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登陆科创板 持续高研发投入迎接应用市场爆发
▼
“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登陆科创板 持续高研发投入迎接应用市场爆发
2022年07月07日 14:57 来源:天下潮商综合作者:
又有独角兽登陆科创板!3D视觉感知龙头奥比中光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国内“3D视觉第一股”诞生。
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博士,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官方副区长夏雷,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波等各界领导、嘉宾出席了上市仪式。
据交易所公告,奥比中光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322,发行价格30.99元/股。盘初高涨超57%报48.9元,市值逼近200亿元。
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的公司,奥比中光以3D视觉感知芯片、算法等底层核心技术为基础,围绕具体应用场景将底层技术落地为高品质的硬件产品,并初步形成规模量产能力。
据了解,奥比中光的主营业务是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关键共性技术的3D视觉感知,正处于市场爆发的前夜。
奥比中光的招股书显示,近三年公司的营收超过13亿元,账面货币资金11.58亿元。公司预计未来2~3年,公司的年度营收将有望达14.9亿元,并实现盈亏平衡。根据法国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Yole预计,2022年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将达150亿美元。从招股书上可以看出,奥比中光正为下游应用市场爆发储备力量。截至2021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643名。2019~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是62.1%、110.7%、81.73%。
科创板诞生国内的“3D视觉第一股”
2013年,国际知名光学测量专家、国内3D视觉感知技术领军人才黄源浩在深圳创办奥比中光。公司成立后一直专注3D视觉感知相关业务。
▲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CEO 黄源浩
发行前黄源浩直接持有公司30.25%的股份,通过奥比中芯、奥比中瑞、奥比中鑫、奥比中欣、奥比中诚、奥比中泰合计控制公司9.45%的股份。黄源浩发行前合计控制公司14,293.62 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39.70%。
奥比中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 123,963.0990 万元,分别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2013年,黄源浩(前排左2)在留学生创业大厦办公区创业合影
在中国,3D视觉感知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研发及应用,形成了一条包括上游、中游、下游和应用终端的产业化链条。2013年,奥比中光与国内3D视觉感知产业一同诞生,如今已成长为最具代表性的国产3D视觉感知整体技术方案提供商。
2015年,奥比中光首颗自主知识产权的3D深度引擎芯片MX400研发成功,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3D视觉感知核心技术。从全球3D视觉行业来看,奥比中光无疑是其中的开拓者和推动者。2015年,奥比中光还量产了基于结构光技术的消费级3D视觉传感器Astra。一直至今,奥比中光都是全球少数已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百万级面阵3D视觉传感器量产的企业之一,为苹果、OPPO等知名公司研发3D视觉传感器,并为全球三大汽车弯管生产企业之一日本三樱提供三维光学弯管检测系统。目前,奥比中光的技术能力覆盖3D视觉感知产业链上、中、下游。公司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公司,掌握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奥比中光的产品现已在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等市场上实现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
“3D视觉感知技术可以让智能设备获取更多精准的三维信息,助力机器更好地看懂三维世界。”黄源浩表示,随着智能硬件高速发展,2D成像技术难以完整重现各类三维场景的局限性开始凸显,而3D视觉感知技术相比2D成像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在黄源浩看来,未来各种智能硬件都将成为类“机器人”,拥有语音感知交互能力(“嘴巴”和“耳朵”)、视觉感知交互能力(“眼睛”),以及各种AI决策分析能力(“大脑”)。人类约70%的信息是通过人眼感知获取的,未来的机器人也将和人类一样,大量信息都将通过视觉感知获取。
“奥比中光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就是要在万物互联时代为智能终端打造‘机器之眼’,让所有终端都能更好地看懂世界。”黄源浩表示。
挑硬骨头啃
选择好走的路,是大多数人自然而然的选择,但也有极少数人,踏上少有人走的路,迈入“窄门”,专挑硬骨头啃。来自广东饶平的黄源浩绝对算得上其中之一。
学生时代,黄源浩便展现出啃硬骨头的特质与能力。
1998年,18岁的黄源浩从汕头金山中学毕业后考上北京大学;2002年北大本科毕业后,他先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拿到全额奖学金,并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美国等多个著名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是名副其实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与应试“学霸”不同,黄源浩读书的内驱力是兴趣。因为对物理着迷,黄源浩考上北大时,选择了力学与工程科学专业,进而聚焦力学的分支——光测实验力学。
