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没等来“白武士”,管借钱、管卖房的先走了

▼
佳兆业没等来“白武士”,管借钱、管卖房的先走了
2022年04月24日 12:40 来源:无冕财经作者:
佳兆业的债务重组没有重大进展,施以援手的“白武士”也没出现,营销、融资高管却双双离职。佳兆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购房者们,要等到何时,才能见到曙光?
核心高管纷纷撤退,佳兆业险情再生。
4月21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佳兆业营销高管程芯兰与融资高管孙明尧双双离职,两者职位分别由两位“老臣”副总裁聂强和副总裁刘立好顶替。
▲左为佳兆业原融资高管孙明尧,右为佳兆业原营销高管程芯兰。
早在去年12月,资金高管刘先华就选择撤退,接替他的便是孙明尧,但半年不到,孙明尧也走了。
危机漩涡中,销售线和资金线核心高管离职,加重了外界对佳兆业的担忧,尽管其回应称“个别高管的变化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目前,其债务重组仍未有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刘先华、程芯兰,都与佳兆业共度过上一轮的债务危机。
刘先华称得上“功臣”。2019年入职佳兆业前,其在 中信银行 深圳分行、 中国银行 深圳分行担任过要职。这两个金融机构,是彼时佳兆业境内最大债权人,亦是郭英成力挽狂澜的关键。程芯兰,则自2010年便加入佳兆业,深耕营销线,职位一路升至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营销管理工作。
此番他们待不住了,毕竟佳兆业面临的困境,早已今非昔比。死里逃生的戏码,还能在其身上重演吗?
融资、营销高管“撂挑子”
融资和营销,关乎钱袋子和销售。危机当前,这两个线条的核心高管都撒手,对佳兆业而言无疑是大利空。
去年11月暴雷后不久,分管集团融资管理工作的副总裁刘先华于当年12月就离职,接替他工作的正是副总裁孙明尧。
入职佳兆业前,他先后在平安人寿、深圳泽泰投资公司、 中国信达 从事过企划、投资管理工作。2016年加入佳兆业后,先后担任金融集团总裁助理、大湾区常务副总裁、地产集团副总裁等职务。
据财新消息,履职中国信达期间,孙明尧就与佳兆业对接过业务。入职后主要负责不良资产投资业务,这也是郭英成挖他的原因之一。刘先华走后,其便被安排接任。
在财务操作上,佳兆业一直执行境内、境外双架构,境外的融资及财务规划由联席首席财务官孙健负责,境内则由高级副总裁吴建新负责,而具体负责境内融资业务的,便是孙明尧。
佳兆业而今的情形,这岗位的分量不轻,直接关乎债务重组进度。
具体来说,境内融资工作主要包括与各大金融机构洽谈债务展期、启动部分银行债务重组、寻找资金合作方等。
但孙明尧在这位置上也撑了不足5个月。
参照当下各危机房企的债务重组进程,这一工作的难度不言而喻,光是与债权人斡旋,就要耗费很多时日。
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前任刘先华留下了“烂摊子”。
此前业内流传一则爆料,细数了刘先华的“十宗罪”,当中提到,其在任职期间,破坏了不少有长期合作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公司面临按揭停放、提前抽贷等困局,为公司在困难之际寻求金融机构支持时埋下重大祸根。
另一位离职的是程芯兰,2020年4月被委任为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营销管理工作。在任近12年(2010年9月-2022年4月),她一直是深耕营销业务条线,历任历任地产集团客户及营销部总经理、总裁助理、集团总裁助理等职务。
这期间经历了公司2014年-2015年首次出现的债务违约风波,佳兆业也在2017年缓过劲后,于2020年跨入千亿阵营。
而今,受市场下行和信用危机影响,佳兆业销售不畅。程芯兰此时离开,恰逢佳兆业销售持续下跌。
