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升级,业务结构优化,平安银行改革达到预期,未来可期

组织架构升级,业务结构优化平安银行改革达到预期,未来可期


2024年08月27日 14:26
来源:严肃财经作者:

“虽然内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市场从来都不缺乏机遇。”在8月16日的2024年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在致辞中表示。

此前,平安银行于8月15日晚上披露2024年半年报,这也是平安银行按“惯例”再次率先交出A股银行第一份2024年半年报。

这份财报可谓印证了冀光恒“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说法。上半年,平安银行收入整体稳健,而净利润实现逆势增长。另外,资产总额、对公业务、非息收入等重要指标,也为平安银行的财报增添了不少亮色。

当下,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确极具挑战。净息差收窄、收入增长放缓、资产质量承压,多重重压考验的正是银行的“底层实力”。

过去几年,平安银行积极推进的经营管理变革和战略迭代升级备受外界关注。“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招制胜的,我们会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根据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反馈,持续调整纠偏、纵深推进,以业绩为导向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冀光恒表示。

最受市场关注的,无疑是收入和利润两个关键指标。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71.3亿元;净利润258.8亿元,同比增长了1.9%。

财报公布后,平安银行次日股价上涨1%,后续又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市场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平安银行收入的波动实属正常。更何况,这更多的是公司主动压降风险业务的结果。

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下滑明显的是零售金融业务板块,该项业务收入39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26.3亿元下降明显。

零售业务具体包括个人贷款、个人存款、银行卡及各类个人中间业务。过去一段时间,平安银行大力推动零售业务改革,核心突破口在贷款端。通过不断调整零售贷款业务结构,提升新增贷款质量,压降包括“新一贷”等消费贷在内的较高风险业务,降低零售业务中的风险资产占比。

从财报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18213.3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了7.9%。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4709.9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4%;消费性贷款余额4884.7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4%,双双下降。

与此同时,其中,质量相对较高,风险较低的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065.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822.16亿元,上半年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228.89亿元,同比增长38.4%。

“高息金融业务主要指信用贷款,我们原来一直做得比较大的是新一贷,现在已经从1500亿元回到了400亿元。总体上来讲,我认为我们高风险到现在的绝对额已经下来了,到明年基本上会见底。”冀光恒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主动调整,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冀光恒也坦言,这一年中,平安银行零售的阵痛非常大,对高风险业务的主动压降,对营收造成了明显的冲击,甚至平安银行内部也曾有不同的声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平安银行顶住了压力和诱惑。

好消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目前已基本稳定住了。从内部管理数据上看,当前平安银行零售贷款余额净增趋势、不良生成等指标已经有企稳好转迹象。

据平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包括费用的节约,非息收入的增长等。上半年,平安银行的整体费用下降了9.9%,节约了23亿元。非息收入则是另一个亮点。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从2023年同期的29.31%提升到了36.36%。

和零售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过去一段时间,在平安银行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对公业务一直发挥着强力支撑作用。

从收入情况来看,上半年,平安银行的批发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约18.5%,在平安银行收入中的比重从31.5%提升到了42.9%。另外,批发金融业务的净利润从100.5亿元大幅增长到了206.2亿元,这是平安银行在收入下滑的的背景下稳住净利润的重要因素。

上半年,在发放个人贷款继续压降的基础上,平安银行的企业贷款从1.43万亿元,增长到了1.59万亿元,增幅11.4%。而且,相较于个人贷款,企业贷款明显更为优质。上半年,平安银行的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0.66%。

对公业务还肩负着支持实体经济等特殊意义。平安银行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支持实体经济方针。2023年初,平安银行推出“十五条”举措,明确提出多项支持实体经济措施。今年4月,平安银行再次推出《关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若干措施(2024)》,该措施共18条。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平安银行制造业、科技企业、绿色金融等领域发放贷款实现较好增长。其中,面向制造业发放的贷款从2007亿元增长到了2205亿元;而面向社会服务、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贷款从2462亿元,增长到了3010亿元。

