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2023年09月02日 16:40
来源:天下潮商综合作者:

在香港,有这样一对潮籍父子,父亲贫困出身,创业有成后热心公益。儿子一如乃父之风,从业以来,始终关注国计民生,扶危济困,亦勇为人先。鉴于父子对中国大陆暨香港本地的卓越贡献,香港特别行政区官方于2003年同时向他们颁授铜紫荆勋章。父子同获此勋衔,在港深两地迅即传为佳话。他们就是马介璋、马鸿铭父子。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1张

▲马介璋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2张

▲马鸿铭

  

马介璋,1942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家美社区。1949年随父母赴香港定居。1960年初中毕业,当了三年裁缝学徒。1963年,自立门户,经营成衣加工业。1967年,发展为达成有限公司。1967年,扩充厂房,1974年在澳门建厂,业务发展迅速。后又涉足房地产、珠宝、织布及染布等业,逐步转向多元化。现任佳宁娜集团名誉主席兼创办人。

  

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常务副主席,深圳市首届荣誉市民,深圳市侨联荣誉主席,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创始人之一,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永远名誉会长,深圳市社会治安基金会(今为见义勇为基金会)创办人,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永远名誉主席,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佳宁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名誉主席,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荣誉顾问,分别于2003年、2009年获香港“铜紫荆星章”“银紫荆星章”。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3张

第一天上班,被炒了鱿鱼

  

1942年3月25日,马介璋生于广东潮阳(现汕头市潮南区),幼时家境极为清寒。20世纪40年代末,年仅7岁的马介璋便随父母来到香港谋生。为人敦厚朴实的父亲马明耀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每天早出晚归做一点儿小贩生意,由于本小利微,每每入不敷出。

  

潮汕人被誉为“东方犹太人”,他们相信“工字不出头”,意思是“打工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一有积蓄便想着做生意。后来,攒了点本钱的马明耀在香港与人合伙开了间米铺,勉勉强强可以糊口,毕竟家中有5个子女要养。但生意艰难,全家糊口尚且不易,更遑论其它,家境仍清贫如故。

  

日子在艰辛中一天天过去,作为家中长子,懂事好学的马介璋不忍心看着父母发愁,而弟弟们尚幼,15岁时便毅然从初中辍学,到母亲就职的毛衣厂打工,要用自己稚嫩的双肩分担父母身上的重担。谁知上班第一天,马介璋不知手里的活儿怎么做,便心急火燎地去问别人,结果被老板发现炒了鱿鱼。走出厂门,马介璋气愤难平,但仍安慰母亲说:“不要紧的,他的厂这幺小,我将来开一间工厂,要比他的大10倍以上。”见儿子有如此雄心壮志,母亲顿时就笑了。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4张

马介璋先生回忆说:“其实我真的很看重那份工作,是我想把它做好,才去问别人的,没想到适得其反。这对我打击很大。”为此,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开个比那家毛衣厂大10倍的工厂。马介璋说着,笑了起来:“那时年纪小,想法很孩子气,但那件事确实成了我人生的推动力。我家很清贫,没钱,人家不把你当回事。不过,清贫劳苦却可以给人以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后来,马介璋进入一家生产牛仔裤的工厂,很快就从学徒工变成了熟练工。那个时候的马介璋很辛苦,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又接着做裁缝补贴家用。当时由于香港地区享受英联邦特惠税制,英国进口商在港大量进货,各类服装加工订单络绎不绝。马介璋看到了这个商机,在黄大仙区租下一个地铺,买了两台二手缝纫机,从大厂接单拿材料来做代加工。有时候活儿太多做不过来,就分发给周围一些家庭主妇来做。靠着这个家庭式的作坊,经过3年的奋斗拼搏,马介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除了港澳地区外,马介璋名下的公司还在南非、泰国等海外7个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组建起了以生产牛仔裤为主,兼营布匹、拉链、纽扣等辅料的香港达成集团,产品畅销欧美市场。

  

当然,马介璋也早早就洗掉了过去“第一天上班就被炒鱿鱼”的“屈辱”。2021年8月,马介璋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还回应了当年的雄心壮志:“我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光是厂房面积就超过了30万(平方英)尺。回顾以前我第一天(上班)就被炒鱿鱼,那个老板的那间厂最多也就是3000(平方英)尺,现在我的厂比他的大了几十倍。说起来真是一个巧合。”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5张

▲1988年,马介璋与同事在香港达成旧厂房 (永祥工业大厦)庆祝生日

  

