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卤鹅图”看汕头人的精致生活

▼



潮汕卤鹅是潮汕美食文化中的重要成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汕头人,画家朱伟强(朱可)对卤鹅这道美味尤为熟悉,在受龙湖区文联之邀参加龙湖区文沁“百千万”活动之“食在有趣”潮汕饮食文化美术创作活动时,他以《卤味》为题,创作了一组卤鹅系列作品。他认为,潮汕卤鹅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承载着潮汕人对传统美食文化的坚守,其制作工艺的繁琐与品食的讲究,体现了潮汕独特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基因。
卤鹅的日常吃法体现潮菜之精细
朱伟强的画室中挂满他近期创作的作品,有描绘潮汕庭院的,有描绘四时瓜果的,有描绘潮汕人家日常的,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卤味》系列一共有四幅作品,分别画了鹅肉、鹅头、鹅翅和鹅掌,朱伟强用工笔重彩的手法,将卤鹅各个部位的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见之垂涎欲滴。特别是卤鹅肉那一幅,摆盘齐整,旁边还放着一碟白醋,上面加了辣椒粒和蒜泥,细节感满满。
他说,潮汕卤鹅不仅是祭祀、节庆中的必备佳肴,更是日常餐桌上的美味。逢年过节祭祀需用“整鹅”,象征家族圆满;而在日常生活中品食卤鹅时,却会按部位进行细分。卖卤鹅的档口会将卤鹅拆分为鹅肉、鹅翅、鹅掌、鹅头、鹅脖、鹅肝、鹅胗、鹅血等等,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不同部位,丰俭随意。档主还会附送上卤水、蒜泥白醋,特别是白醋,作为卤鹅的灵魂搭配,能达到解腻提鲜,激发卤香的效果。
他说,潮汕人注重美食,吃法之精细讲究,从吃卤鹅就能窥见一斑。他在创作卤味系列作品时,就十分注重细节的表现,不选择画整鹅,而是按部位摆盘描绘,鹅肉切片、鹅翅鹅掌切段,鹅头对半斩开,以此呈现卤鹅这道潮汕家常菜细致而讲究的日常吃法。
贴近生活的文艺创作更具感染力
朱伟强告诉记者,文艺创作一定要贴近生活,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能打动人的作品。只有浸入式的体验,才能挖掘出细致的生活亮点,体现内在的文化意蕴。
他不喜欢走马观花式的采风,为了捕捉到各种动人的细节,他几乎一有空闲,就会深入澄海各个古村落,沉浸式体验各村居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变化。一个地方,他反复去观察几年甚至几十年,捕捉不同季节,不同光影的视觉效果,通过和老辈人聊天,了解到很多老物件背后的深层意义。
他的国画作品《年夜饭》,就是在深入了解了潮汕各种传统风俗细节之后创作的。镶嵌着贝壳的实木圆桌上,摆放着八道菜式,荤素搭配,色彩丰富,中间还有一个老式火锅,里面是各种海鲜、蔬菜和丸类等,既丰盛又有仪式感,体现了潮汕人对年夜饭的重视;而更细致的描绘体现在几张椅子上。只见主位的两张椅子上,分别放了两个垫子,左边是蓝色的,右边是橙色的;另外在下首一侧的一张椅子上,侧放着一张塑料小凳子。朱伟强说,这里蕴含了很多潮汕文化内涵。吃年夜饭时,家里最年长的长辈一定要坐主位,为了让长辈坐得舒服,在他们的椅子上加上了椅垫,按男左女右,所以颜色也有所不同。下首的椅子上放着一张塑料小凳,是给家里小孩安排的“儿童椅”。从这些细节的描绘中,就体现了潮汕人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传统家风文化。
他说,这些细节也许会被初次接触潮汕文化的人所忽略,只有深入了解了潮汕文化之后,才能更好地通过细节描绘去表现。
文化和旅游是相互成全的关系
一般艺术家走上艺术创作之路,大多是因为“自小酷爱绘画,有艺术天赋”,而朱伟强是从高中才开始真正接触绘画艺术的,虽然起步有点晚,但他对艺术的痴迷却更为强烈,为此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为了能够得到老师的更多指导,他经常寒暑假都不回家,在学校里“吃小灶”。毕业之后选择美术教育事业,他更是潜心探索,笔耕不辍,在诸多绘画领域屡获佳绩。他创作的国画《话说潮汕》、油画《丰收之歌》、水彩画《蓝调》等众多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龙湖区美协主席团成员。
近年来,汕头文旅的不断被发现、被开发,朱伟强有切身体会和感触。他觉得,文化和旅游是相互成全的关系。就像前美村的文园小筑,一开始鲜为人知,是一群绘画、摄影爱好者发现其独特之美,在这里写生、创作,才让这座古宅美名远扬,从而逐步形成一个文化旅游景点。而很多写生基地的形成,也是因为在乡村振兴中通过旅游开发被发掘出来的。这让他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了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和旅游升级,近年来,他积极投身“艺见·美丽汕头”百千万主题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南粤之春·潮韵汕头”——汕头市“百千万工程”美术专题展览作品征集活动等各种文化活动,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潮汕美景,传播潮汕旅游文化。
发表日期:2025年04月10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