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潮汕大慈善家、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林世铿先生逝世,享年92岁
▼
深切缅怀!潮汕大慈善家、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林世铿先生逝世,享年92岁
2022年07月29日 19:53 来源:作者:
据惠来县林氏宗亲总会消息,潮汕大慈善家、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林世铿先生,于2022年7月20日下午,即农历六月廿二日未时仙逝,享年92岁。
▲林世铿 图源:普宁风情网
林世铿先生,1931年~2022年7月20日,祖籍广东惠来县葵潭镇。1959年到香港定居,现任香港益丰集团公司、香港葵铿皮草皮革有限公司、香港其仕企业(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香港惠来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潮州商会会董,香港汕头商会永远会长,潮汕三市港澳政协委员联谊会副会长,政协揭阳市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
林世铿先生还是潮汕地区著名的慈善家,改革开放以来,他先后赠建饶平县龙湾小学、龙湾慈云初级中学等多所学校;捐赠奖教奖学基金,他对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林世铿:苦力做出来的亿万富豪
苦难童年
林世铿1931年出生于惠来县葵潭镇玄武村。一个“苦”字,写尽了林世铿的童年。
林世铿的阿公林燕捷,是清末秀才,在家乡教书为生。父亲林四川,是个小商贩,开了一间杂货铺,可在林世铿的脑海里,对父亲的印记是空白的,因为他出生才3个月,父亲就因为一次意外撒手人寰。家中所有的重担就压在了母亲瘦弱的身上。30岁的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在家中开垦荒地,种植番薯、蔬菜,勉强维持生计。
然而这点微薄的收入难以养活家庭,无奈之下,二哥被卖给了一户有钱人家,二姐在大饥荒中活活饿死,被饥饿折磨的林世铿发誓自己一定要出生投地,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年幼的林世铿6岁时就跟着哥哥学习编织竹器卖钱养家,聪明好学的他,领悟力极强,编织速度甚至比哥哥还要快。在他14岁那年,24岁的哥哥已经能独立养家,母亲决定让林世铿读书。然而由于贫困每况愈下,第二年他便辍学到矿厂打工,洗锡石,为母亲分担。吃苦耐劳的他,每天可以洗5斤锡石,别人一天只有1斤,林世铿的收入也愈见增多。
初涉商海
1953年,22岁的林世铿将准备结婚用的两对金耳环作为本钱,开启了他的从商之路,在商贸发达的普宁县城流沙镇,开了一间杂货店,取名“同康”。
刚开始,生意很不好,为此林世铿也很苦恼;为了改变现状,林世铿开始细心观察周围的商业情况,发现送货上门,利薄又辛苦,大店都不意愿做。
林世铿觉得这是机会,有钱赚总比没有的好,自己本来就是干苦力的,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于是,说干就干,林世铿开始在附近农村和店铺周围的每一个家庭,一村一寨,挨家挨户拜访推销店铺经营的日用小百货,因为服务热情又周到,很快打开了市场,“同康”商号的名声越来越响,生意也日渐红火。
1955年,因为国家开始对城乡私营零售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林世铿被迫关闭了苦心经营两年之久的“同康”号商店,回到葵潭老家。
在葵潭老家,林世铿进入乡镇创办的农具厂工作。
到1958年的时候 ,由于虚心学习和吃苦耐劳,林世铿在制造农具方面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林世铿也成了人们眼中的“土专家”,并被任命为葵潭镇兴农炼铁厂副厂长。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林世铿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一连数月没日没夜地批斗。“命运痛治人”,童年命运多舛的林世铿,到了青年时又厄运临头。痛苦不堪之际,偶尔与朋友聊天谈及香港,故而萌生逃离屈辱、苦痛,赴香港谋生的念头。
打拼香港
1959年,几经周折,林世铿在香港定居,时年28岁,开始赤手空拳打出人生新天地。
起初,林世铿是先投奔香港九龙北部石硖尾一个葵潭老乡家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潮商开办的塑胶厂里打工。这家塑胶厂生产塑料花。从小吃苦耐劳的他,很快地掌握塑胶厂机械、压模等全套生产程序,深得老板赏识。从最初一天8块工钱攒起,加上省吃俭用,1960年,有了一点积蓄的林世铿,谢绝老板加薪挽留,买了一套二手压塑设备,开始了自主创业。
可是,正当他要起步的时候,由于市场上的塑胶花已经供大于求,产品大量积压,没有销路。林世只得被迫卖掉机器,另寻出路。
上世纪60年代,香港有两个行业崛起,一是制衣业,二是地产。林世铿又看上一个行业,香港人叫“水喉”。顾名思义,“水喉”就是水龙头,即供水行业。港人在“水喉”一词用意很广,比如不给你赞助、打广告,就说关掉你的“水喉”。宏观调控时有“放水”之说,那关“水喉”,就是引申为紧缩。在朋友支持下,林世铿筹凑了20万港元,于1962年夏在香港新界开了一家“水喉”公司。因为他会管理,加上质量、服务都不错,工人也喜欢跟他干,还是赚了一点钱。
