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改装为何屡禁不止?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物流行业工作者买来电动自行车,上牌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换电池、解限速,因工作性质的原因,他们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送餐、送快递到指定的位置,这就要求他们的交通工具速度要快一些。

  一些商家声称要满足骑行者需求,但却忽略了高速度下所带来的制动效果降低、行驶反应时间缩小等问题,也没有更多地告知骑行者超速行驶,会给自身和行人带来较多风险隐患。

  2019年开始实行的电动车“新国标”,一方面从技术上设置了最高限速,另一方面又增大了电机功率,给“超速”留下了口子,两者之间自相矛盾。具体而言,“新国标”两轮电动车的车重从40公斤扩大到55公斤,电机功率从250瓦提升到400瓦,实际上为电动车“提速”打开了通道。随着速度的提升,电动自行车出现意外事故后造成的死亡概率也会大幅增加。有研究显示,颅脑损伤是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而在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致死的比例极高,超过80%。

  事实上,如今电动自行车的乱象,与多种因素有关。既有骑行人对电动自行车速度和性能的追求,也有商家迎合市场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益驱动,更有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的现实困境。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而言,大部分电动自行车改装行为较为隐蔽,执法人员只能对上市车辆进行监管,而后续改装则难以覆盖;对于交通管理者而言,监控探头并不监控非机动车车速,路面交警不能仅凭肉眼判断电动车是超重还是超速,只能执法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电动车超速屡禁不止,实际上反映的是许多市民的出行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想要解决“速度”所带来的问题,不能仅仅从治理电动车单方面下手,更应该由城市管理者多方合力、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找准城市出行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用群众思维去办好群众实事,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越来越多样的出行需求。

  (本报记者)

编辑  张泽慧  责任编辑  詹树鸿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