在业绩说明会上,平安银行副行长杨志群说,平安银行持续向实体经济加强贷款投放,今年上半年的贷款余额是15921亿元,比年初增长了大概1623亿元,增长了11.4%。“在对标行我们是领先的。”

稳中有进的对公业务,对于当下的平安银行而言,无疑发挥着“定海神针”般的作用。这符合平安银行的预期。在今年3月15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冀光恒就曾表示,对公与零售需要互相帮扶,希望对公业务能顶上去,为零售争取喘息的机会。

而在8月16日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冀光恒再一次对对公业务予以肯定。

他说,“这一年中我们的对公,起到了非常大的掩护、替代作用。下面如果零售能缓一口气,对公能顶上来,资金业务能有营收,对将来调整客户结构、资产结构、营收结构以及将来的风险策略和利润增长,会带来非常大的机会。”

当然,平安银行一直以来的定位是一家零售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零售始终被平安银行摆在首要位置。冀光恒也再次强调,零售一直是平安银行的焦点,“零售做强”或者“零售立行”不会变。

平安银行正在推进中的改革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去年6月,冀光恒履新平安银行后,对平安银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战略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平安银行内部的架构论证、调整。

业绩发布会上,冀光恒和平安银行多位管理层,详细介绍了这次改革的进展和带来的成效。

目前,调整最迅速的总行已基本完成,一些动作迅速的分行架构也基本调整到位。从部门设置来看,平安银行今年3月公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平安银行总行部门由此前的43个大幅压缩至32个,随之产生的效果“立竿见影”。

“这一年多我觉得机构特别臃肿的总行基本消失了,非常团结、非常关注分行、支持分行的一个总行出现了,部门之间竖井管理的现象减少了,部门之间的协调这点上改变很大。”业绩说明会上,冀光恒表示。

新的架构对于具体业务的开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平安银行表现亮眼的对公业务,就直接受益于此次改革。

平安银行副行长杨志群提到,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享受了“改革红利”。“我们这几年在改革,改革后的组织架构更加便利、高效,更加扁平,包括对分行的资源给得更多了,授权更大了,分行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体现。

“通过改革,分行的积极性长起来的话,我想我们产能也会慢慢得到释放,这仅仅是个开始,下一步对公资产投放还会做得更好。”杨志群说。

在冀光恒看来,平安银行本轮改革已经达到了当初的预期。平安银行全行在坚持战略定力、优化业务结构、加强总分行及跨部门协同、推动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不过,对于平安银行这样的巨头来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或许还是太短,真正的“蜕变”需要更长时间。

“这一年非常快、也非常辛苦。作为银行来讲,我觉得一年时间是很短的,尤其是在外部环境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一家银行的经营没有3-5年想搞好,太难了。”冀光恒坦言,他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眼下,银行业的经营形势并未扭转。中国银行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分析认为,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或进一步放缓,银行业经营压力可能愈发明显。

在战略调整取得初步效果后,平安银行的重心已经迅速回到了经营层面。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平安银行班子的主要精力,已经放到了经营上面。而这此改革带来的更多成效,将在平安银行未来的经营中,得到检验。

去年,平安银行大幅提升了年度分红比例,从往年的12%,提到了30%,超出了市场预期。

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将首次实施中期现金分红,具体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46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47.74亿元,分红比例为20%。

平安银行此前已审议通过《2024-2026年度股东回报规划》,计划在2024-2026年度,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在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至35%之间。除年度利润分配外,还可进行中期现金分红。

去年,冀光恒上任初期就曾坦言“分红比例过低”。而上半年,在经营承压的当下,平安银行仍然实施了中期分红。发布会上,平安银行管理层也对做出这一选择进行了说明。

“平安银行始终积极与股东分享发展红利,表达对投资者的感谢。今年我们的资本充足率表现还是不错的,我们会综合评估资本、业务发展和股东回报之间的关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维持合理的全年分红水平。”冀光恒说。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