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的“无中生有”
▼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本土成长起来的平安、招行、腾讯等一批企业被评为特区“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华为CEO任正非等则被评为特区“最受尊敬40位企业家”,他们无疑是“深圳奇迹”的创造者。任正非这两年倒是颇为高调,而马明哲一向很少露面,甚至显得有点“神秘”。
1988年,马明哲在深圳蛇口创立平安保险,是深圳设立特区后首批市场化企业之一。当时《深圳市大事记》的记载非常简单:“全国第一家由企业与专业金融机构合办的保险公司,在我市蛇口开业。”
32年后的今天,平安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非国有企业。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平安跃居21位、全球金融集团第2位——平安发展之神速,令人咋舌。平安在13年前才刚刚够上世界500强的起跑线,而后每年一台阶,现已是跻身全球前5%的企业。“低调”的马明哲,原来一点都不“低调”!
上个月,福布斯发布2020年中国最佳CEO榜单,马明哲名列金融业第1位。出手就是第一,马明哲常常被保险业内形容为“不是人,是神”,金融界则称他是“将来时”:如果你想知道金融商业在未来将要发生什么,就去看看他在做什么。平安和马明哲,俨然成为一个行业变革和创新的风向标。
伟大的企业家,背后往往是无数不平凡的成就。马明哲在平安发展过程中,至少造就了“三大奇迹”:第一,平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小型财产险公司,后来居上,发展为全球保险第一、金融前三;第二,打破“魔咒”,将平安综合金融打造为全球“孤品”;第三,金融业率先跨界向科技互联网全面进军,孵化出一批独角兽企业。
翻阅和梳理马明哲自创办平安以来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在三十多年间诸多创造奇迹的“神来之笔”,甚至是多番“无中生有”,着实让膜拜者称颂。在深圳特区40周年之际,我们试着解析一二。
【奇迹一:在蛇口从无到有后来居上】
上世纪80年代末,平安在蛇口横空出世,从一家首年营收418万元的地方性小型财产险公司,裂变到如今收入逾1.1万亿、总资产逾8万亿。如今,平安一家集团的市值,就与整个上海滩上市金融企业的市值总和相当,包括交通银行、太保、申银万国等知名上海金融公司。此为奇迹之一。
1986年,改革开放方兴未艾,袁庚还是蛇口招商局掌舵人,刚过而立之年的马明哲还是蛇口工业区一名人事经理。在蛇口工业区为外资招工的过程中,马明哲敏锐捕捉到商业保险商机,向袁庚建言后获准筹备平安保险。袁老先生的头脑、魄力和慧眼世人皆知,但连他估计也没能预计到,这家以租来的一层简陋办公楼、13个员工开业,只能在蛇口营业的小公司,日后会有如此惊人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保险法》要求财产险、人身险分业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设为中保人寿、中保财产险,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当时国寿和人保总资产、保费规模都数十倍于平安。1994年,脱胎于交通银行保险部的太平洋保险,当时其网络就已遍布全国,总资产、保费规模是当年平安的十多倍,平安彼时还名不见经传,仅在深圳、海南有分公司。
而到2016年,一个平安的总资产,就已相当于2个国寿、3个太平洋、21个新华。近年来,平安的市值更是一路领先,跻身全球金融集团前五位,连年稳居全球保险集团榜首。中国金融业市值还在平安前面的已只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这两家国有企业。从税收贡献来看,据可查信息,平安一家公司一年的纳税,占全中国税收近1%,占深圳总税收7%左右。
平安的这种发展速度实在令人赞叹不已,不仅在中国,在全球也是罕见的。
【奇迹二:破除全球综合金融魔咒的“孤品】
综合金融,这个概念在全球金融业风靡一时,然而成功者凤毛麟角,被业界公认为无法打破的“魔咒”。然而,这个魔咒在中国,却被平安破解了,据说在华尔街有种看法,平安的综合金融堪称全球“孤品”。此为奇迹之二。
综合金融如此不易,难在哪里?概括而言,有“四大难”:
第一难,满足客户需求难。综合金融集团拥有全金融产业的牌照,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用众多相互独立经营的、不同金融业务门类的法人公司,为一个客户提供数百种产品,客户需求和偏好又五花八门。如果服务标准、流程、效率、质量参差不齐,客户很容易因一个产品或服务体验差,全盘否定整个集团,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综合金融客户的标准化服务要做到极致。
第二难,满足监管合规难。综合金融集团覆盖金融门类多,需同时符合银行、保险、投资、证券等不同监管部门的政策和要求,上市集团还要满足海内外两地上市公司规则。平安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还要满足国际各方金融监管机构的规范和要求,合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此外,要实现“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势必涉及复杂的内部协同,既要满足效率又要符合监管要求,确保合规、安全,殊为不易。
第三难,实现经营驾驭难。综合金融集团实行多元化经营,不可避免采取矩阵式管控,对中后台支持型业务实行集中模式,否则就和参股多个金融机构的投资管理集团无异,那不是真正的综合金融。在这种矩阵、集中模式下,要兼顾效率、成本和风险,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确保每项业务跑赢市场的同时,不脱离集团整体战略,还能增效降本降风险,那就很见真功夫了。马明哲为平安设计的“联席CEO+矩阵”集体决策、协同机制,想必也是为了克服这一难点的制度安排。
