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填疏排清”可减少伊蚊孳生

  本报讯   每年的4至11月,是我省登革热流行季。所处地区的媒介伊蚊密度越高,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越高。记者获悉,目前我省多个地级市报告发生本地登革热疫情,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全市上下需要广泛动员,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官方、部门、单位和个人”责任,持续开展以消除蚊媒孳生地和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媒密度。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和市的部署,高度重视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按照省有关监测方案全面启动登革热监测防控工作;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区(县)级及以上中医院,对疑似登革热样病例,及时采样检测;各级疾控中心及时通报监测情况,做好监测风险评估工作;启动对全市所有街道(镇)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监测工作,将监测和风险评估情况编制形成《汕头卫生健康信息》,每半月一次上报市官方并通报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同时,对已出现中、高密度传播风险的监测点要求所在地区立即做好清除孳生地和防蚊灭蚊工作,区县疾控机构及时对中、高监测点的蚊媒控制效果进行监测评价。对其他地区要求继续做好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监测评估工作,并及时做好高风险地区的处置工作,登革热防控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市疾控中心疾控科科长蔡子熙强调,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登革病毒感染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目前并无特异治疗方法,个别人可发展成重症,严重时危及生命。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3至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可能得了登革热,以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

  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那么,市民群众可采取什么措施减少伊蚊孳生呢?市疾控中心疾控科科长蔡子熙表示,伊蚊喜欢在人类家中和社区附近栖息,市民群众可以采用“封填疏排清”措施清除伊蚊孳生场所。

  ■“封填疏排清”措施

  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排清积水。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以及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5至7天彻底换水一次;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5至7天彻底换水一次。

  此外,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住家周围外环境植被可用敏感公共卫生杀虫剂杀灭伊蚊成蚊。

作者:周敏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1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