马介璋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在香港也小有名气,人称“牛仔裤大王”。不过,对于这个称号,马介璋在接受采访时却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连忙解释“都是外人封的”。在那个年代,香港除了“牛仔裤大王”马介璋,还有“塑料花大王”首富李嘉诚、“制衣大王”林百欣和“钟表大王”庄静庵,他们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潮商”。

情系家国 彰显情怀

  

因为家境贫寒,他15岁开始辍学闯荡天下,在服装业一路打拼。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除了港澳外,马介璋还在海外7个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组建起以生产牛仔裤为主,兼营布匹、拉链、纽扣等辅料的香港达成集团,产品畅销欧美市场。

  

因为生意做得很大,马介璋在香港小有名气,人称“牛仔裤大王”,但也遇到过让他感到“作为中国人没有尊严”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初,他第一次去英国时,入境要填表,他填写了“中国人”,结果海关人员让他把“中国”划掉,改为“无国籍”,后面再写“香港”。那一刻,他羞愤难当,却又很无奈。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6张

▲2006年,马介璋捐出赈灾款100万元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7张

▲2008年1月29日 ,马介璋(前排左一)赞助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马介璋在倍感振奋的同时,也希望为祖国建设和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尽管时隔40多年,但提及第一次随父母回家乡广东潮阳(现汕头市潮南区)探亲的情景,马介璋仍记忆犹新。当年,父老乡亲生活贫苦拮据,村民用水仅靠一条水沟,大家既在水沟里洗菜、洗衣服,又用水沟里的水煮饭;学校教室早已破旧不堪,而且没有课桌和椅子,孩子只能坐在泥地上课……看到这一幕,他的眼睛湿润了,当即捐资120万元,其中60万元用作修建小学,60万元用作修建自来水厂。此后,他密切关注家乡的发展情况,支持家乡教育卫生、道路修缮等各项事业发展建设,历年来捐资总额超过8000万元。“我做的不多,希望能起到榜样作用,激励年轻一代奋发图强,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在马介璋的带动下,一代又一代乡贤反哺家乡蔚然成风,成为支持家乡发展的重要力量。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8张

▲2003年,马介璋获颁“铜紫荆星章”

  

马介璋说:“我捐的钱不算多,但希望能起到榜样的作用,激励年轻一代奋发图强,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他的带动下,一代又一代在外的潮汕乡贤反哺家乡蔚然成风,成为支持祖国和家乡发展的重要力量。 

扎根深圳 投资兴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马介璋看来,回馈祖国不仅仅是捐款,长远之道应该是投资兴业,引进新科技和新的管理方法,从而促进就业,实现脱贫致富,推动祖国经济发展。经过实地考察和综合考量后,马介璋选择了毗邻香港的深圳经济特区作为爱国投资的第一站。1985年,他来到深圳南头与一家企业进行合作,斥资建立了纺织、印染等“一条龙”的大型服装加工厂,发展势头迅猛。

  

在服装加工厂取得成功后,马介璋发现当时的深圳很难找到一个吃饭的好地方。“东西不太好吃,卫生环境也不行,高品质的酒店乏善可陈。”1988年,他在刚落成的深圳晶都酒店开办了内地第一家大型外资潮州菜酒楼——深圳佳宁娜大酒楼。

  

该酒楼一开业,生意非常火爆,印证了马介璋在商业上独到的眼光,而他前瞻性的思维远不局限于此。1991年,他看中了毗邻深圳火车站的一块土地,决定在此建起一个商业区。最初,这片土地并不为人看好:低矮连片的平房,闹哄哄的夜市排档,更别提一下雨就积水到膝盖的街道。但如今,地处深圳市罗湖区的佳宁娜友谊广场内坐落着四座大厦,带动了罗湖区商圈的繁荣……

  

在深圳投资兴业30多年,马介璋早已把深圳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并积极以主人翁的姿态,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三来一补”的加工业还是深圳的主要支柱产业时,马介璋就意识到,深圳作为后起之秀,应该尽最大可能避免香港走过的弯路,注意发展高科技产业。当时,作为深圳市政协委员的他,还就此话题和其他政协委员进行深入探讨。如今30年过去了,他的建议早已变成现实,深圳被称为中国硅谷,高科技产业更是其闪亮的名片之一。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9张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第九届会董就职典礼上,马介璋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合影。

携手侨商 逐梦湾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不少港商、侨商看到马介璋在深圳投资兴业取得了成功,也纷纷来深寻找商机。为加强与港商、侨商联系,他牵头创办了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后又在市侨办、市侨联的指导和支持下担任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会长。“我希望把中国改革开放的种种优惠政策宣传出去,让海外侨胞了解更多,回祖国投资的热情更高。”马介璋说。

