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讯 (记者陈文惠)我市持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考“职普同招”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林百欣科技中专“3+4”中本贯通班40个招生计划一次性招满,最低录取分数线达701分,最高分764分,平均分723分,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今年中考,潮南区考生小唐以优异成绩被林百欣科技中专“3+4”中本贯通班录取,将用7年时间完成3年中职及4年本科的学习。“我第一次知道这所学校是在中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希望通过‘3+4’中本贯通班的学习,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在7年毕业后服务家乡、服务社会。”小唐说。

  作为广东首批、汕头首个“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项目学校,林百欣科技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入选全省31个试点专业,将与韩山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市林百欣科技中专副校长郑烁告诉记者,学校大多数中职毕业生以升学为主,有30%学生直接就业,就业学生就业率达98%,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另外,70%的学生实现优质升学,学校共有7个专业与一流普通高校及高职院校开展“3+4”中本贯通,“三二分段”合作。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2023年,我市中职招生14275人,招生完成比例105.74%,实现10年来首次超额完成招生任务;2024年,我市中考首次将中职教育“双精准”专业与普通高中同批同步录取,“双精准”最低录取分数线超过部分市一级普通高中,职普同招形势火爆,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大幅提高,招生人数再创新高,达14362人,全面扭转中职招生难情况。今年,我市持续推进“职普同招”改革,参与学校从6所增至9所,“试点专业”从12个增至37个。

  同时,我市增加优质学位供给,组建汕头职业教育集团,高起点新办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动形成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办学质量和水平较高的中高职贯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服务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我市还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教育,“十四五”期间,新办中职学校3所,增加中职学位近8000个。

  在推进职校办学条件达标方面,我市印发实施方案,加强资源统筹配置,加快推进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项目、市𬶍滨职校新校区、市林百欣科技中专校内扩建实训大楼和学生宿舍项目建设,夯实办学基础。

  为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市探索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机制,引导职业院校围绕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同时,建设一批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支持汕职院省级“双高”职业院校建设,推进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国内知名幼师院校,全力推进市林百欣科技中专、澄海职校、市𬶍滨职校等3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工作,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中医药康养专业群等10个市级优势特色专业群,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郑烁表示,该校新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专业,为适应汕头产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目前,我市已有职业院校18所,在校生约5.5万人。2024年毕业生1.6万人,就业落实率约92%,本地就业率约40%,为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围绕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开设专业,不断提升办学广度、深度,特别是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方面有了明显的更高的提升。”市林百欣科技中专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树耀表示,近年来,企业对学校的学生评价很高,学生毕业之后既能就业,又能升学,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学生家长主动选择职业教育。

  【记者手记】

  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亮点频现,“职普同招”改革的顺利实施、“3+4”中本贯通培养的成功试点,不仅拓宽学生成长通道,更构建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92%的高就业率和40%的本地就业率背后,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结果,是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面向未来,职业教育依然面临几大任务:那就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布局精准对接;扩大优质资源,加快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完善政策保障,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摇篮”,为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陈文惠)

发表日期:2025年07月2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