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桩件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3年度汕头十件民生实事高效推进

桩桩件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汕头市 图1张
  我市7个职能单位负责人向群众介绍十大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桩桩件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汕头市 图2张
  我市职能单位面对面倾听诉求,现场答疑解惑。

  在昨天的民声热线户外活动中,牵头承办2023年度十大民生实事的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城管局7个职能单位相关负责人通报十大民生实事办理进展情况,增进民生福祉、解决实际问题的惠民利民举措赢得群众连连点赞。

  今年1月7日,在汕头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200多名人大代表选出2023年度汕头市十件民生实事,即是: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生活垃圾转运处理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低保及特困人员、困难老人、孤儿、残疾人保障水平;提高全市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建设市域全民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强化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加强青年人才、新市民和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施中心城区停车改善工程;开展城中村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

  汕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切实响应群众的呼声,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停车改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十大民生实事确定后,承办的各级职能部门随即以只争朝夕的面貌、抓铁有痕的作风、踏石留印的韧劲予以落实推进,干成这批惠民利民的好事。

  以下为主要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

  提前半年实现“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目标要求;目前我市有15个项目3205套房源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

  “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和“加强青年人才、新市民和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项目是由市住建局牵头的,进展情况如下——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民生实事重点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多方力量,巩固长效治理,目前,本年度计划改造的214个小区已全部开工,完成工程总量约60%,提前半年实现“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目标要求,部分小区年底前可实现基本竣工,将惠及居民6.28万户。

  在加强青年人才、新市民和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项目方面,目前我市有15个项目3205套房源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面向人才、灵活就业等群体供应为主的项目3个——江南新语花园、龙湖区思冠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龙湖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翠英庄)项目;面向产(工)业园区人才、员工等群体供应为主的项目11个——金平区柏亚产业城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澄海区科创中心、澄海区松炀新材料特种纸有限公司、澄海区立汕智造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澄海区岭海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澄海区优必选高德乐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智能构件舵机生产线项目配套宿舍项目、濠江冷链物流生态园、潮阳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管理中心及宿舍楼(一、二期)、潮南鼎泰丰实业有限公司保障性租赁住房、华侨试验区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面向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学习及就职的高质量人才、青年人才等群体供应的项目1个——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目前已建成并面向社会公众供应的有龙湖区思冠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和澄海科创中心,有租赁意向的群众可向汕头市思冠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龙湖区)、广东众创时代咨询有限公司(澄海区)咨询申请。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预计12月底完成目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是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的,进展情况如下——

  该项目的目标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6公里,危桥改造4座。截至目前,建设任务完成34公里,占比95%,在建11公里,预计12月底超额完成目标;危桥改造完成1座、在建3座,预计12月底完成目标。

  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推手。近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实现了路面铺装率、自然村硬通化率、等级公路比率、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率100%目标,农村行路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下来,交通部门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加快建成各项民生工程,为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贡献更多更新的交通力量。

  开展城中村环境秩序综合整治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34平方米;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提升生活垃圾转运处理设施”和“开展城中村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的项目是由市城管局落实的,进展情况如下——

  市城管局持续推进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共享电动车停放秩序管理,新建3个流动摊贩临时疏导区,强化市政道路设施日常管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城市园林绿化更加亮丽多彩,提升改造了海滨长廊、星湖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园广场,新建了开放广场、潮人码头等绿地空间。打造27个口袋公园,西堤公园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汕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12653.3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5.25%,绿地率达40.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34平方米,园林绿化管养精细化水平逐步提升。

  垃圾治理水平位列全省前茅。对中心城区30座垃圾转运站进行品质提升改造。建成雷打石环保电厂等9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处理,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全省粤东西北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生活垃圾得到收集、转运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防涝治污效能系统性提升。完成中心城区北岸64个积水点整治,建立汕头市中心城区北岸排水管网在线监测体系及排水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构建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建成10宗水体示范河段,我市获评“全国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市38宗国家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开展“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已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共38座,城市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9%,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提高低保等群体保障水平

