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烈士精神照亮奋进新征程

汕头澄海籍烈士杨敦礼英勇就义75周年,中国科学院杨小舟教授专程返汕缅怀祖父

  本报讯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今年8月12日也是汕头澄海籍烈士杨敦礼英勇就义75周年纪念日。12日下午,杨敦礼烈士的长孙、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数学部主任杨小舟教授专程来到汕头,到澄海区东里镇烈士陵园缅怀祖父,铭记先辈精神。

  在烈士陵园,松柏苍翠挺拔,墓碑庄严肃穆。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烈士陵园,安葬着近百名烈士和一匹战马,包括在收复南澎岛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和部分牺牲在别处的革命烈士。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烈士墓碑下,在杨敦礼烈士的墓碑前,杨小舟鞠躬悼念,并敬献鲜花,他分别挑出7支深红色的鲜花和5支浅粉色的鲜花,整齐摆放在碑前。“7支深红色的代表70,5支浅粉色的代表5,加起来就是75,纪念我的祖父杨敦礼烈士牺牲75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杨小舟对记者说道。

  杨小舟教授长居武汉,多年来,常回汕头缅怀祖父。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次来汕头之前,他在长春开完会议后,特地绕道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深切缅怀他的祖父和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之后,他乘飞机抵达潮汕,先在潮州祖父英勇就义之地献上鲜花、寄托哀思,随后来到汕头,探望祖父的安息之地。“在这个陵园里,不光有我爷爷的墓,还有四十一军烈士们的墓。每次来这里,除了瞻仰我爷爷的墓以外,也深深怀念其他为解放我们潮汕而牺牲了的烈士。”

  75年前的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杨敦礼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英勇就义。杨敦礼1909年出生于汕头澄海县信宁乡的一个富裕家庭,但他并未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而是心怀家国,立志报国。在“五四”运动及以后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杨敦礼决心投身革命,组织青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出版进步刊物,走上了探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支持村里的贫苦子弟上学,杨敦礼等人于1932年创办了晨光小学,并义务助教,宣传爱国思想。培养和指引了一大批革命青少年走上革命道路,其中还包括一批他的家族成员。“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杨敦礼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青年抗敌同志会,组织抗日工作队,到各地进行抗日演讲、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话剧、进行抗日募捐。

  1939年,汕头沦陷,杨敦礼组织信宁乡少工队员到莲花山洪厝埔打游击,后奉命回乡领导抗日工作。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担任信宁党支部书记,领导抗日游击小组展开抗日活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杨敦礼不仅积极组织抗日活动,还无私支援革命。他变卖家产、筹措经费、购买枪支、掩护潮汕地下党负责人的活动。生活虽然极为艰苦而且一度生命垂危,但杨敦礼无怨无悔地支持着革命事业。

  1949年夏,全国解放在望,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发布“十四杀令”大肆捕杀地下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杨敦礼担任澄海县澄南区委书记,负责领导澄南武工队和多个党支部及党组织。7月26日因被告密被捕,备受严刑拷打而坚贞不屈,于1949年8月12日被杀害于潮安石龟头乡大堤顶,彼时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有一个多月。

  “革命先辈们当年舍生忘死,为了崇高的目标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崭新篇章。如今,虽然时代已经不同,但精神上的传承应该是一致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因此,我们要缅怀革命先烈,把青少年教育好,把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杨小舟说道。

作者:林黛婉 林鹏

发表日期:2024年08月14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