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社区 大事不出街道

▼
金平区广厦街道践行“枫桥经验”源头治理矛盾纠纷
“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举措。阶段来,金平区广厦街道扎实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以网格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安保障。
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综治中心是“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枢纽。广厦街道聚焦阵地建设,大力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在配备建设矛盾调处室、网格工作室、监控研判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工作室、人民群众接待厅“五室一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整合街道综治办、综合行政执法办、司法所等现有资源和工作力量,形成部门联动、权责明晰、运行顺畅的基层治理体系。综治中心常态化开展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普法宣传等工作,实现多部门“一体化运作”,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以往基层综治力量分散、服务群众效率不高等问题。
街道各社区组建社区综治中心,实行日排查、周研判,每周召集街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人小组”成员和各社区治保主任开会,收集听取各社区情况,推动上级部署要求在基层落地见效。
在网格中化矛盾解民忧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格’内化解。”这是广厦街道深入学习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生动体现。广厦街道全面加强网格治理力量,发挥网格“前哨”作用,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机制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健全完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提效赋能。一方面,网格员履行基础数据核实、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走访服务等日常工作职责,开展每日常态化巡查机制,发现问题上报事件,实现在网格中访民意、排隐患、化矛盾、解民忧,努力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区”。
另一方面,广厦街道积极推动落实公、检、法、司下沉基层参与调解,着力打造联合调处、多元化解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对于社区难以自行解决的事项,及时上报街道,由街道政法委员牵头,整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派出人员、检察院派出人员及有关业务部门等综治资源力量,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和信访对接工作,努力实现“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今年来,共排查矛盾纠纷117宗,化解117宗,成功化解率达100%。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中,“N”代表其他综治力量。广厦街道广泛动员多元力量积极参与共治,汇集并吸纳乡贤、宗族亲老、“五老志愿者”以及社区法律顾问等人员,发挥群防群治优势作用,形成一支复合型、专业化的调解和宣传队伍。他们运用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有效地参与到矛盾纠纷的调解中,打通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红荔社区的“五老”志愿者,多年来致力于为基层治理奉献余热、赋能增效,他们身穿红马甲、臂戴红袖章、手持宣传册,走街串巷开展反诈反邪、《反有组织犯罪法》等宣传,沿街与执法人员共同劝阻整治市容乱象,深入邻里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调解矛盾,成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桥梁”。浮西社区发挥宗族亲老“群众基础好、道德威望高、信息来源广”等优势,积极动员邀请各宗族祠堂老叔公叔伯、社区老年协会理事、老党员干部等村中“老大”,充实社区调解员队伍力量,一盏茶、一席话推动宗族内部矛盾纠纷妥善处置。
接下来,广厦街道将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途径,推动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凝聚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
发表日期:2024年08月10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