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工会普法品牌 提升职工法治素养

  2022年以来,市总工会坚持以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工会工作的政治性、群众性、社会性优势,深入学习宣传习大大法治思想,突出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泛宣传民法典、工会法等与职工群众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打造全覆盖、多场景、有效果的“工”字号普法宣传品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汕头实践贡献工会力量。近三年来,市总工会先后获得平安汕头建设先进集体,汕头市平安建设考评优秀等次,“工会+”法律服务工作机制获评中华全国总工会“创新案例”。

  一、系统思维,提升工会工作全流程法治浓度

  坚持系统化思维,把普法与工会业务深度融合,以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着力点,聚焦职工学法用法需求,结合工会业务工作多措并举推进普法宣传,助力工会工作提质增效。

  (一)把工会干部学习教育与普法相结合。建立健全市工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将学法内容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并组织实施,不断推进工会领导干部普法工作,强化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切实提高工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的能力,三年来,市总工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开展学法活动超过70次。

  (二)把工会建会入会与普法相结合。市总工会积极推进组建企业工会“攻坚行动”,向企业管理者、职工群众广泛宣传普及《工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做到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哪里需要做普法工作,工会就跟进到哪里。

  (三)把工会技能竞赛与普法相结合。2022年以来,市总工会组织基层工会干部组队参加全省集体协商竞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业务技能竞赛取得较好成绩。

  (四)把工会普惠服务与普法相结合。全市各级工会立足精准普法,借助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系列帮扶服务品牌活动,把普法宣传贯穿其中,向职工宣传法律法规,做到工会活动与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五)把工会劳动保护与普法相结合。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结合“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月”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普法宣传,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切实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权益。

  二、五位一体,加大工会普法矩阵服务黏度

  近年来,市总工会发挥工会组织网络健全优势,将工会原有的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心灵驿站、困难帮扶等众多职工服务项目进行整合,全力打造市区(县)、街道(社区)、行业、企业工会、手机移动端的五位一体的“职工之家”普法宣传服务矩阵,打造职工身边的常态化、专业化的工会法律“充电桩”和“加油站”。

  以市区(县)两级总工会为工会普法工作枢纽,整合信访接待、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社工服务等功能,为职工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以街道(社区)工会为普法工作节点,在全市范围内建立40个镇(街道)级、41个村(社区)级的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之家”,设置147个“爱心驿站”、“司机之家”、“暖蜂驿站”,通过日常发放工会普法资料,设置律师咨询岗,把工会普法工作做到职工身边。落实市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工作部署,开展“树与法共成长”普法宣传活动,在濠江区滨海街道华里社区种植“普法宣传林”,在为劳动者提供“一片绿”的同时也撑起法治“保护伞”。以行业工会联合会完善横向普法网络。市总工会先后牵头设立汕头市超市供应链行业调裁审一体化工作站和汕头市快递行业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服务站,面向协会会员单位和职工开展劳资协商、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培训等服务。以企业工会为普法末端触角。推动企业建会时同步完善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普法组织网络,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工会熟悉用人单位情况的优势,在监督、协调、沟通工作中向企业和职工宣传法律知识。手机移动端是工会普法指尖频道。广泛运用工会微信公众号、粤工惠APP等新媒体进行宣传,2022年以来,组织三次线上工会普法活动,参与职工人数达超过12万人次。

  三、以法暖“新”,不断扩展工会普法宣传广度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习大大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市总工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三年行动》,将建会入会、开展集体协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作为重点,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精心收集相关政策法规汇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问答及汇编》,成为省内第一本专门汇集全国、省、市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法规政策的普法资料。以“尊法守法携手筑梦”为主题,用好工会律师的专业资源,深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场所,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20多场次,实现精准普法。把普法宣传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开展了“八送”专场活动,在送民法典、劳动法等法律服务的基础上,还送思想文化、送身心健康、送温暖关爱、送工作岗位、送技能提升、送平安保障、送交友联谊,全面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守正创新,构建“工会+”法治服务新维度

  不断完善“工会+”工作机制,打造多部门联动、多资源协同的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治体检的工会法治服务新维度,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我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

  (一)不断完善“工会+”机制内涵,形成劳资纠纷社会治理工作合力。2017年以来,汕头市总工会利用工会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先后联合市人社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市律协等单位,构建起“工会+劳动监察”、“法院+工会+劳动仲裁”、“工会+司法+律协”、“工会+劳动仲裁+工商联”等“工会+”工作模式,与相关单位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和谐塑造与纠纷调处同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劳资纠纷预防、预警、化解的工作闭环。

  (二)搭建工会城际维权合作机制,协力当好职工“娘家人”。四川省是汕头主要的劳务输出地,针对该实际情况,汕头市总工会先后与四川省达州市、泸州市、广安市等地总工会签订《工会城际维权合作协议》,建立工会城际维权合作机制,建立横向协作、资源整合、相互支持维权互动新平台,切实保障跨市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生活帮扶、子女助学、医疗救助和就业服务。机制建立以来,市总通过推动个案调处的方式不断优化完善工作对接、联动和维权服务制度,已经为多名四川籍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维权服务。

  (三)链接社会资源,为基层工会和职工配备“法律顾问”。市总工会持续开展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律师担任基层工会法律顾问项目,在工会律师团中选择部分专业和政治素养较高,工作有热情的律师担任基层工会法律顾问,为基层工会和职工提供法治宣传教育、预防排查基层劳资纠纷、协助基层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参与处置化解基层劳资纠纷等法律服务,2022年以来,先后有148名专业工会律师,挂钩在308家基层工会,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法律培训等专业服务2100多宗(次),在提升基层工会干部法律水平,引导职工群众依法理性维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发表日期:2024年06月1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