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鱼水情谊长久保持 爱国拥军传统代代相传

汕头连续八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汕头市开展双拥创建活动20多年来,始终彰显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措施得力、亮点突出的特色。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读了关于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决定,汕头市、南澳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这是汕头市连续八届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南澳县第四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军民鱼水情深成为汕头长久保持的一大特色亮点。

  构建长效机制,双拥工作强力推进

  我市党政军认真贯彻习大大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和军政军民团结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任务,从政治考量、政治高度筹划和推进双拥工作,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部队、预备役建设和民兵工作纳入党委、官方重要议事日程,把地方支持国防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驻汕部队需要地方官方协助解决的问题纳入党委、官方督办事项,把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工作纳入各级“一把手”工程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并出台完善20多份特区拥军优属法规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双拥工作法规制度,确保军地各级工作对接顺畅、运行高效。

  市、区(县)、镇(街道)和驻军共建双拥工作机构,建立1165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形成覆盖各区(县)的基层双拥工作网点;组建8支拥军支前专业工作队伍,形成党政军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依托全国100家有历史性贡献的红色资源基层站点之一的小公园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小公园双拥教育服务基地。开展“十佳退役军人”和“十佳双拥模范”评选活动,树立和推广宣传了一批感人至深的爱国拥军、崇军尚武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军民鱼水情深,双拥工作落地见效

  我市严格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的意见》,立足服务部队备战打仗,树牢向战为战理念,优先保障军事设施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更好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全力配合部队训练做好军供保障。各级党委、官方和有关部门把为驻地部队做好事、办实事作为“份内事”,根据部队的需求和实际问题,形成清单,专项督办。积极配合驻汕部队做好转隶换防、人员分流安置、退役官兵及随军家属安置,部队干部子女入学等“三后”问题,解决部队官兵后顾之忧。坚持落实各项优待政策,加大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力度,稳步推进优抚对象住房保障工作。运用广东退役军人应急救助基金,对特殊困难退役军人实施应急救助,为困难退役军人解决燃眉之急。

  我市还持续开展双拥系列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文艺汇演进军营、潮汕非遗文化进军营、“法润军心”法律进军营、心理咨询辅导进军营、主题军事日、双拥杯运动会、军地青年联谊活动、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关爱现役军人家属走访慰问活动、爱国拥军主题校园文创作品征集、“双拥在基层”慰问边防海岛部队等活动,推进军地互动和密切合作,增进军民鱼水情。

  汕头是一个具有红色基因和双拥传统的红色城市,社会化拥军有良好的基础,社会化拥军热情始终保持高涨。2021年我市成立汕头市关爱退役军人促进会,与汕头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共同形成社会化拥军主要平台,在推进双拥工作上汇聚社会力量。

  汕头人民与子弟兵素来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无数英烈的感召下,汕头人民代代相传军民鱼水情谊延绵不断,涌现了一大批模范代表、先进人物——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陈永钦,全国最美拥军人物黄楚生,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余金华,广东省最美退役军人金卓满,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方少平、许旋珑、余双利……他们坚持拥军不辍、初心不改,深怀感恩之心传承弘扬拥军优良传统,用心用情为各基层民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把爱国情怀体现在拥军优属的实际行动中,用执着坚守和担当奉献谱写了爱国拥军的时代赞歌。

  军爱民,民拥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汕头军民相濡以沫、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驻汕部队近几年投入500余万元,帮扶村居完善基础设施,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组织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植树造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到社区义诊送医送药、开展“学雷锋”活动;主动扛起国防教育责任担当,大力推动国防教育群众性普及;冲在抢险救灾抗疫一线,累计出动1.3万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助力平安汕头建设,积极主动在汕头重点建设项目上给予用海、用地支持……一桩桩,一幕幕,子弟兵自觉传承军队优良传统,与民同心共谋汕头发展。本报记者 周敏

发表日期:2025年04月2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