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碧水清波 走出“汕头路径”

我市38条被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

守护碧水清波 走出“汕头路径” 汕头市 图1张
  曾经的“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民心湖”。

  虽是冬季,龙湖沟、港区排洪沟、星湖公园等中心城区沟体沿途依然草木葱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曾经的“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民心河”,市民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黑臭水体治理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既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作,也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事好事。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大大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结合海绵城市、口袋公园建设、城市体检、内涝治理等工作,集中力量整治城市黑臭水体,38条被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走出美丽城市建设的“汕头路径”,成为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创新实践典范之一。

  上下动员,臭水沟变身打卡地

  近日,记者在星湖公园看到,此处花草繁茂、河畅水清,已成为周边群众散步休闲处和市民游客的打卡地。“变化实在太大了!”周边住户陈伯感慨万千道。这位“老汕头”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这里一度被大家称为臭水沟,平日里散发一股难闻的异味,尤其夏季更是臭味熏天,大家纷纷绕道而走。“现在水质好多了,我们一有闲暇时间就过来散散心。”

  星湖公园沟体水质的转变,是汕头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汕头位于韩江、榕江及练江出海口,三江流域水系发达,沟渠众多。由于城市配套建设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沟渠逐渐被污染。治理前,汕头城市黑臭水体在数量上排全省第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技术性强、投资量大的系统工程。

  治理黑臭水体,既是落实习大大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地方发展环境的民生要事。市委、市官方始终高度重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通过全面排查、深入调研,逐一摸清情况,分门别类,落实相关部门和属地区县牵头整治,明确必须在达标期限内全部消除黑臭,恢复“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状态。通过上下动员、各方联动、社会宣传等举措,有效推动社会各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责任部门主抓、社会全面参与的治理格局。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城管局局长王江锋介绍,我市抓住水体黑臭问题本质,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技术支持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技术路线,综合施策,系统推进,污涝并治,通过将38条城市黑臭水体按地理水系分布、行政区划分布及黑臭成因等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拟定治理方案,通过“一河一策,一河一档,一河一评估”,确保每一条沟河水体全面达到整治要求。

  五级联动,摸索跨境流域治理“汕头模式”

  据介绍,为彻底消除水体黑臭,市城管部门围绕各治理方案,全力推进工程措施,通过在水体沿线全面配套、整改截污管网,消除管网空白区;联合生态环境、水务、执法等部门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晴天污水不入河,清水不入管;压实属地责任,逐步实施片区雨污水分流、雨污水错混接管网改造,补齐排水设施短板,提高污水收集率,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园林城市、口袋公园、万里碧道建设以及“河长制”等工作,系统推进流域统筹、水岸同步、岸城共建、江海同治,逐步恢复水体生态机能,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

  王江锋告诉记者,系统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既需重视工程措施补短板,又必须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市城管部门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城市治水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地特征摸索出具有汕头特色的排水管理模式,即通过“厂—网”一体化,实现排水管网动态管理“一张图”,建立排水排污统一调度机制。以中心城区北岸的金平区、龙湖区作为示范区,进行地下排水管网摸查并搭建排水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调度污水处理厂、泵站、涵闸、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切实保障排水、污水收集处理通畅、有序,大大减少雨季溢流对水体的污染。

  长制久清,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2.0”

  城市黑臭水体“长治久清”难,实现“长制久清”更难。通过这几年的治理,汕头江河呈现一片清流,河道周边建设的碧道、绿道、公园等,已经成为市民群众每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何落实长效机制,保障黑臭水体治理成效、防止返黑返臭,成为汕头当下的重中之重。

  为巩固治理成效,我市持续强化排水、排污管理,强化巡查监督考核,提升管网运维水平,构建共建共享格局。特别是全面落实企业治污责任,加强涉水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和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严格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执法监管和工业企业废水排口与市政井接驳点监测,消除监管盲区。同时,压实属地官方主体责任,强化城市建成区内排污单位污水排放管理,严格落实工业企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严控违法排放、通过雨水管网直排入河。

  随着汕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海绵”示范城市,近年来,我市在新建项目中,不断融入海绵元素,推进海绵公园建设,构建海绵型绿地系统。在各社区、村镇探索建设口袋公园,利用城市零星的开放空间,打造具有运动休闲、文化赏娱等功能的袖珍公园。以排涝围区和排水分区为边界,划定10个片区作为示范区,全域推进汕头海绵城市建设。同时,探索“海绵+”模式,因地制宜对老旧小区原有的绿色广场、空地、边角地进行海绵化改造,改善小区品质,提高小区排水能力。去年,汕头完成海绵型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管网泵站等48个项目建设,整治易涝积水点67处,“逢雨必涝”现象大为缓解。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新的起点上,汕头按下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2.0版本的启动键。

  “在市委、市官方的领导下,我们将抓实抓细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王江锋表示,在巩固治理成效的基础上,我市将继续推进建成区内城市黑臭水体长效和流域水环境提升,统筹协调黑臭水体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的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基础配套,切实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林彦恂 林鹏

发表日期:2023年12月1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