实老人的身份信息,最终与其亲属取得联系,但其亲属不顾多方劝导,拒绝将其接返安置。花甲老人归乡心切、亲属狠心不愿接收,返乡工作困境重重,双方救助管理站多次研究商讨,最终确定了待任某国身体状况持续好转后,由市救助管理站将其护送返回重庆市,并由重庆市民政部门对其进行妥善安置,全面落实救助帮扶的救助方案。
5月10日上午,经请示广东省第一救助安置中心同意,市救助管理站的护送队伍与任某国一同踏上了前往重庆的旅途。考虑到路途遥远,老人行动困难,工作人员提前为其 准备了轮椅和食物、饮用水,并与车站进行沟通,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经过15小时1635公里的奔波,阔别家乡多年的花甲老人终于平安返乡。
温情救助守初心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寻找家人,重归家庭的怀抱,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初心。”市救助站站长詹松利表示。
据了解, 为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返乡工作,市救助管理站不断探索和拓展寻亲方式,设立寻亲专业小组,坚持交流问询、实地走访与“互联网+救助寻亲”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等寻亲网站和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面寻亲信息,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协作,运用“人脸识别”、“DNA 对比”等新技术手段,多措并举,大大提升寻亲成功率。2021 年至今,该站共救助需要帮助寻亲的流浪人员共 57 人,其中成功寻亲并送返 52 人,寻亲成功率达 91.2%.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