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炬高新公司内部积极推进改革,积蓄力量静待花开

▼
中炬高新公司内部积极推进改革,积蓄力量静待花开
2024年07月18日 11:27 来源:中银证券作者:
中炬高新为调味品龙头企业,公司拥有“厨邦”、“美味鲜”两大品牌,产品品质及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过去几年公司因大股东频繁更换导致发展速度慢于竞品,2023年火炬集团重新掌舵,同时引进具有华润背景的高管入驻,开启对公司的系列改革。从1Q24业绩表现来看,公司改革成效初显,未来随着营销体系及内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我们相信公司将逐步步入改革兑现期。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调味品龙头企业,厨邦品牌驰名全国,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炬高新是中山市首家上市公司,于199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拥有“厨邦”、“美味鲜”两大调味品品牌,2023年实现营收51.4亿元,其中酱油类产品占比62.2%,为酱油行业第二梯队的龙头企业。公司业务包括制造业、园区及 房地产开发 运营两大板块,其中调味品为公司核心业务,截至2023年末,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美味鲜公司营收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为96.0%。公司聚焦发展高鲜酱油特色品类,厨邦特级鲜生抽产品知名度较高。公司产品吨价高于主要竞品,因产品线定位中高端,所以此前渠道结构以家庭端销售为主。根据调味品百强企业产量数据观察,调味品行业逐渐步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集中度较高。存量博弈背景下,公司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布局 餐饮 渠道,构建全国化布局。
股权之争结束,内部经营步入正轨,管理层积极推进各项改革。(1)中炬高新近两年大股东频繁更换,对公司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公司收入增速慢于行业内其他竞品。2023年火炬集团重新掌舵,重返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位置,同时引进具有华润背景的管理人员入驻,对公司过往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改革,公司经营重新步入正轨。(2)公司公告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股票来源为2021年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的公司股份,回购数量总股本的1.83%,授予价格为14.19元/股,授予激励对象为329人,其中高管7人。从行权条件来看,公司对营收增长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三个方面制定了完成目标,且三个行权条件必需同时满足才可解锁。我们认为,2024年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落地,有助于激发内部组织活力,对核心队伍建设起到积极作用。(3)随着新管理层入驻,公司在营销体系及内部管理方面持续提升,例如,改革供应链体系,提升管理效率,调整人效指标,剥离非核心资产等。我们预计采购、营运、市场部门的成本将有明显下降,未来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提升空间较大。
公司有望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全国化布局实现美味鲜较快增长,上半年公司仍处于梳理价盘、重塑渠道价值链体系的改革中,静待改革成效逐一兑现。(1)产品方面,公司聚焦打造全国化大单品,资源向高鲜酱油及鸡精鸡粉品类倾斜,考虑到厨邦特级生抽较好的 消费 基础,目前被作为全国化大单品的方向推进。此外,公司改变此前品类延伸策略,对低毛利产品SKU进行削减,重视利润型产品布局。(2)渠道方面,公司区域化特征明显,南部区域为美味鲜大本营市场,2023年营收占比为41.8%,公司大本营以外市场市占率提升空间较大。公司对营销体系进行优化,调整渠道费用投放方式,对渠道赋能支持,增强与渠道粘性。我们认为渠道体系化改革及产品价盘提升需要经历淡旺季时间考验,因此改革效果不会一蹴而就。2024年为公司的改革年,公司管理层改革决心坚定,可期待未来改革成效逐一兑现。(3)因公司产品线定位高于竞品,叠加此前战略侧重布局C端,因此公司餐饮渠道占比不到30%。餐饮渠道是调味品最大的需求终端,占比约50%左右。餐饮渠道具有一定壁垒,但是凭借厨邦品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可助力公司较快实现餐饮渠道及工业化渠道布局。
估值
近日,公司公告1H24业绩预告,2季度受整体宏观环境及内部渠道改革影响,营收同比下滑11.8%,扣非归母净利同比下滑13.8%-54.6%,业绩短期承压。参考上半年业绩预告,如不考虑土地赔偿款对报表贡献及对外并购等因素,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5.0、62.8、71.6亿元,收入增速为7.1%、14.1%、14.0%;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17.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5.2亿元,同比降5.8%。非经常性损益中预计未决诉讼收益为11.8亿元。考虑到公司未来将不再受诉讼案件影响,我们预计24至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7.1亿元、9.0亿元、11.1亿元,同比分别-58.2%、+27.2%、+22.9%,对应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2.9%、14.4%、15.5%。EPS分别为0.91、1.15、1.42元/股,对应PE分别为21.0X、16.5X、13.5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需求复苏较慢。全国化布局不及预期,餐饮渠道布局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出现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征地补偿合同金额与实际审计结果存在偏差。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