第四难,做好风险管控难。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严防旗下各门类业务风险不交叉传染,甚至拖垮整个集团,既要有协同,还要有风险防火墙,是综合金融集团的一大课题和难点。强有力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必不可少。马明哲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题为《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控》,文章系统性介绍了平安为了严守金融安全底线,构建的国际最高水准风险管理体系——“251”全面风险管理体系:2是分别面向团体客户、个人客户的两个综合金融协调服务职能;5是五大不同风险类别,包括流动性风险、资产风险等,由不同职能部门实施管理;1是一个统一的经营管控平台,风险汇总处置,统筹驾驭。
在解决好如上四大难的同时,整个平安集团内部若无高度共享、充分协同的文化,也是不可想象的。大部分金融机构不是畏难放弃就是半途而废,美国花旗集团也是由于银行和保险文化差异及冲突,而不得不被分拆出售。
【奇迹三:”无中生有“成独角兽摇篮】
在全球金融业中,平安是唯一一家从传统金融成功向科技互联网全面进军的行业巨头,其如“大象起舞”般的转型蜕变,得到了全行业的普遍认可。此为奇迹之三。
过去提到中国科技互联网,言必称“BAT”。市场变化快,现在看,谈及世界级科技创新公司,“BAT”的说法已逐步被“PATH”取代,也就是《财富》今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浪潮,积极参与到世界竞争中的四家龙头企业:平安(P)、阿里(A)、腾讯(T)、华为(H)。
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平安的科技“标签”还很陌生、新鲜。但公开信息显示,平安已是国内最大规模的金融科技集团,拥有全球金融业排名第一的科技专利申请数,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已走在国际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出自传统行业、讲求谨慎稳健、风控至上基因的金融集团,在马明哲“无中生有”的领导下,改变传统行业的土壤结构和基因,开创了一系列全新的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模式,结出一个个科技互联网“独角兽”的硕果。
比如,创建于2015年的“平安好医生”,在短短5年时间里,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服务线上平台,市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同年创立的金融壹账通,作为平安金融科技服务输出的载体,已为全球600多家银行、逾3000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并于2019年在美国上市,最高市值超过100亿美元。2011年成立的陆金所,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投融资平台之一,已开始推进年内在美股上市,最近的一次估值是395亿美元。
除了这些“独角兽”,平安智慧城市的发展也相当迅猛。目前,平安智慧城市已在国内200多个城市落地,并逐步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期间,平安智慧城市所支持的城市便民服务、智慧医疗服务等多次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平安不仅是综合金融的“孤品”,也已是金融业成功跨界科技行业的“孤品”,难怪其被国际上诸多金融、商业学术机构作为一个特别的典范案例研究,也难怪业内给马明哲冠以“神”的称号。甚至有观点认为,现在的金融业,要看未来,就看平安;而科技业,看未来,也要看认真看看平安。
【马明哲”无中生有“:偶然性和必然性】
历数“平安奇迹”,感慨马明哲“不是人,是神”颇有道理之余,更多引起外界思考的,为什么是平安和马明哲?
是因为平安生得好吗?
不少人士认为,平安的发展,当然得益于改革开放,拥有深圳政策红利和蛇口基因,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这肯定不是平安成功原因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大好春风吹遍九州、润泽华夏,但只有平安的发展异军突起,远远超越了同时代其他金融机构。
平安的成功是偶然的,凭运气的吗?
老话说,“一次成功是偶然,两次成功是运气,三次成功就是实力了”。平安的成功早已不以个位数计,也许有其偶然性和运气,但三十多年,运气不可能总是降临在一个人头上,何况这是一家世界级别的集团公司。小舢板靠偶然性和运气,看天行驶;航空母舰的远航必须建立在科学可验证的、有规律可循的必然性上。
那么,这个偶然中的必然是什么?马明哲超前的眼光、谋略和领导力,他能够带领平安持续自我颠覆,与时俱进变革组织和运作模式。
如果平安是在大海上行驶的巨轮,马明哲就是永远站在船头的了望者,具备极强的危机感知能力和机遇识别能力,时刻洞察着全世界的商业创新,关注最新潮流。马明哲的最“神奇”之处,就是带领平安从保守的传统金融走到现代科技前沿,难怪他被人称为全世界极其罕见的商界领导人!
熟悉平安的都知道,马明哲超前眼光和战略布局主要体现在“三多”:一是“多几步”,就是战略要多看几步;二是“多团队”,不同领域用不同人才,做不同的事情;三是“多平台”。在实际工作中,马明哲一直秉承着强烈的事业心、学习心、聚才心,敢于创新,爱折腾,领导平安走上了一条“没有最远,只有更远”的漫漫征途。这是马明哲的管理哲学,也验证了他常说的“从0到1,永远在创业”。
深圳特区40周年,我们重温着“向前走,不回头”、“敢为天下先”的蛇口精神,而马明哲骨子里就有着深深的蛇口精神烙印。他把平安当作是蛇口的孩子,30多年来从未改变出发时的精神和品质。他说,蛇口精神能保存多久,平安未来就能走多远。
这些,或许就是马明哲“无中生有”和“平安奇迹”的初始密码,也是平安和马明哲受到尊敬的原因。平安作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成功的奥义,值得持续不断、更深层次的研究。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