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所学服务家乡,大学生正名“我也是本村人”

  暑假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回老家,但具体回老家做什么、干什么,并不是一句“常回家看看”就可以解释得了的。小城市或乡村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暑假回家可能主要就是睡觉、玩手机。有点上进心的人包括大学生本身也会觉得,其实假期并没有设想得那般美好,“太无聊了”“整天无所事事”“与爸妈一天到晚讲不了几句话”等心态持有者估计也不在少数。

  有没有例外呢?有没有相对愉快与充实地在老家度过暑假的呢?当然也有。一群来自广州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走进潮汕古村落,与当地小朋友开展了一次别具意义的集体创作活动。他们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嵌瓷艺术为切入点,组建三支各具特色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当地不同社区,将嵌瓷艺术带入小朋友们的视野,并现场开展非遗科普教学。大学生哥哥姐姐们教育与培训过的小朋友纷纷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安装到村庄显眼的乡间墙,成为乡村空间的公共装饰,引来全村人驻足停留和竖大拇指点赞。同样,来自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创意学院的学生用三个月的课余时间做了一件又酷又浪漫的事:他们为肇庆市莲花镇莲塘村打造了一面百米手绘彩虹墙,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墙”,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拍照留念。

  两拨大学生的共同闪光点在于他们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利用他们在学校之所学,为家乡服务,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如实说,这可以一定程度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既有认知”。啥意思?我都考上大学了,我学习与钻研的都是一些高级与顶尖知识,我所学习、接触、交流与探讨,多是高深莫测的知识与理论,与农村和家乡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格格不入,以至于不少大学生与父母近乎“断亲”,与家乡也渐行渐远。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上大学了,没有变得更懂事,反而与自己的关系愈加疏离,变得越来越眼高手低。换言之,一些年轻人考上大学的那一刻,就是与家乡绝缘的开始。

  但大学生真的不应该这样,理论上,只要有心去想、敢于去做,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都是有机会和能力服务家乡的。你学社会学,可以对家乡的留守老人问题开展调查;你学地理学或规划学,可以深度参与乡村规划与长远发展;你学建筑学,可以深入研究家乡所在地区民居的建筑特色与艺术;你是师范生,可以为村里的孩子们开展暑假小课堂;你学环境学,可以调查一下村庄的环境状况及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你学医学,可以为村里的老人及孩子开展医学科普讲座;你是体育学院的,可以教孩子们打篮球、游泳……

  总之,“热爱家乡”“常回家看看”不应止于一句口号,于广大大学生而言,不妨想想可以为家乡做一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如何深度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唯有如此,大学生们才不至于成(沦)为村里的“局外人”与“旁观者”,才能为自己正名——“我也是本村人”。

作者:姚华松

发表日期:2024年08月2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