据克而瑞数据,今年一季度,佳兆业仅录得销售全口径金额73.1亿元,同比大跌81.45%。去年11月,其销售额仅10亿,环比降幅达88%。
这两位高管离职后,工作均由佳兆业的“老臣”接任。
佳兆业集团 高级副总裁刘立好接任孙明尧的工作,他的压力不小。
对比履历来看,其金融背景并不如孙明尧丰富,入职佳兆业约10年,历任北京区域总裁助理、上海区域副总裁等职务;此前先后在戴德梁行、招商局光明科技园有限公司从事商业地产分析、运营管理工作。
接替程芯兰的则是佳兆业副总裁聂强。入职佳兆业已有12年,历任深圳地产公司总经理、上海区域副总裁、总裁等职务,此前曾在在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安装分局有限公司、花样年工作。
“白武士”还只是幌子
暴雷至今近半年,一开始,佳兆业就列出了资产清单,试图通过出手资产自救,部分业务板块,包括物业、文体等,也在推进战投引入。
这期间,广东省官方及深圳市官方,也在牵头协调。1月8日,广东省官方相关领导召集数家央企、地方国企和出险房企开会,意在为央企、地方国企收购出险房企项目搭线,佳兆业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但迄今,仍未有一宗交易落地。
17天前,佳兆业又有了新的纾困路径,这是AMC介入出险房企资产处置的首例。
4月5号,佳兆业官宣与 招商蛇口 (001979.SZ)、长城资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拟在城市更新、房地产开发、商业综合体经营等领域合作。
当中的核心在于盘活佳兆业的旧改项目。旧改一直是佳兆业的筹码,亦外界关注的重点。
根据公告,以佳兆业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更新储备资源为基础,三家公司会适时探讨建立合资公司等合作载体,以“成熟一个、合作一个”为原则,将成熟项目置入三方合作平台。
从公告的表述可看出,招商蛇口和长城资产对佳兆业的纾困,是“帮人忙不会给自己添乱”,合作停留在项目层面,并且是以“个”为单位,逐渐盘活资产,而非启动大规模合作;不是直接把资产接过来,也不是成为佳兆业的战投。
具体到角色分配,长城资产大概率是资金方,招商蛇口可能是代建代管,在销售端起到品牌背书作用,而佳兆业则负责熟悉的旧改项目前期的拆迁等工作。
如今的困难境地,业内对这一“出险企业+央国企+资管公司”的新合作模式普遍认可,亦符合当下“保交楼”的基调。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合作,目前还是“空头支票”。
三方合作仍处初步阶段,只签了个框架协议,后续的合作,具体从哪个项目开始、如何落地,能否对佳兆业起到实质性的纾困作用,还不好判断。
该合作前的3月29日,佳兆业集团还与中铁五局集团,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大湾区城市更新深度合作。
而今来看,佳兆业的债务重组进程,谈不上有什么重大进展。
细看佳兆业这解题思路,想起了泰禾。
项目层面盘活、三方合作平台、与央企达成合作,这些关键词,都似曾相识。
债务重组过程中,泰禾同样是从项目开始,提出“封闭管理”,即项目层面的融资、销售等资金流动,完全用于项目本身的自运转,而不必受集团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影响。
期间,也传出会成立第三方资管公司,用于盘活泰禾项目;还官宣与葛洲坝达成合作。不过这些,都没有下文。
至今,泰禾的债务重组也停留在项目层面,未输出一个整体的债务解决方案。与之相伴的,是几近停滞的销售,越滚越大的违约债务以及利息。
佳兆业如是。
据3月23日公告,过去数月,其一直与法律顾问及财务顾问合作评估集团的状况,以制定解决方案并缓解当前的流动性问题。不过,截至公告日,佳兆业相关工作仍停留在评估集团状况与债权人协商阶段。
泰禾债务重组至今,已有两年半,佳兆业这次又会持续多久?债权人、投资者和购房者们,要等到何时,才能见到曙光?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