  高效完成提高低保及特困人员、困难老人、孤儿、残疾人保障水平任务。

  “提高低保及特困人员、困难老人、孤儿、残疾人保障水平”的项目是由市民政局牵头的,进展情况如下——

  全市7个区县均已完成低保、特困提标工作,此次提标后,我市城乡低保及最低补差水平等标准均高于省定最低标准。截至10月,全市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3451户、90300人;全市共有24683名残疾人纳入生活补贴,57562名残疾人纳入护理补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均按2023年标准发放到位;已完成139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前超额完成省、市年度任务。

  优化全市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积极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提高全市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和“建设市域全民健康信息综合平台”项目是由市卫健局牵头的,进展情况如下——

  在“提高全市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项目方面,汕头市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党政统筹,强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工作合力;坚持优生优育,着力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坚持优化公共服务,着力创建全龄友好型城市;坚持依法管理,全面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坚持健康促进与教育,强化健康知识普及;坚持健康促进与教育,强化健康知识普及。在这五个“坚持”的基础上,卫健部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按卫生健康部门职能重点支持托育服务机构行业发展,积极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建立17个部门参与的汕头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联席会议制度,制订汕头市托育机构备案办事指南,全市各类托育机构目前能提供10782个托位,每千人口托位数达1.92个,规范化改造后经国家网上备案的托育机构有185家,其中6家托育服务机构被评为市级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其中3家机构被评为省级示范,今年将新产生7家市级示范,年底全市共有13家市级示范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市域全民健康信息综合平台”项目目前也在积极推进中。

  强化学校校内课后服务

  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900多所,超过60万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

  “强化学校校内课后服务”项目是由市教育局牵头落实的,进展情况如下——

  目前我市各区县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900多所,有4.8万名教职工参与这项工作,参与率近90%。超过60万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达85%以上。课后服务已实现两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推行5+2模式,即义务教育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一般不少于两个学时。

  新学期,市教育局将指导各区县、各有关学校继续巩固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和5+2模式,将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抓实抓好,继续拓展课后兴趣类课程,鼓励学校结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开办、设置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努力创造条件为有意愿的学生提供在校午餐、午休服务,努力满足学生家长多样化需求。

  实施中心城区停车改善工程

  持续挖掘资源缓解停车难题,将设置1290个夜间临时停车泊位。

  “实施中心城区停车改善工程”项目由市公安局牵头的,进展情况如下——

  实施中心城区停车改善工程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阶段来,市公安局积极联合各职能部门和各区县人民官方,有力推进全市停车管理工作。

  持续挖掘资源缓解停车难题,公安交警部门主动加强与街道、社区合作,对老旧小区周边道路开展排查调研,在中心城区月眉路、迎宾路、韩江路、金新路、招商路等5条夜间车流量小且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路段,设置“限时临停”泊位415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围群众停车难问题。接下来,将继续在中心城区的外马路、龙眼路、榕江路、珠江路等13条路段设置1290个夜间临时停车泊位,预计12月下旬完成施划。同时,在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交警部门积极联动职能部门,在全市因地制宜增设假期临时停车场105个、泊位1.4万个,有效缓解返乡群众及游客的停车难问题。

  同时,全市各级交警部门聚焦全市违停乱象突出道路和片区,采取网格化巡查和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各交警大队、中队“铁骑”巡逻力量,实施精准查纠;同时联合辖区街道、居委和城管等部门,常态开展机动车违停统一清查行动,持续营造严管严查的高压态势;全面推开视频巡查督导,对全市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堵点黑点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实施精准管控、常抓严管,在珠江路、嵩山路、火车站等9条路段(点位)实施违法停车抓拍。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机动车违停47.8万宗,有效震慑不按规定停车妨碍道路通行违法现象。

  实施中心城区停车改善工程,既涉及规划建设,也涉及动、静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接下来,公安机关将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党政的沟通协作,协同推进中心城区停车改善工作,合力缓解群众停车难题。

作者:林子海 林鹏

发表日期:2023年12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