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来电”要求进行“安全验证”?
▼
警惕这些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诈骗手法”
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面临一些诸如黑客攻击或电信诈骗之类的风险,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怎样让老年人增强辨别能力、防患于未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就是保护自己的安全和财产。”近日,“广东普法”发布一些与此相关的案例,提醒市民群众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谨慎对待陌生来电
退休前有很多熟人的李姨经常会和朋友通电话,有一次她接到一个自称是某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她的银行卡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她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来进行 “安全验证”。李姨想起之前家人叮嘱过她,遇到这种情况要先核实对方身份。于是她没有慌张,先挂断电话后,拨打了该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询问。该银行客服告知她这是诈骗电话,因为银行不会通过这种方式索要密码。
提醒:李姨成功避免被骗子“忽悠”,在于她牢记家人的提醒,对陌生来电保持警惕,并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没有轻易相信来电者的话术,从而避免了个人信息泄露和可能的财产损失。
合理设置隐私权限
王叔平日喜欢使用社交软件和老朋友们交流,为此他的孙子帮他设置了社交软件的隐私权限,将个人信息中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在社交平台上向王叔询问他的家庭住址,说有 “紧急事情” 要找他。因为隐私设置的保护,陌生人无法获取这些信息,王叔听到后心生警惕,也没有回复,避免了可能的信息泄露风险。
提醒:这个案例成功之处在于老年人的家人合理利用电子产品社交软件的隐私设置功能,防止陌生人轻易获取重要的个人信息。同时,王叔在面对陌生人的询问时也保持了谨慎的态度,没有随意透露信息。
勿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张大叔在一家超市门口遇到有人在开展促销活动,对方称填写姓名、电话和家庭住址,就可以免费领取一份小礼品。他想起之前在社区参加的信息保护讲座,知道不能随便把个人信息给陌生人。他果断拒绝了这个要求,即使对方不断劝说,他也没有动摇。
提醒:张大叔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抵御小恩小惠的诱惑,坚决不向非正规的渠道提供个人信息,从而保护了自己的隐私。
发表日期:2024年12月30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