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逾百院士超千专家“智汇”汕头

▼
南澳科学会议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4月26日,由广东省科技厅、汕头市官方主办的南澳科学会议第二十次会议和第二十一次会议在南澳开幕。其中,“二氧化碳高效转化高端论坛”聚集了众多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通过多场主题报告开展学术分享,共同探讨碳捕集与转化利用(简称CCU)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路径。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江涌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在线上参会。
当前,汕头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多场高水平的南澳科学会议的举办极大提升了汕头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地位能级。
激发科学新发现和新观点
“二氧化碳高效转化高端论坛”聚焦“碳中和”领域,邀请国内外碳捕集与转化利用、零碳/低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学者,自由交流、探讨零碳/低碳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及从基础到应用的贯通式发展,支撑零碳低碳变革性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香平以《离子微环境调控CO2捕集及转化》为题做主题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南澳,就被这里美丽的风景吸引。张香平教授表示,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比较重要的专家,大家对这样的主题和南澳科学会议这种形式非常感兴趣。大家觉得“二氧化碳转化利用”这个方向很前沿,也是国际上关注的一些热点。在很多领域,包括制造业,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是大家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挑战。会议通过自由探讨、自由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更重要的是激发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的观点。
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
作为南澳科学会议承办单位之一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理工科中外合作大学。学校多名教授参与会议,希望在学术交流中碰撞“教研火花”,推动创建以科技促产业的生态模式,服务汕头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教授何雪忠准备了《高效气体分离膜助力碳捕集》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汕头的制造业可以通过碳减排,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我们这次会议主要关注一些高效的、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和转化这样的技术。主要在工业里面做这种碳减排,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何雪忠认为,汕头有很多包括精细化工、纺织、风电等优势产业,如果能够把二氧化碳,再结合汕头海上风电,比如电解水制氢这两个结合起来,就可以减少碳排放,也可以产生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
何雪忠还建议,鼓励汕头本地的企业参与和高校或者研究院的研究,在实验室一起建立一个CCU碳捕集与转化技术中心,一起来推动碳减排,鼓励汕头的制造业绿色转型。
会议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南澳科学会议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瞄准国际科学前沿,聚焦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2023年以来,我市已举办21场聚焦基础研究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性研讨会和7场高端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包括137位院士在内的1185位专家学者集聚汕头开展学术研讨。2024年,南澳科学会议获国家基金委和省官方支持,承接“双清-南澳青年科学论坛”。
何雪忠认为,南澳科学会议的品牌效应在不断提升。“我觉得南澳科学会议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许多顶尖的科学家、专家能够聚在一起。首先是解决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然后就能解决一些产业、行业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何雪忠告诉记者。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集成电路学院院长、教授薛泉对此十分赞同。“南澳科学会议虽然历史不是太长,但是已经举行了很多次,开展了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研讨,已经有非常好的品牌效应,在学术圈、企业科技产业圈已经有很大的影响。”薛泉教授认为,会议在研讨的过程中,不管是讲演的专家本身,还是听众,都有一个非常激烈地讨论和分享,碰撞了很多的思想火花。这样的科学研讨,不仅对科学发展的方向起到很好的促进,对汕头本身了解科技发展前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薛泉教授也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去赋能汕头产业的发展,薛泉教授表示:“我们把年轻的青年才俊科学家送到汕头来,把他们的科学理念、思想带到了汕头。另外一方面,也让他们认识汕头、了解汕头,知道汕头除了自然环境非常美丽,也有很好的人文环境和科学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在这里有产业方面的发展机遇。” 本报记者 郭丹
发表日期:2025年04月27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