此后的求学与研究生涯中,黄源浩始终在与光学打交道——从光学方法及系统研发,到光学无损检测、生物医疗光学、光学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再到机电系统开发、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光学生物传感器。
2011年6月,刚过而立之年的黄源浩在麻省理工SMART研究中心当博士后研究员,与来自全球光学测量最顶尖的专家共同攻克最难的光学课题。
与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国际贸易等热门专业比,光学在当时是门名副其实的冷门学科。选择的人少,学成的人更少,学有所用的人更是屈指可数。科研上攻坚克难的兴奋感和成就感是其它事情难以比拟的,在黄源浩眼里,光学是一块兼具挑战力和想象力的硬骨头,这比起是否热门更加重要。千禧年后,新视觉革命的曙光初现,黄源浩隐约意识到,多年“冷板凳”或将很快坐出热效应。
这种放长眼量、啃硬骨头的理念,自然而然融入到了黄源浩此后创业历程中。
在奥比中光成立之时,国内以通讯、制造为代表的硬科技行业正蓬勃发展,互联网行业依然让资本充满想象,即便AI、自动驾驶这类看似天马行空的新兴产业,都更容易讲出好听的商业故事来,但黄源浩却选择了相对低调无华的3D视觉领域。
尽管彼时3D传感器技术或将规模落地的趋势已初见端倪,但在国内,该领域仍在起步阶段,什么时候爆发无法预期。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触觉,黄源浩非常确信,短期的市场波动无法撼动3D视觉取代2D视觉的趋势,3D视觉感知赛道的长远价值值得一搏。喜爱《西游记》的他,甚至将自己办公室命名为“东土大唐”。意思是,为了求取真经,自己不怕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奥比中光3D视觉感知技术已经在多领域实现商用落地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奥比中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97亿元、2.59亿元以及4.74亿元。其中,2020年营收下滑是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带来收入短暂下降,但2021年公司的营收已经强势反弹,收入规模同比增幅高达83.11%。奥比中光还在招股书中对公司未来业绩表现作出预计。奥比中光表示,未来2-3年,公司布局的各主要场景将陆续进入恢复增长阶段或者规模化爆发阶段,加之涌现一些新的应用场景,预计未来3年左右年度营业收入有望达到14.9亿元,同时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据悉,此次上市,奥比中光募集资金超12亿元,扣除发行费后全部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高投入构筑技术护城河迎接市场爆发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奥比中光核心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8.73%、95.44%、94.82%,均超过九成。过去三年,奥比中光研发费用分别为3.7亿元、2.9亿元和3.9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06%、110.28%、81.73%。
人才储备上,奥比中光也一直在持续扩大人才队伍。截至2021年底,公司员工人数破千,其中研发人员达643人,占比达63%左右。研发人员集聚了海内外尖端人才,有博士58名(含18名博士后),国家级人才计划1名、广东省珠江人才7名、各类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6名。
这让奥比中光在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拥有一席之地。截至2021年末,奥比中光累计申请专利1190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693项、美国专利27项、PCT140项;取得授权专利471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67项、美国专利授权9项。在3D视觉感知领域,奥比中光专利申请量比肩苹果、微软等国际巨头。
国泰君安证券日前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随着2D成像逐步向3D视觉感知升级,3D视觉感知市场处于快速增长的爆发前期。根据Yole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50亿美元,2019~2025年CAGR约20%。国泰君安分析师预计,未来随着消费电子和汽车自动驾驶市场的增长,结构光、ToF和Lidar技术的市场占比会进一步提升。
当前,3D视觉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中期市场)、工业三维测量、汽车应用(长期市场)等多个领域。随着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规模性爆发以及3D视觉产业链日益成熟,3D视觉感知这个行业有望很快步入高增长轨道。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奥比中光称,公司未来仍将保持对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高投入,以维持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并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接下来,公司会大力拓展下游应用场景,继续深耕现有的规模化应用场景,深挖客户群体,扩大市场规模,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应用场景市场,特别是在智能终端、智慧家庭、智能汽车、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几个大规模未来应用场景中抢占较大市场份额。
来源:奥比中光、每经网、中国经济网、中国证券报、时代财经等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