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辍学离乡,携一千银元做路费赴泰国谋生,终成一代商业巨头
▼
14岁辍学离乡,携一千银元做路费赴泰国谋生,终成一代商业巨头
2024年06月01日 16:57 来源:天下潮商综合作者:
上世纪20年代,他离开潮安到泰国谋生,历经近30年的艰辛拼搏,从打工仔成为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他以仁慈胸怀广做善事,是名扬华人世界的大慈善家,对泰国、祖籍国和故乡均有诸多贡献。他,就是被誉为“泰国潮商典范”的谢慧如先生。
▲谢慧如先生
1913年,谢慧如生于潮安县官塘镇白水湖村(现湘桥区官塘镇奕湖村),后就读于村里的育智小学,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927年,只有14岁的谢慧如,为了生计不得不辍学,拿着父亲仅有的一千银元做路费,前往泰国谋生。
谢慧如先后在泰国东北部的坤敬、万沛等地当过打工仔、店员,历经世态炎凉,饱尝人生磨难,但,他从不气馁,心存发愤图强之志,自学文化知识,钻研经营之道,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一定知识经验后,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经商之路。
泰国盛产稻谷和木材,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谢慧如首先在乡村办了个小型碾米厂,为客户加工稻谷。创业伊始,谢慧如就坚持诚信待人。当时,从事这种生意的商人通常是在收购稻谷前去银行贷款,而银行需贷款人出示大米购买的买卖合同才会发放贷款。当谢慧如第一次从银行贷款收购稻谷后不到两个月,米价就上涨了。就在此时,有买家要以高于原合同价的价钱向他购买大米,他拒绝了,坚持以当初的合同价如数与之前签订合同的买家交易,宁可让利三分也要讲究诚信。正因如此,谢慧如得到了比金钱更可贵的信誉,当地银行也因此不再要求他出示任何买卖合约便贷款给他,许多大米商家也愿意找他做生意。随后,他又办起一个木材厂。由于踏实能干,诚信待人,谢慧如的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为他后来开办大型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办小碾米厂和小木材厂十年之后,谢慧如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及比较雄厚的资本,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决定扩大产业,进军泰国首都曼谷。于是,谢慧如在曼谷创办了泰联企业有限公司,拥有了颇具规模的碾米、木材、冷冻等工厂,还创办了保险业、建筑业、米业、糖业、麻业、货物仓储、进出口贸易公司等企业。由于运筹得当,谢慧如的各项事业均蒸蒸日上,迅速走上了富裕之路。
谢慧如在曼谷站住脚跟以后,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进一步拓展商业“领地”,先后在泰国东北部创办了十几家碾米厂,承办了几家泰国官方的酿酒厂,创立了舂蓬矿业有限公司、远东三环喽铅瓦厂,同时还组建了远东实业有限公司,其生意在泰国境内越做越大,越做越火。与此同时,谢慧如还以一个国际型大企业家的气魄和胆略,遍访欧、亚、美、澳许多国家,考察各国工商业的经验和商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与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欧美厂商建立贸易关系,事业日益蓬勃发展。
事业有成,乐善好施
谢慧如一生乐善好施,事业有成的他,一直以“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为人生宗旨,有“好心过谢慧如”之说。可以说,谢慧如前半生致力于创业经营,积聚财富;下半生则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以财富回馈社会。他被誉为“大慈善家”,不仅在泰国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更是心系祖国和家乡,为家乡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1年10月1日,谢慧如先生偕夫人许雪英女士到王宫觐见泰王蒲密蓬陛下,呈献善款73,379,000铢,作为维修五世王挽巴茵行宫中“中国式明殿”的经费。一时轰动整个泰华社会,成为朝野美谈。从1986年开始,除赈济灾民,扶危恤难外,他先后为泰国的红十字会、朱拉隆功医院、介寿堂慈善会、泰国枢密院慈善基金会、曼谷天华医院、泰国社会福利院等机构,捐赠了巨额善款。曾先后获泰王御赐五等皇冠勋章、五等白象勋章、四等皇冠勋章、四等白象勋章、三等皇冠勋章、一等皇冠大绶勋章、最高特级达智益尊腊宗诰大绶勋章等。
1986年,他捐赠北京中国美术馆300万元,揭开他在祖国捐资的序幕。此后10年,汕头、潮州、广州、天津、北京等地都留下其慈善足迹,分别被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和潮州市荣誉市民等称号。
父老乡亲奔走相告:新加坡出了个陈嘉庚,香港出了个李嘉诚,泰国出了个谢慧如。
在潮州有一个泰佛殿,这是潮州开元寺方丈定然法师发起,谢慧如先生捐巨资敬建,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由潮州市自行设计、施工的中国大陆首座规模宏大的泰国式佛教寺庙,于1992年元宵节落成剪彩。这也是中泰友谊的一朵新花,中外佛教交流的硕果,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添彩。
▲定然法师为谢慧如先生挂珠
谢慧如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受到了中国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获得其一生最高荣誉和待遇,被媒体评说为:“这也是对谢慧如多年来为社会做贡献,促进中泰友谊发展的肯定。”
