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多措并举聚才引智 倾注人才之力惠民生扶产业助振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潮安区坚持以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聚焦教育医疗、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技术弱项、经验盲区、“卡脖子”难题,通过争取帮扶、技术指导、外出引才、设立中心等多种方式聚才引智,推动各类英才投身急需紧缺领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有力的人才支撑。

  回应民心所盼——

  刚柔并举,提升教育医疗水平


640 (9).jpg

  针对区域高水平教育医疗人才不足,服务群众仍存在一些堵点难点问题的情况,潮安区采取刚性与柔性引育人才相结合方式,逐步提升全区教育医疗水平。统筹安排教育、卫健系统到省内外高校开展“走出去”引才活动,上半年外出广州、湖南、南京等五地引进教师和医疗人才2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名。

  该区与上级联动组织564名校长、教师参加培训研修活动,为潮安未来的发展培养一支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骨干师资队伍。推动本地医院与珠三角先进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关系,促进医学专科人才脱颖而出。如潮安区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签约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潮安区中医院与中山市中医院建立三年“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潮安区官方联合省妇幼保健院在区妇幼保健院设立粤东妇科微创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潮安区共柔性引进专家人才医生近20名,落地一批强势临床专科,解决本地常见、多发疑难病外转率高的问题,并通过建立传帮带“师带徒”一对一培养机制,开展各类继教培训项目等,持续加强医疗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努力为本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解决产业所需——

  牵线搭台,汇聚创新发展之智


640 (10).jpg

  潮安区立足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需求,采取“联盟式”共建、“菜单式”服务,有效掌握产业生产经营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精准制定服务方向和服务内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

  一方面,该区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博士后工作站,依托产业项目半年引进博士11名。举办第二届潮安包装产业高峰论坛,召开潮安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驱动会,集聚高校专家、行业精英为潮安食品和印刷包装产业建言献策,进一步凝聚创新发展动能。

  另一方面,打破产学研“一对一”传统模式,牵线56家单位成立潮安区“高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专家委员会,动态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库,群策群力推动现代食品、印刷包装等实体产业创新升级。

  此外,该区重视陶瓷产业人才建设,加大人才与产业的对接融合力度,2人获评2022年潮州市陶瓷产业人才振兴计划“产业拔尖人才奖”。组织1600多名劳动者参加“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的技能培训,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补足乡村所短——

  强化帮育,增强农业种养之技


640 (11).jpg

  潮安区聚焦“三农”战线人才短板,不断加大面向农业农村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乡村人才素质。用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与人才资源,深挖特色农业潜力,打造“一村一品”。如驻赤凤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多次组织科技特派员、邀请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相关茶叶种植、制作专家送技上门,举办茶叶种植技术提升及预防病虫害专题讲座,走进田间地头指导茶农种茶,有效提高茶农种茶积极性,单是该镇的四望坪村在2022年就复种扩种茶叶200多亩。

  潮安区重视本土人才培育,组织50名农技人员到农技推广服务驿站、现代农业产业园参观教学,引导132人申报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今年来共培育198名综合素养高、专业能力强、能力拓展宽的高素质农民,着力培育壮大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本土人才队伍,育强乡村振兴生力军,留住用好“自家人”。

  林宗楷 潮组宣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