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将法治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
去年来,龙湖外砂法庭指导联合各村居调解纠纷超900起,成功率达97%
龙湖区外砂街道和龙华街道有“潮织小镇”之称,辖区内有毛织产业相关市场主体2400多户,从业人员约3.5万人,年产值达60亿元,产品主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海外。随着毛织市场的逐步复苏,企业的法治需求也不断增长。记者了解到,龙湖区人民法院外砂人民法庭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创新探索“庭所共建”“片区法官”“无讼村居”等模式,联动人民调解凝聚合力,将法治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全面助力“百千万工程”。2023年,外砂法庭指导、联合各村居调解纠纷970起,联合司法所化解纠纷240余件,联调成功率达97%。
“庭所共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周女士被拖欠货款有10年之久,加上当时行业不景气,如何实质性化解纠纷对于当事人更为重要。”外砂法庭法官告诉记者,周女士在外砂街道经营毛纱、珠片生意已有10多年,过去,货品交易往往依托简单的货单凭证,客户先付部分定金,剩余款项货到付款。近年来,周女士发现有客户经常拖欠货款,其中,她多次向陈某催讨货款未果,无奈向外砂法庭提起诉讼。收到起诉材料后,外砂法庭法官征得当事人同意,将案件移送至陈某所在街道的龙华司法所,委派调解员陈勇进行调解。
记者了解到,陈某提出周女士供应的货物质量不合格、原告起诉超过三年诉讼时效期等问题,不同意付还货款。周女士则认为,陈某收货时没有及时反馈问题,如今才提起是逃避还款责任,且欠款期间她一直催讨,不存在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眼见调解陷入僵局,我一边联系外砂法庭法官咨询意见,一边根据双方诉求分析利弊。”陈勇告诉记者,最终,一份量身定制的调解协议得到双方同意,陈某需付还拖欠货款,但在能力范围内可分期付款。外砂法庭随即进行司法确认,为这起纠纷画上句号。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外砂法庭与辖区4个司法所建立诉调对接、集体培训、案例评析、信息共享等机制,联合化解矛盾纠纷超过700起。同时,上线汕头首个基层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整合法庭、司法、综治、村居等各方面解纷力量进行远程调解。去年,汕头中院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开展“庭所共建”工作的通知》,组织当地基层人民法庭和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开展“庭所共建”工作,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节约诉讼成本,化解社会矛盾。
“片区法官”定点包片联系随时指导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如今在外砂法庭管辖的34个村居,逐渐成了现实,各类纠纷大多都能在“片区法官”的指导和村干部的调解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以来,为解决案多人少、纠纷逐年增加问题,外砂法庭将辖区内34个村居划分为5个片区,由5名法官和法官助理担任“片区法官”,负责定点包片联系,随时指导村居调解和开展法治宣传等。
就在不久前,在外砂法庭辖区内的华新村,治安调解主任陈友川遇到了一件棘手事,村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但涉事车辆却是一辆无牌车。看到当事双方情绪颇为激动,陈友川随即拨打电话向“片区法官”许凯坛求助。电话另一边,许凯坛就驾驶无牌机动车、无交警责任认定书、无保险理赔等问题一一解读和指导。陈友川依样画葫芦为当事人分析,中间穿插着潮汕人“金厝边银亲戚”的情理说合,很快就让双方心服口服地签下了协议书。“我们通过跟基层密切联系,能第一时间发现不稳定因素或纠纷多发苗头,及时向党委、村居作出风险预警和预防建议。”许凯坛表示,近三年来,外砂法庭在诉前化解纠纷3172起,平均用时11.7天,2023年收案量同比减少10%。
通过实质解纷,推动诉源治理的理念,如今已经在当地生根发芽。据了解,去年以来,龙湖区法院与区总工会、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建立调裁审一体化工作机制,主动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此外,联合区残联制定《关于建立残疾人司法权益保护协作机制》,明确对涉残案件灵活开展诉前调解。2023年,龙湖区法院诉前调解收案4313起,调解成功2626起,调解成功率69.3%。
本报记者 陈冬琪 通讯员 罗辉军
发表日期:2024年01月21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