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麻烦不断,“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能否改变颓势?
▼
控股股东麻烦不断,“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能否改变颓势?
2023年06月26日 10:48 来源:贝壳财经作者:
加加食品 欲发力“零添加”产品,成效待观察。
A股“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的两则公告,将控股股东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卓越投资”)的窘态展露无遗。
卓越投资本就麻烦不断,近期又被信托机构申请破产审查,或进入破产程序。卓越投资及加加食品实际控制人还因债务纠纷,被列为失信执行人,而这已不是其第一次被列为“老赖”。其持股也全部遭到冻结,且几乎全部被质押,融资能力和股东地位岌岌可危。
面临易主可能的同时,加加食品还亟须扭转低迷的业绩。近两年,加加食品出现上市以来的连续亏损,产品毛利率相对同行较低的情况也未有改善。为改变颓势,加加食品一度给产品提价,但收效甚微,今年计划重点发力“零添加”产品,此举能否增进业绩还未可知。
控股股东被申请破产审查
加加食品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卓越投资被万向信托申请破产审查,破产申请仍在审查阶段。
加加食品主营业务为酱油、植物油、食醋等的生产及销售,目前由卓越投资持股18.79%,实控人杨振、杨子江(杨振之子)、肖赛平(杨振之妻)分别持股10.22%、7.16%、6.12%。杨振、肖赛平、杨子江又分别持有卓越投资51%、28.8%、20.2%的股份,四方为一致行动人,合计在加加食品持股42.3%。
对于卓越投资的未来地位,加加食品在公告中称,后续卓越投资是否进入破产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是否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也存在相应不确定性。
此外,加加食品还在近期披露,卓越投资及杨振、肖赛平因债务纠纷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卓越投资因追偿权纠纷被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这已不是卓越投资、杨振等人第一次成“老赖”了。据2022年年报,2020年12月,卓越投资、杨振曾因债务纠纷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22年2月,杨振、肖赛平、杨子江以及加加食品监事会主席蒋小红因合同纠纷,被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2022年9月,卓越投资因追偿权纠纷被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方的窘态早已有之。从2018年起,四方持有的加加食品股份就不断新增司法轮候冻结。加加食品2023年一季报显示,四方持股已全部冻结,且几乎全部质押,其中卓越投资质押2.16亿股,质押率达99.81%;杨振质押近1.17亿股,质押率达99.20%;杨子江持有的8244万股、肖赛平持有的7056万股,则全部被质押。
这也意味着,四方持股已基本失去流动性,难以继续通过股权去融资,控股权也岌岌可危。一旦持股被法院执行,加加食品可能面临易主。
对于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上述问题是否影响公司运营,6月19日,加加食品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这些方面,跟控股股东是保持独立的,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没有影响。”
对于加加食品的易主可能,中国 调味品 协会经销商分会副秘书长、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戟认为,“目前看没什么影响,但长期看,如果公司控股股东变动,可能会让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对企业失去信心,一些产品营销策略也会有一定变化,将影响公司的产品经营。”
毛利率低于同行
2012年1月,加加食品登陆A股,成为“酱油第一股”,当年实现净利润1.76亿元,增长11.49%,此后其业绩鲜有高速增长。从2021年开始,加加食品业绩更是进入“至暗时刻”。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17.55亿元、16.86亿元,分别同比变动-15.34%、-3.91%;分别实现净利润-8016.39万元、-7963.17万元,分别同比变动-145.48%、0.66%,这也是该公司上市以来罕见的两连亏。
另外,加加食品的毛利率相对同行业公司较低的问题未有改善。2020年—2022年,其毛利率分别为29.09%、20.05%、20.58%。而同行业上市公司中, 海天味业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2.17%、38.66%、35.68%, 千禾味业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4.06%、40.24%、35.96%, 中炬高新 同期调味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1.51%、33.08%、30.22%。
就核心产品酱油而言,加加食品的毛利率也不理想,从2020年的34.94%降到2022年的26.31%,而2022年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酱油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40.29%、35.14%、37.15%。加加食品在2022年年报中解释称,所需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采购、物流压力增加,生产端成本上涨,导致全年整体毛利率下降。
张戟表示,不只是酱油,加加食品整体毛利率近年远远落后于几家头部调味品企业。这背后原因既有生产成本的提高,还有加加食品的品牌营销不够,品牌议价能力降低,产品价格带一直在中端市场。
此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加加食品经销商数量也出现下降。2022年年报显示,加加食品新增经销商数量239家,减少347家,变动率达到-7.08%。对此,张戟坦言,近年来,加加食品变动太多,很多经销商没有信心。
押注“零添加”成效待观察
面临业绩压力,加加食品2021年11月曾宣布对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7%不等。但从2022年业绩来看,此轮提价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为了顺应人们健康化需求,加加食品自2018年开始研发“减盐”产品,以“减盐生抽”为主要发力点和战略大单品。2022年,加加食品开始关注“零添加”产品,同年4月推出“零添加”系列产品,10月重点推广。加加食品在2022年年报中称,2023年将以“零添加”战略单品为主要发力点,同时继续推进“减盐”等系列大单品运作。
上述加加食品证券部工作人员也对新京报记者称,不管是“零添加”,还是“减盐”产品,都是符合大众健康生活需求的产品,公司在推进“零添加”产品的同时,也在发力“减盐”产品的推广。
实际上,这也是加加食品试图通过“高端化”实现高毛利之举。上述工作人员称,2023年,公司会持续推广高毛利产品,包括“减盐”“零添加”产品都是中高端系列产品,还将推广“原酿造”“面条鲜”等高端大单品。
近日加加食品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提到,今年在经营方面,产品重心将向高毛利方向倾斜,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标准及导向性会更明确,加重了高毛利产品占比的考核指标。
然而,主打“零添加”概念的产品,可能面临政策风险。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拟规定,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
张戟不看好加加食品此次品牌战略的转变。他表示,加加食品的品牌战略定位不清晰,缺乏战略定力,推进“零添加”更多是跟风,企业坚持性不够,在哪个赛道都难以发力。“相比其他发力‘零添加’产品的调味品企业,加加食品入局相对较晚,没有优势。而加加食品‘减盐’产品布局较早,是一个好赛道,坚持着力推进‘减盐’产品,或许会走得更远。”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