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音,留住乡愁

▼


初见陈邢准,是在他位于汕头的家中,眼前这位语言学家精神矍铄、笑容可掬,讲起话来思维敏捷,从内而外散发着一种儒雅的学者气质。
陈邢准是深圳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原副编审,从事编辑出版工作30多年,编辑出版了逾300本书。著有(含合作)20多部字词典和其他著作,其中由他担任主编之一的《潮州方言大辞典》,历时15年编纂出版,填补潮州方言辞书界空白。近日,就他用力最多的潮州方言收集整理研究工作,我们进行了一次对话。
方言识别 破局沟通障碍
由汕头融媒集团等单位联合打造的“广东潮汕方言语音识别项目”正加速推进。这个文化创意新业态产业项目,立足汕头融媒集团几十年强大的方言节目内容库,融合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相对丰富且质量较高的潮汕方言数据集,填补行业空白。
方言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该项目一推出,便吸引了语言学、文化传播等领域专家学者的目光,陈邢准便是其中之一。接受采访时,他连声称赞该项目活态保护与传承潮汕方言,意义重大,功德无量。
陈邢准从事方言研究多年,是深圳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原副编审、广东省潮汕经济文化联合会顾问、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深圳市潮汕商会文化顾问、深圳市产业园区商会文化顾问、深圳市汕头澄海商会名誉会长。在他看来,我们现在讲文化自信,方言也是一种地域文化,也要文化自信,作为潮汕人,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方言之一,潮汕方言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着许多古音古义。陈邢准表示,乡音也是乡愁。“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写的就是一份乡愁。项目不仅为语言学家研究方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子孙后代了解和学习潮汕方言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实现沟通无障碍。
“项目与时俱进,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把潮汕方言数字化保存,让这些珍贵的语言资源得以永久留存”,陈邢准说,潮汕方言历来以难学而著称,许多外地人听到潮汕话第一反应是与普通话差异极大,不仅难以听懂,更难以学习。随着“方言语音识别”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方便外地人学习潮汕方言,更易融入潮汕生活,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而且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对潮汕方言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的根脉。据悉,在此基础上,该项目不断加强在广电、AI玩具、美食、通信等产业发展领域的全面合作探索,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拓展,探索多方共赢合作的长效机制。
笔耕不辍 融真情于书艺
走进陈邢准的家,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墙上一幅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或古朴厚实、或潇洒飘逸,让人顿觉神清气爽。从外表看,陈邢准亲切而随和,见了谁都笑呵呵的。再细看他的作品,方知他清瘦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年轻时,陈邢准的梦想是当文学家和书法家。当历史老师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攻读文学,主攻散文和长篇小说,对国学和潮汕文化也有研究。后来,陈邢准离开家乡,到深圳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常说“字如其人”,陈邢准与书法艺术的翰墨缘,始于童年。他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在父亲邢凤梧、叔父邢凤麟两位著名书法家的影响和指导下,书法不断进步。或许是天赋和缘分吧,在出版社撰写审阅报告时,他一手漂亮的硬笔字让人赏心悦目,同事们都赞不绝口,这让他备受鼓舞,对书法的兴趣大增。
“50岁时我开始全心投入书法研究和创作”,陈邢准说,尽管儿时没有正规的书法学习,但对写字的热爱却在他心中扎下了根。他先从柳颜等帖入门,后广临多家法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书法是一种自娱怡人的艺术,陈邢准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创作了许多受人喜爱的书法作品。记者了解到,陈邢准计划书写《唐诗三百首》,目前已经完成100多首。“唐诗是我国珍贵的传统文化,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他说,通过书法书写,让大家在欣赏书法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诗意,是一种双重审美体验。
谈话间,陈邢准走到案头,自如从容地挥毫泼墨,一幅唐诗书法作品一气呵成,笔触间流露出的轻松与自在,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让记者不禁感叹书法的魅力。
守护乡音 解锁文化密码
在潮汕方言中,不少词汇生动形象、非常贴近生活。比如“识字掠无蟛蜞”“六月鲫鱼存支刺”“乞囝千金,不如教囝读书”……这些潮汕话你还听得懂吗?怎样留住正在“远去”的方言?陈邢准给出了他的答案。
采访中,陈邢准拿出一本厚厚的书说,“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潮州方言辞书界的空白。”记者接过一看,书名《潮州方言大辞典》,由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名。
谈起这部书,陈邢准的自豪和骄傲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该书凝聚40多名潮籍学者、专家15年的心血,收录单字13500个,潮州方言词、语(熟语)35300多条,总词条约48800条,约360万字,是目前收录字词语最齐全的潮州方言辞典。
从事出版业30多年,至今陈邢准出版了逾300本图书,著有(含合作)20多部字词典和其他著作。数十年来,他在传承潮汕文化方面未曾止步,他一直在思考怎样在方言、潮汕文化等方面再留下一些东西。当他了解到潮州方言只有字典,还没有出版大型辞典,他油然而生一股动力,产生了编写一部潮汕方言辞典的念头。
机缘巧合,同是潮汕人的深圳出版社原总编辑纪志龙也有编写潮州方言字词典的想法,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后来,出版大辞典的编写计划得到了很多专家和学者以及热心人士的支持。
“工作量确实大,也麻烦”,陈邢准回忆说,收集整理方言虽然辛苦,但也发现许多有趣味有价值的事情。这部300多万字的《潮州方言大辞典》内容丰富翔实,是第一部字、词、语“三典合一”的百科式潮州方言大辞典,既是字典,也是词典、语典,填补了潮州方言辞书界的空白。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语。方言既是来自故乡的慰藉,也是地域文化的底色。保护方言,就是留住乡音乡愁,就是维系游子们和故土的联系。“只有传承才能真正保护方言”,陈邢准说,我们要通过创新守护、融合传承,让方言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他也希望有更多志愿者加入方言保护队伍,让古汉语的“活化石”这个宝贝得以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发表日期:2025年07月12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