1992年夏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接见了谢慧如先生,对他为弘扬中华文化和家乡建设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官方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李瑞环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了谢慧如先生率领的海外华人访问团。
1992年5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李瑞环主持的谢慧如先生铜像揭幕典礼在这里举行,这是该美术馆迄今为止继陈嘉庚之后的第二位海外华人的铜像。足见谢慧如先生对祖国的巨大贡献。当时在现场,李瑞环问谢慧如,这些年用于造福社会的资金是多少,谢慧如说从来没算过,生为中华儿女,能为祖国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尽点绵力,乃是他多年的心愿。
1995年6月30日,谢慧如先生在北京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少小离家老大回,父老乡亲夹道相迎
1989年11月23日,76岁高龄的谢慧如先生首度回乡。那是怎样的一个感人场面啊,潇潇秋雨中,乡亲们扶老携幼,伫立村道两侧,队伍绵延几公里。当先生的身影终于出现时,整条路沸腾了,乡亲们为这一方水土出了这位杰出人物而激动不已。
短短几年里,韩江两岸刮起了一股“慧如风”。
语言不足以概括慧如先生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更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实地考察一番。从奕湖到潮州府城,一路上,先生捐建的项目达十余个:白水湖水厂、育智小学、慧如路、官塘中学慧如堂、慧如公园、泰佛殿、韩江大桥、艺乐宫、谢慧如图书馆、潮州日报慧如楼、体育馆……见证先生的一段段乡情。
▲潮州体育馆
走进官塘镇,这里不仅有慧如路,学校里还有慧如堂,镇里的华侨医院也是由谢慧如捐资将原来的木结构平房修建成三幢楼房。谢慧如时刻牢记当年离别时父亲的谆谆嘱咐:“日后倘能发达,切不可忘记家乡父老。”沿着慧如路到达谢慧如的家乡奕湖村,远远可以看到一座具有年代感的水塔耸立,这是由谢慧如于1989年捐资45万元港币修建的白水湖水厂。水厂的建成解决了村民长期以来的饮水问题,让乡亲们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时至今日,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在提起这座水厂时仍会自豪地感叹道:“我们村是官塘镇第一个有水厂的村落!”
谢慧如心系家乡,情暖桑梓,大力支持奕湖村建设,除白水湖水厂外,还捐资兴建育智学校和奕湖幼儿园,修建从奕湖村至官塘石湖村3公里长的“慧如路”、谢氏宗祠、三山国王庙,并新建公厕8座,另捐资改善村容村貌,使奕湖村各项基础措施日趋完善,焕然一新。
今天的育智学校依旧书声琅琅,奕湖村及邻近村落的小学学龄孩童均在此就读。“育智学校是谢慧如先生于1990年独资捐建而成,我们将以此为依托,教育学生学习先生胸怀家乡、饮水思源的桑梓情怀,长大后也能尽自己所能为家乡作贡献。”育智学校校长李根派说。
慧如公园位于市区桥东片,园内有“七山一湖”,绿树成荫,花香四溢,风光迷人,为潮州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统计,慧如公园2022年入园人数约40万人次,2023年入园人数约46万人次,2024年至今已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从1992年3月起,谢慧如先生分期捐资2400万港元建设了慧如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700亩,为粤东的最大综合性公园。”慧如公园生产经营股股长李小荣表示,谢慧如先生年幼远涉重洋到泰国,一生艰苦创业,事业有成时不忘故里,在家乡捐款兴公益。我们将保护好、管理好慧如公园,生动讲好感人肺腑的“侨”故事,传承他们的爱国爱乡精神。
除慧如公园外,谢慧如在潮州捐赠的较为著名的项目还有韩江大桥、潮州体育馆、潮州谢慧如图书馆、泰佛殿、艺乐宫等。此外,谢慧如还出资成立了潮剧艺术基金、教育基金、社会治安基金、潮剧活动中心、韩学会基金及优秀市民基金等,这些基金至今都在发挥作用,惠及故乡。1995年,谢慧如被授予为“潮州市荣誉市民”,深受故乡人民的赞扬。
▲奕湖村“侨乡文化馆”馆内的“侨捐展览厅”展示了谢慧如的事迹
近年来,谢慧如家乡奕湖村更是修建“侨乡文化馆”,馆内的“侨捐展览厅”展示了从奕湖村走出去的谢慧如的事迹。
“谢慧如先生‘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的理念,影响了热心人士支持和参与家乡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村里修建该馆既是对谢慧如先生的善行义举致以崇高的敬意,也是让村里后辈了解旅外侨胞、乡贤的奋斗历程,学习他们心系祖国、情系桑梓的精神,更好弘扬‘侨’文化,传承‘侨’精神!”奕湖村村干部谢作海说。
1996年5月12日,谢慧如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终年83岁。
1996年9月4日下午5时举行火化大典,泰国国王恩赐圣火并亲自主持灵柩火化。中国驻泰国大使金桂华、华侨社团领袖及1000多亲友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参加赠火告别。隆重、庄严、肃穆。生荣死哀,浩气长存。
谢慧如先生在泰华社会有口皆碑。1996年出版的《谢慧如先生纪念特刊》曾这样评价他:“善绩绍著,名震中外,慈善风采熠熠生辉的谢慧如主席,历年来对社会公益事业,鼎力捐献,动皆千百万计,总数达数亿铢之巨,在泰华社会,史无前人,他是一位广泛捐款最多的善长”。有的更这样评价说:“近年先生之热心慈善公益,不仅轰动了全泰华社会,也扬名中泰两国,以至有人形容,谢老的善举,在泰华社会将是‘空前绝后’。”2008年,谢慧如先生荣登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华人慈善30人”榜。
谢慧如先生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他不愧是海外潮人中的著名侨领、实业家和大慈善家,他的赤子情怀,令人敬佩,流芳千古!
天下潮商综合编辑
来源:潮州日报、《潮州市志》(1995年)、湘桥区文联、潮州慈善公益.、百度等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