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一哥”豪掷32亿增仓“酱油二哥”,这家实控人是潮商的企业有什么来头?
▼
新年以来,A股剧烈震荡,被誉为“公募一哥”、去年为基民创造了400亿财富的易方达基金经理的张坤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受到关注。近日,他又出大动作了,他一边减持白酒股水井坊,一边大幅增仓“酱油二哥”中炬高新。消息爆出后,白酒股在4月7日大幅下挫,同一天中炬高新逆势上涨。
这就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效应,一方面他们手握巨资,针对单只股票的进出,能直接影响供求关系,从而改变股价;另一方面他能起到带头作用,引起散户跟风。但让投资者感到奇怪的是,在酱油股中,中炬高新只居第二,多个指标落后于老大海天味业,张坤舍大取小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增持中炬高新
明星基金经理的每一个股市操作,都会引来关注。4月6日下午,当中炬高新发布公告,公布了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后,敏感的投资者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大新闻。
根据公告,由张坤操盘的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精选和易方达优质企业这3只基金,一起出现在了中炬高新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分别位于第四、第五和第七名,合计持有7400万股,占中炬高新总股数的9.29%,在股东名单中排在第四。
对比中炬高新去年底的十大股东名单,当时只有易方达中小盘上榜,持股比例只有2.39%。其实易方达蓝筹精选也少量持股,只是没上榜。易方达优质企业则没有持股。
具体来说,今年一季度,张坤操盘的3只基金累计增持了5350万股。如果按照中炬高新在一季度的平均股价59.57元来算,张坤增持花了32亿左右。
再看一下中炬高新今年一季度的股价走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司股价在1月8日创出区间新高74.71元后,就一路下跌,3月25日创出区间新低45.32元。也就是说,这只股票跌得越凶,张坤越是坚定增仓,可见他是多么看好这家公司。
在张坤增持的消息曝光后,4月7日中炬高新的股价立刻有了反应,在大盘下跌的情况下,逆势上涨了2.17%。
为何舍大取小?
张坤对中炬高新的钟爱,还是引来了一些质疑,因为这家公司并非酱油龙头股。
目前,海天味业的总市值在5500亿左右,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28亿,净利润64亿。而中炬高新的总市值只有400多亿,2020年主营收入只有51亿,净利润不到9亿。虽然它是老二,但和老大的差距,实在是天壤之别。
更让人“无语”的是,中炬高新的名称就不像是做酱油的,因为酱油和高新很难被关联在一起。这家公司的主业很奇葩,既有调味品,又有园区开发和汽车配件等,像是一个大杂烩。
据悉,中炬高新是广东中山一家专注于调味品、园区开发与汽车配件等业务的上市企业,实控人是潮商姚振华,隶属于宝能系。启信宝显示,姚振华通过深圳钜盛华控制的中山润田持有公司24.92%股权;“二股东”为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72%,实际控制人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姚振华
单从企业名来看,很难看出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调味品的企业。不过,公司旗下的厨邦、美味鲜等品牌早已家喻户晓。
中炬高新目前的公司全称为“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成立于1993年1月,1995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是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首家上市公司。1999年10月,收购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转制设立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如今中炬高新业务包括调味食品、园区运营及城市开发等,以厨邦酱油为代表的调味食品已成绝对营收来源。2020年年报显示,调味食品业务的营业收入占中炬高新整体收入比重的97.16%。
或许因为在资本市场辨识度不高,曾有投资者就此在互动平台上向公司发问,为何不改名厨邦味业或厨邦食品?2021年3月24日,在中炬高新2020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也有多位投资者咨询改名问题。4月2日,中炬高新回复称,“二股东火炬开发区不同意更名,他们认为改名‘厨邦’虽对于公司经营有帮助,但却忽略了中炬的历史。股东之间仍在沟通协商当中。”中炬高新总经理李翠旭回复称,“公司更名事项公司董事会在充分考虑,正在收集各方意见,力求提出各方都满意的方案,在条件成熟时报董事会审议。”
被隐匿在公司名字之后的价值,早就被张坤看中。在公司2014年中报里,易方达中小盘就已经出现在公司持股名单中。
据媒体报道,2015年6月,易方达中小盘将中炬高新作为第一大重仓股。其后,易方达开始减持,至2016年下半年,再未见到中炬高新出现在易方达中小盘持仓组合之中。
2020年,靠畅饮白酒一战成名的张坤,再次盯上中炬高新,且在去年三季度末,易方达中小盘以持股1400万股出现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单里。
今年第一季度,除了原有持股的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再次增持,易方达优质企业也进入中炬高新。截至4月1日,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精选以及易方达优质企业持股数量分别为3400万股、3100万股和900万股,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分列为第4、第5和第7位。
错位竞争
中炬高新1995年上市,海天味业2014年上市,拥有先发优势的中炬高新为何远远落后于海天味业,屈居酱油老二的市场地位?
渠道、品牌、产品结构等不同,形成目前二者巨大差异。
相比海天味业推土机式的扩张,中炬高新的策略相对灵活,在产品、渠道等方面鲜少与海天味业正面交锋。
创立初期,中炬高新就以厨邦为代表的高鲜酱油为主导产品打开市场,随后鸡精鸡粉成为仅次于酱油的第二大品类,2017年推出食用油,逐渐培育成第三大产品,料酒、蚝油等小品类作为补充,矩阵式产品品类逐渐形成。
海天味业是全方位选手,除了酱油,蚝油、调味酱以及蚝油、食醋等细分领域均有涉足,走迎合大众路线,将近60%的收入来自餐饮渠道,而中炬高新的传统优势在于家庭消费渠道即C端,来自这一渠道收入占比就高达70%。
但是,海天味业的渠道优势是中炬高新所不能比的,其覆盖全国100%地级及以上城市,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成省份销售过亿。截至去年末,公司经销商7051家,净增长1245家,相当于每天净增3.4家经销商。
中炬高新的经销队伍仅有海天味业的2成。2020年,公司经销商1421家,净增370家。公司的市场中心仍放在南部区域,全国性布局有待加速。截至去年末,公司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开发量从年初的38.3%增至年末的51.0%。
从县城下至乡镇,中炬高新品牌尚处于积累阶段,也因此海天味业品牌在行业内的议价能力较强。
2020年末,海天味业的合同负债(预收账款)44.52亿元,占比总资产的15.07%。同年,中炬高新的合同负债(预收账款)仅为1.85亿元,占比公司总资产的2.78%。(2020年,两家企业执行新收入准则,将预收款项调整至合同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
存货方面,因为海天味业对下游经销商的强势市场地位,导致公司存货水平一直保持低位。
截至2020年末,海天味业存货约21亿元,占比公司总资产的7.11%;中炬高新存货16.82亿元,占比公司总资产的25.26%。
那么,有海天味业珠玉在前,为何张坤还要舍大取小呢?很显然,他一定是看到了中炬高新的一些优势,才会重仓进入。
虽然海天味业一家独大,但中炬高新因为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双方并没有正面交锋。简单来说,海天味业走的是大众路线,6成左右的收入来自餐饮渠道;中炬高新走的是家庭路线,7成左右的收入来自家庭买单。
张坤舍大取小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海天味业的盘子太大,32亿投进去,最多起个泡泡。中炬高新则不同,盘子小,32亿就能买下两三个大股东席位,“见效”快。
事实上,张坤在6年前就对中炬高新出手了,易方达中小盘出现在2014年的半年报持股名单中。2015年6月末,中炬高新一度成为易方达中小盘的第一大重仓股。后来几年又一度消失,没想到如今卷土重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