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汕头是一座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站上新时代的关键节点,汕头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奋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推动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扬壮大,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与工业、旅游、教育、商业等的双向赋能,擦亮潮剧、潮乐、民俗活动、潮汕美食等特色品牌,不断增强潮汕文化的吸引力和对外影响力,助力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看花车、赏民俗、品美食……今年的国庆假期里,汕头市国庆巡游火热出圈,超2000名表演者、15辆花车、32支队伍、46个表演方阵,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多个民俗、文艺队伍在内海湾形成流动、跳跃的文化盛景。双龙舞、双咬鹅舞、布马舞、麒麟舞、醒狮等潮汕传统民间动物舞蹈表演,以及潮剧、潮乐表演等展示方阵,将潮汕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汕头内海湾的景观魅力融合呈现,展示出侨乡崭新的精神面貌,吸引近20万人现场观看,超12万华侨华人通过网络收看现场直播。

“巡游活动既体现地方传统文化,也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成果,让市民游客深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据汕头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介绍,在今年的国庆巡游当中,有超过40个非遗项目参加巡游和非遗展示活动。近年来,我市不断发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提升技能技艺,增强传承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学习传承非遗,参与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非遗,多姿多彩的非遗也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文化名片。

从今年“五一”千人潮汕英歌舞走进国人视野,再到久违多年的国庆巡游“搅热”全城……一张张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标签,正成为汕头文旅的新名片。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市陆续推出超过120项文旅活动,涵盖活动类、演出类、展览类、文化类、体育类等多个类型,内容包括国庆巡游、中秋潮俗烧塔赏月、艺术展览、音乐会、风筝节、潮剧演出等,都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其中,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迷人和多元文化的魅力。据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中秋国庆假期,全市16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844316人,比增26.15%。其中,假期前5天接待游客1424114人,比增39.79%。全市纳入监测的39家公共文化场所累计接待市民游客645068人,比增45.5%。旅游收入31.49亿元,同比增长100.8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文化传承中寻根溯源

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即使在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潮汕地区依然保留着很多传统民俗,并且以守正创新为出发点,开展各类文化传承活动,带动更多侨胞后代回乡寻根溯源,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我专程从香港回来参加‘出花园’,这个特殊的成人礼深深震撼了我,这么大型的活动,这么多同龄人一起‘出花园’,在我的人生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8月22日上午,在香港生活读书的许逸澄回到母亲出生地方,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大堂和多名从港台地区、海外回汕的青少年一起参加“出花园”仪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成人礼习俗,距今已有四百年多历史,是现今唯一保留较为完整的我国古代汉族成人礼。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年满十五虚岁的潮汕少年迎来自己的成人礼,寓意着长大成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市在今年举办大型的非遗民俗“出花园”仪式,采取“主会场+各分会场”联动方式进行,全市各区(县)六个分会场同时举办“出花园”仪式,共有150多个家庭参与到“出花园”体验活动中,其中有9个来自海外、港台地区等地潮籍家庭来到主会场参与活动。此次“出花园”仪式还同步开展线上活动,联动东南亚、港台地区青少年参与,让“出花园”这一省级非遗项目走出多元传承的路子,唤起海内外潮人及后代不忘根脉、情系桑梓的家国情怀。

近年来,汕头大力开展对“出花园”等潮汕民俗的保护传承工作。2014年,“出花园”入选汕头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花园”习俗也随潮人的足迹传播至世界各地。直到现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潮汕会馆都会在当地为孩童举办“出花园”仪式,“出花园”也是世界各地潮人情缘紧密联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非遗挖掘保护体系化 传播传承多元化

汕头非遗资源丰富,具有整体性保护得天独厚的优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汕头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夯实根基、打造品牌、活化利用、融入生活的发展之路。目前,汕头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为160个,非遗传承人211名。

在今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非遗工作者履行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高质量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事业,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开展第八批市级非遗传承人评审认定工作。依托汕头非遗展示馆、体验馆、非遗集聚区、传承基地和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等载体,打造集传承、体验、教育、旅游于一体的非遗融合发展平台。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营造全民关注保护非遗的社会氛围。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成都国际非遗节、深圳文博会、省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展演展示活动和交流活动,扩大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同时,结合节庆活动,鼓励和引导非遗传承人进行项目展演,通过传承人活态展示、互动体验、产品展销等形式,推广宣传我市各非遗项目,丰富活动内容。非遗讲坛、汕头工夫茶沙龙、“我是非遗小小传承人”、非遗集市、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活动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升潮汕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将持续夯实非遗保护根基,巩固提升转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动非遗融入市民群众生活,精心打造非遗特色品牌,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光彩,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林蓁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1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