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守护“汕头蓝”
▼
我市全力遏制颗粒物污染上升趋势,今年第二季度PM2.5相比首季降幅为近8年来最大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1至6月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7.8%,同比改善0.6个百分点,全省位列第8;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为23.1微克/立方米,其中第二季度PM2.5浓度为14.7微克/立方米,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下降16.8微克/立方米,降幅为近8年来最大。
亮眼的数字背后,离不开市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的科学应对措施。今年以来,汕头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印发《汕头市2024年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工作的函》,健全大气颗粒物污染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紧盯年度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区域防控,深化重点领域治理,聚焦重点行业帮扶,强化重点时段联动,结合各区县实际情况及特征污染源类型,提出精准防控意见,全力遏制颗粒物污染上升趋势。
我市各县区聚焦重点乡镇、重点园区,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全方位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提升空气环境质量。针对PM2.5浓度升幅最大的潮南区,市生态环境局成立潮南区空气质量改善督导帮扶工作专班,设置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开展无人机巡查,并建立潮阳区和潮南区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同时,联合汕头监测中心站利用微型空气站开展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比对工作,查找区域污染成因并进行数据分析。第二季度潮南区PM2.5浓度降幅为全市最大,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9.8微克/立方米。
在面源污染管控方面,今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要求,对在建工程多轮次“过筛子”,同时还专门建设工程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强化扬尘防治信息化监管。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检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施工工地,查处车辆运输过程漏撒污染路面违法行为以及施工工地未采取有效防尘降尘措施。同时,运用“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对露天焚烧实行监控,共发起提醒233宗并及时通知处理。在移动源排放控制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应用遥感系统建立用车大户重点监管名单,实施“天地车人”一体化管控,全覆盖检查4家重点监控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用车大户入户检查45家,抽检柴油车尾气156辆次,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33台,同时联合交警部门路检路查柴油车尾气187辆次,处罚检测不合格9辆次。
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构建官方主导、企业参与、全民共治一体化治气局面,积极开展“一企一档”工作,深化固定污染源精细化管理,督促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大气治理;完成140家加油站和24个涉挥发性液体储罐共245项治理问题的整改;完成38家涉气重点源自动监控全覆盖帮扶核查;推动97台燃气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改造,引导企业主动治污实现高效减排。同时统筹一线执法和科技支撑力量,通过日常监管执法、帮扶指导、专项整治、信访投诉等工作的深度联动和融合,全面加强工业园区、“两高”项目、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等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督导帮扶,累计帮扶86家企业整改环境问题,进一步服务好企业提升治污能力水平。
我市积极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统一指挥、多方协作、区域联动工作机制,聚焦重点时段开展区域性、全方位、立体化联防联控。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充分利用粤东区域空气质量联网及预报预警等平台,会同气象部门、汕头监测中心站研判全市大气污染形势,每日公布各区县污染物浓度及限值,及时下发预警及工作提示信息,协调市相关部门、区县强化联防联控;协同潮州、揭阳市生态环境局同步启动污染预警,步调一致执行应急措施;加强“市-区-镇-村”群防群治,各区(县)利用已建成的空气自动站系统,建立预警及处置机制在辖区内开展大气污染管控;各镇村实施网格化管理,强化网格化治理巡查,延伸环保触角。今年上半年省预报我市发生污染天气14天,通过全力攻坚应对、联防联控,努力抢回11天优良天数。
面对下来可能遇到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和跨区域污染物传输的挑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打好移动源、工业源、面源污染防治和污染天气应对等组合拳,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攻方向,全力以赴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奋力守护“汕头蓝”。
发表日期:2024年09月05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