1963年,香港制衣业的巨大潜质以及广阔前景吸引了林世铿,加上他也感觉到“水喉”这门生意,有行业局限性,于是决定转行。盘掉“水喉”公司后,开起了一家制衣加工厂。
林世铿有个荣誉职务,叫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与他创业经历有关。1963年,转行制衣业的林世铿,在慈云山道23座的地下室,租了3间小厂房,创办了“益丰制衣厂”的前身。起步时,不光厂房简陋,缝纫机还是别人淘汰下来的,一名技工,6名车工,帮人代工制衣。
生意红火后,他开始在慈云山空地上盖起了铁皮厂房,1966年又租地扩建厂房,正式注册了“益丰制衣厂”。香港 慈云阁,是本港著名的文化景观之一,到那儿可以品味中国神话的古老味道。慈云阁,前身是招利伯庙,几次搬迁才移至慈云山下,原本在益丰厂旁,两家一前一后挨着。1968年,在林世铿建议下,由他出资在山上圈地建设,加上后来要征地兴建慈云山警署,包括益丰厂在内都要搬迁。后来,林世铿提供资金,被慈云阁理事会推选为慈云阁总理,于1970年开始动工兴建。
成规模后,慈云阁还开办慈善为本、济贫救灾的机构。今天到香港黄大仙区旅游,慈云阁是繁华都市中一大景观。
▲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林世铿(图中)图源:一波说
林世铿的创业,有人如此评价:“一衣”振益丰,“一衣”占市场,“一衣”定天下。这与益丰厂的代工模式有关,当时他们的拳头产品是劳动服,在东欧、越南、前苏联等地市场特别走俏。有一段时间,在越南批发市场的八九成棉衣,都是出自益丰生产线。
从益丰制衣厂起步,林世铿家族的益丰集团后来相继办起了益丰贸易、葵铿皮革、其仕企业(国际),事业版图扩展到内地、美国、新加坡等地。其中,惠来葵阳工业区,就是上世纪80年代在林世铿倡议下开办,他首先在工业区创办葵铿皮草厂,后来在他带动下,林宝喜、林庭锋等港商陆续来投资,让惠来工业经济得以大的发展。
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19名
改革开放30年华人慈善30人之一
认识林世铿先生的人,个个称其为人耿直,办事果断,乐善好施。林世铿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公益本业,慷慨解囊,他在家乡捐资兴建葵潭职业中学、县中医院、葵潭医院,修路造桥,救灾等,他还以“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的身份,倡导并促成“香港慈云董事局”捐资救灾,兴建医院、学校,造桥筑路。
数十年来,林世铿先生捐资援助了一所所学校、一间间医院、一座座桥梁,还有数不胜数的各项公益事业。据天下潮商传媒不完全统计,他所捐资的项目累计已达10亿人民币。
没有受过较高学校教育的林世铿先生,文化水平不高,在国际商海中深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他衷心寄希望于年轻一代的勤苦读书,努力长进。面对全国各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就学问题,林世铿先生积极投身“希望工程”活动,仅仅在四川省,他便捐资兴办了5所希望学校。
多年来,林世铿先生捐资援助的项目还有:潮汕体育馆、汕头达濠医院、饶平龙湾学校、潮阳新桥乡慈云大桥、潮阳铜盂学校,揭阳溪南学校、揭阳红十字慈云医院、揭阳人民医院慈云大楼、揭西东锋慈云学校、揭西人民医院、揭西五云中学、揭西新园小学、揭西金园小学、惠来龙江医院、惠来葵潭中学、惠来葵潭小学,惠来玄武小学、惠来吉成小学、惠来长春小学,惠来葵潭老人院、惠来兵营慈云大桥等四五十个项目。对于“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广东省社会治安基金会”,林世铿先生也极为关注,大力支持,慷慨捐输。
捐资是一个办法,但绝不是唯一的办法,捐资、赠物、兴办福利,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滞后的局面。为了家乡经济的发展,林世铿先生把发展经济的多年经验也无私地带到了家乡。
1984年,林世铿先生率先到惠来对外工业区兴办葵铿皮革有限公司。接着,他牵线搭桥,为加强惠来与海外的联系,组织了一个又一个的活动,并先后创办了葵铿皮革二厂、葵铿皮革三厂、铿丰洗水厂有限公司等。
1996年,林世铿先生和他的夫人郭玉英女士双双被揭阳市人民官方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林世铿(左6)图源:一波说
惠来世铿院
世铿院位于揭阳市惠来县葵潭镇玄武社区,该院就是由林世铿先生投资兴建。该院于1995年动工兴建,2004底年竣工,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该院设计新颖,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景点错落有致,是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文化艺术的结晶,是旅游观光的一大胜地。
▲世铿院 图源:普宁风情网
林世铿先生虽已与世长辞,但他对社会和家乡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慈善宽容之心和卓越的商业才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林世铿先生用一生的行动谱写了人间大爱,对他无私奉献、济世为怀的精神,我们将铭记于心!
在此沉痛悼念
林世铿先生千古!
来源:惠来县林氏宗亲总会、普宁风情网、一波说、个人图书馆-山下白鱼、企鹅号-果果妈妈育儿经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