  

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成立于2000年,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侨商组织之一。从2002年起,马介璋连续担任三届会长。他发挥自身人脉广的优势,邀请大批实力雄厚的侨商入会,在骨干会员中,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达50多人。此外,在他的带领下,商会在创新组织建设和运作管理,为会员、经济建设和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对外向海外侨商宣传推介祖国发展的最新情况,引领他们回国、回深投资创业;对内组织深圳侨商赴全国各地考察,共寻发展商机……商会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受到官方、社会和会员的一致好评。

  

2004年,马介璋还与孙启烈、马伟武、郑松兴、梁满林等4位侨商会骨干成员一起,共同投资26亿元在深圳平湖兴建了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如今,华南城已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将纺织服装、电子、印刷、纸品包装等五大制造业原料整合在一起交易、展示的基地,开创了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模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年过八旬马介璋依然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并表示希望继续发挥余热,多做一些对国家对地区有益的事情。他表示:“习大大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意深远、振奋人心,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等重大机遇,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10张

马鸿铭是马介璋的长子,马鸿铭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他成功荣任第五十三届香港潮州商会会长。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在香港商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更是为佳宁娜集团与香港潮州商会的深度合作揭开了新的篇章。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11张

▲香港潮州商会于2022年8月30日于会所礼堂举行第52届、53届会董会交接仪式,马鸿铭当选新一届会长。图为第52届会董及第53届会董大合照。

  

作为香港历史悠久的工商团体之一,香港潮州商会在促进潮汕文化、服务社会、兴学育才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力。此次马鸿铭先生的就职,旨在进一步推动商会的发展,以团结一心、承传潮韵的精神,共同书写新的辉煌。

  

在就职典礼上,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中联办副主任尹宗华先生等众多政要名流纷纷出席,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陈茂波先生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马鸿铭先生的领导才能和佳宁娜集团对商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期待双方能够在未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香港的繁荣发展。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12张

作为佳宁娜集团的代表,马鸿铭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他对能够担任这一重要职务感到非常荣幸,并将全力以赴为商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他强调,商会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致力于推动潮汕文化、服务社会,并寻求与佳宁娜集团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13张

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马鸿铭

  

搭好平台唱好“戏”,推动汕港交流合作 

今年6月,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马鸿铭率考察团莅汕考察时接受记者专访表示,香港潮州商会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家乡发展建设,发挥优势作用,搭好平台唱好“戏”,团结凝聚更多乡亲和各界力量,主动讲好汕头故事,大力弘扬潮汕文化,积极推动汕港经贸往来、产业合作、人文交流,共同助推汕头高质量发展。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14张

  

当前,汕头坚定不移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打造“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家乡建设的日新月异,发展的强劲有力,让马鸿铭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汕头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加快建设,现在汕港两地的交通越来越便利了,这对未来汕头经济发展会有带动作用。

  

“这次组团来汕头考察主要是先了解自己的家乡,看看有什么可以来互动或者是协助去推动的事情。”马鸿铭表示,汕头提出的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非常好,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一直也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香港和汕头应该加强联系、紧密合作,商会也会牵线搭桥,推动汕港两地在产业、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

祖籍潮南,这对潮商父子为大陆和香港做出卓越贡献,同获紫荆勋章 潮商资讯 图15张

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将于明年在汕头举行。马鸿铭认为,这两个盛会的举办将增强海外潮籍侨胞对祖国、家乡的向心力,促进侨胞回国投资、发展产业。“家乡特别是广东一带都有很多华侨,我觉得侨对汕头的作用非常大,特别是潮团年会,我们也在协助推动这个事情,希望家乡到海外进行宣传推介,让我们在海外的潮籍人士能够多了解,积极参与盛会,吸引更多侨胞回到家乡投资兴业。”

  

在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方面,马鸿铭表示,要发扬潮汕文化,讲好汕头故事,促进海外潮商二三代加深对家乡的认同感,让家乡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香港侨批展览活动反响很好,很多潮籍乡亲都有到现场参观,也很感兴趣。”马鸿铭说,最近在香港举行的“侨批纸短家国情长——汕头侨批文化艺术展”,通过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书信、物资以及相片,让大家感受到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浓烈情感。

天下潮商综合编辑

文字来源:深圳侨报、读创/深圳商报 、晶报 、汕头发布、汕头融媒集团等

图片来源:深圳侨报、晶报、汕头融媒集团、香港潮州商会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