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170多年前,这个从红头船起步的潮商家族富过六代

崛起于170多年前,这个从红头船起步的潮商家族富过六代


2023年10月21日 18:00
来源:作者:

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的陈慈黉故居,坐落于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是旅泰著名华侨实业家、金融家陈慈黉及其家族(陈黉利家族)在家乡建造的大规模民居建筑群体,目前是广东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640.png

 陈慈黉故居 图源:汕头发布

 

崛起于170多年前的黉利家族,从经营红头船起步,如今枝繁叶茂,家族成员遍布东南亚、欧美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产业涵盖金融、贸易、海运、加工业和其它新兴产业。现在仍是海外华人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红头船起步

 

黉利家族的开创者、奠基人是传奇人物陈焕荣。


640 (4).jpg

 陈焕荣

 

陈焕荣,(1825年—1890年),字宣衣,号风侪,乳名连锦,出生于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

 

陈焕荣兄弟二人,哥哥宣名,父亲古祖。少时家贫,无法上学,他靠在河溪池塘捕鱼捞螺,换些粮米,艰难度日。因个子小,绰号“阿佛”(潮汕话“佛”指果核)。他水性好,又号“水鬼佛”。

 

十五六岁时,陈焕荣不甘心长此过着捕捞生活,遂同族里几位青年出外谋生。通过姑父介绍,陈焕荣到樟林港红头船上当船工,船主姓蔡。

 

从水里到船上,从河里到海洋。从此,陈焕荣随红头船劈波斩浪,漂洋过海。他任劳任怨,克勤克俭,把每次领取的工钱尽量积存,装入随身携带的竹槌里(挑担)。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陈焕荣回乡娶妻,次年长子慈黉出生。

 

有了家室之后,陈焕荣更加努力拼搏。他勇敢果断,技术娴熟,得到船主信任,很快由船员上升到舵公,即大副。

 

1845年,有了一定积蓄后,陈焕荣便谋求更大发展,他联合五六名族人租一艘红头船运营。冬天,这艘船乘着东北风驶往香港,夏天乘着西南风驶往天津港。他们从澄海运出的商品是红糖,这是一种每年都在增加产量的本地商品。甘蔗收成有所增加,在天津则运来棉纱等物料。

 

有了一定资本后,陈焕荣便与族人合资购船,当起船主。他以樟林港和开始兴起的汕头港为中心,沿着自己熟悉的红头船航线,北往上海、青岛、天津等地,南下香港和东南亚。几年后,陈焕荣事业蒸蒸日上,船只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当时樟林港、汕头港最著名的红头船主,被称“船主佛”。

 

从乾泰隆行到“泰华八大财团之首”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外国轮船开始进入沿海,香港成为南北货运中转站。陈焕荣意识到,红头船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而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香港的商贸机会。于是咸丰元年(1851年),陈焕荣在香港文咸西街开办一家经营南北物产的商号——乾泰隆。这是继澄海人高满华创办元发行之后,华人在港开设的第二家南北行商号。后来,潮安人又创办另一家南北行商号“合兴行”。三位潮人不约而同创办南北行,成了香港“三鼎足”,是早期香港商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乾泰隆主要业务是转口贸易,把中国的大豆、食油、杂粮、蔗糖等销售出口到东南亚,又把东南亚大米、海味、木材等转口到中国内地和日本等地。乾泰隆的成功经营,使陈焕荣完成了从“船主佛”到富商巨贾的角色转换,也为陈黉利家族资本的积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40 (3).jpg

 陈慈黉

 

1871年,子承父业的陈慈黉,除了经营香港生意,也到暹罗开基立业,并创设陈黉利行,时年28岁。陈黉利行,专营出入口贸易,以运销泰米为主,处理曼谷、香港、汕头的贸易和航运业务。1874年,陈慈黉在湄南河畔创立家族的第一家火砻——乾利栈,直接加工生产大米出口。这是黉利家族的又一新起点,从贸易业扩大到实业和加工业。

 

19世纪80年代,随着暹京黉利火砻的设立和区域性贸易的扩大,慈黉家族又在新加坡、香港、越南设立商行,形成工贸并举的“香、叻、暹、汕”贸易体系。在陈慈黉的经营下,陈氏家族财富不断激增,成了享誉东南亚的一代巨富。当时潮汕民间有句俗话:“再富也富唔(不)过慈黉爷。”


640 (2).jpg

 陈立梅

 

在家族第三代陈慈黉之次子陈立梅掌门时期,除了从泰亲王家族手上买下“廊1919”地皮及建筑,当时的陈黉利行还组建了新船队,利用航运优势,扩大区域经营。黉利家族共拥有7家火砻,并设有相应的粟仓、米栈及运输系统,火砻业规模之大,在暹京首屈一指。暹京黉利总行又设中暹船务公司代理挪威船务,有轮船十余艘,航线遍及东南亚、中国及日本各主要口岸。公司运营前后达40余年之久,不仅从中得到巨额利润,还得代理挪威船务之便,有力地推动暹米的外运、外销和其他出入口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640.jpg

 陈守明 

到了1930年,陈守明成了黉利企业掌门人,在他手上,黉利家族在金融业上达到鼎盛时期。陈守明于1933年首创暹罗吞武里府第一家银行——黉利栈银行,继而又首创第一家保险公司——銮利保险公司,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开拓新行业的需要。

image.png

这一时期,黉利家族的事业涵盖银行、保险、运输、米业及商贸进出口等多元领域,可说是二战前最具实力的泰华资本家之一,其家族财富位居“泰华八大财团”之首。

 

热心公益 反哺家乡

 

海外潮商常年受“滴水之恩,当涌泉之报”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形成了“根”的意识,数典不忘祖。

 

陈黉利家族发财致富之后,以“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作为其家族的处世哲学和行为准则。他们祖祖辈辈乐于行善积德,热心兴办公益事业,兴学育才、救灾恤难,矜孤恤寡、施医赠药、修桥造路、支援祖国抗日、振兴中华、造福桑梓等义举,十分感人,垂范青史。

陈慈黉是老一辈潮籍华侨在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先驱之一,人们盛称他为“慈黉爷”,其家族也被称为陈慈黉家族,或陈黉利家族。他慷慨出资,前后筑桥修路,改善交通状况,以方便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顺畅;带头捐资疏浚沟渠用以帮助农民灌溉,以保收成;兴办学校,让适龄学童都能免费就读。由他独资创办的隆都前美乡成德学校,是粤东地区最早的侨办学校。

 

19世纪90年代,陈慈黉和参股的族人把19世纪80年代在新加坡合创陈生利行的招牌敲锣打鼓扛回乡里,大家喜气洋洋,每位分得参股本利15万龙银,成为前美新生代富裕户。

 

图片陈氏家书 信封背面印有“黉利”二字 图源:岭南金融博物馆

 

在陈慈黉的带动下,大家纷纷跟着在家乡起大厝,一下子造出一个“新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黉利家族所建的陈慈黉故居4座豪宅:“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建筑总面积1.6万多平方米,共有506间厅房,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自20世纪初期动工,历时近30年尚未最后完工,工程之浩大,工艺之精致,实属罕见。

 

岁月如歌,星移斗转,继往开来。在长达一个多世纪发展历程中,黉利家族六代相传,奋飞不辍,笃行致远。如今的黉利家族,一批从国外留学归来,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新人挑大梁,他们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各个经济领域大展宏图。创造新优势,续写新传奇,家族资本一直保持振兴、发展的态势。

 

天下潮商综合

 

来源:汕头日报、汕头市侨联、一波说、潮州古城、岭南金融博物馆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