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车的腾讯 如何讲述出行故事?

不造车的腾讯 如何讲述出行故事?


2022年12月02日 10: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万亿级的 智能汽车 市场,充满诱惑。有人心怀壮志选择下场造车,也有人瞄向产业链,挖掘商机。

 

对云厂商而言,这座富矿同样不可错失,日益增长的汽车数据催生了庞大的用云需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等厂商也纷纷推出“汽车云”服务。

 

然而,这些科技企业盯上的,不只是云服务。百度云背后有集度汽车,它是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在造车;而一再强调“不造车”的华为和腾讯,在云之外,也走出了不同的业务路径。

 

华为虽然号称不造车,但其以“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提供了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链条服务,尤其是华为与 赛力斯 合作打造的问界系列车型,更是让华为无限接近于造车。

 

而腾讯将自己定位成“数字化助手”,主要提供产品和技术。相较而言,腾讯的业务边界更清晰,但是与车企的距离似乎也更远一步。

 

围绕车企的服务之争,无疑会越发激烈,而腾讯会如何应对竞争以及在出行领域有何规划,外界十分关注。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他就外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差异化能力

 

与行业观点一致,钟翔平也认为, 新能源 汽车以及智能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需求增长,而汽车产业链条十分庞大,它可以带动更多科技力量、更多供应链生产体系一同成长,所以这是一次重大的产业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化是一个重要议题。从汽车的角度,在用户需求的推动下,汽车正朝着更高阶的智能快速发展,其意义不亚于当年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进化。

 

所以,车企对于科技的需求也在增强。如何满足这些科技需求,部分头部车企选择投入力量做自研,更大多数的车企则需要依靠外部力量。

 

在钟翔平看来,在造车这么深度的产业链条上,没有某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实现技术的全栈化。“大家的核心能力是有差异的,正因为各有所长,腾讯才能够坚持数字化助手的定位,站在其他企业背后去输出我们的优势。”

 

比如针对自动驾驶的发展,车企不仅需要相关的技术,更需要相应的资质以开展工作。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他们的精力更多聚焦在造车业务上,对于更多的技术和管理要求,企业很难独立应对。

 

这给腾讯留足了市场空间。比如在测绘资质上,去年下半年,自然资源部开展了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相较以往,目前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的企业数已大幅减少。

 

腾讯于今年年初通过了测绘资质复审,随后还获得了广州、深圳两城市高级辅助驾驶地图许可。“无论是地图测绘,还是高精度地图合规,都是自动驾驶研发和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而腾讯可以给企业提供这些关键的资质、技术和能力”,钟翔平说。

 

此外,游戏科技也是钟翔平重点提到的技术。他说,在游戏引擎技术方面的积累,是腾讯的独有优势之一。“这些游戏科技应用到交通领域,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建模,并在建模后实现高效、动态的渲染,从而更真实地将现实世界孪生到数字世界中,这对于未来出行领域的发展,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车云一体化

 

随着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车端与云端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通过对各种能力的整合,今年6月,腾讯对外公开了其“车云一体化”战略布局,并在上海开设了智能汽车云专区。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曾表示,“不造车是腾讯坚持的定位,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改善用户出行体验,是腾讯不变的方向”。

 

因此,腾讯的“车云一体”框架,囊括了车、手机、云等多端的打通。其中在车端,包括智能座舱TAI、智驾地图等;在手机端,有微信+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以及“腾讯出行服务”微信小程序等产品;在云端,腾讯则推出了智能汽车云等一系列云上服务。

 

钟翔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车云一体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因为车端的智能化,将使车变成一个高效的、移动的且有很强感知能力的智能体,它自然需要云的支撑。

 

随着自动驾驶成为一种服务,自动驾驶功能的迭代效率就成为最关键指标。在11月30日举办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发布了车图云解决方案。钟翔平称,腾讯通过提供开放的车云一体化的地图能力,可为自动驾驶运营人员提供精准、丰富的定制地图和位置服务能力,从而帮助自动驾驶功能快速迭代和升级。

 

在此基础上,对于C端用户的触达,是腾讯服务车企的独有优势。

 

钟翔平说,“腾讯对于用户的理解和对用户广泛的触点,以及很多面对C端建设的产品组件和方法论,使我们在汽车数字化营销方面也有很成熟的方案”。

 

不仅如此,基于C端的能力,腾讯通过地图App以及微信内的出行服务小程序,在为C端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支持为车企构建他们的品牌化服务。

 

这里提到的出行服务小程序,其中便包括备受业内关注的聚合打车服务。钟翔平指出,腾讯做出行服务,出发点是把更贴近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做聚合,这里包括打车、公共出行以及其他大量车主服务内容。

 

他强调,“腾讯没有跳进去做某个深度领域的运营者,而是希望把最全面和最佳的服务聚合在一起提供给用户。我们正在加大这个模式的应用,既为用户呈现更好的服务入口,同时也会关注到更广的服务供给生态,让他们之间形成有效的衔接”。

 

合作与竞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腾讯面向出行领域提供的更多是软件服务,但钟翔平坦言,在涉及硬件时,腾讯也不回避,并且是积极的态度。“很长时间以来,腾讯已经构建了非常成熟的生态模式,这里也包括跟车相关的硬件生态,比如传感器、芯片等。”

 

钟翔平指出,腾讯自身对于芯片是有技术投入的,此前也发布了一些专有领域的芯片,这是腾讯在进化关键技术能力,尤其是应用于云方面的技术。

 

在汽车领域,其认为,长期来看,芯片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点,但不是唯一的要点,因为一颗好的芯片要想充分释放和发挥能力,也需要有与之高效匹配的软件。

 

围绕汽车芯片,腾讯正在跟更多芯片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据钟翔平透露,腾讯正在跟地平线等国产车载芯片合作,同时面向全球化的芯片厂商,腾讯也为他们提供适应中国市场所需要的云化服务,打造软硬件协同生态。

 

截至目前,有100多家车企和出行科技公司使用了腾讯的云服务,腾讯智能座舱方案也已落地45家车企的超150款车型。

 

11月28日,腾讯与蔚来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在自动驾驶云、智能驾驶地图、数字生态社区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而今年8月,小鹏汽车则与阿里云在乌兰察布合建了自动驾驶智算中心。

 

事实上,在智慧出行领域,阿里也是腾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11月初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针对汽车研发、制造、流通三个业务场景推出了“汽车云”,并表示已服务超过70%的汽车企业。

 

可以看出,在出行业务版图上,阿里云与腾讯云有诸多重合,尤其是随着这两家头部云厂商都开始强调“被集成”,并聚焦于产品和技术,二者也将在越来越多的垂直行业展开直面碰撞。

 

但好在,出行是一片蓝海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钟翔平也表示,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汽车全面上云已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在更广阔的范围,汽车、交通、城市一体化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而这些,都给云厂商们留足了施展的舞台。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