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乡村振兴合力 夯基垒台“百千万工程”——潮州人社乡村工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综述

汇聚乡村振兴合力 夯基垒台“百千万工程”

——潮州人乡村工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综述

  新时代,广袤的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乡村要发展,关键在产业,重点在人才。活跃在乡村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工匠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是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光与热,更是发展“草根经济”的“金种子”、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长期以来,因为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头衔的陈旧评价方式,让“养在深闺”的乡村工匠们一直无法得到科学的评价,他们的创造性无法得到较好的发挥。

  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乡土人才评价“指挥棒”,积极培育乡村工匠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职称评价的“总牵引”作用,探索出一套重履责绩效、重创新成果、重实际贡献的符合乡土人才特点的评价体系,激励鞭策乡土人才更好发挥作用。

  如何激励各类乡村工匠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2021年广东省在全国首创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市人社局牵头相关部门,当即开始探索乡村工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经过近两年的积淀,评审方式更加科学而完善,“就地取材”,就地育才,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今,乡村工匠职称评价的“潮州样板”已见雏形。自乡村工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实施以来,我市共513人获乡村工匠职称晋升,其中正高级14人、副高级39人、中级248人、初级212人,取得较好成效。

  以点带面辐射引领 片区联动共同提升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浪潮中,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

  乡村工匠如何带动镇域特色产业发展?饶平县饶北地区的茶产业是一个好的观察角度。

  绿意悠然满山野,氤氲茶香韵味浓。在饶平县饶洋大窠里茶场负责人李诗忠带领下,记者来到大窠里山,放眼望去,只见茶山依地形层层递高,一垄垄茶树似绿浪一般静静俯卧。

人社4.jpg

饶平县饶洋大窠里茶场负责人李诗忠向饶北地区茶农传授采摘技术。 林宗楷 摄

  “早不采、晚不采、雨天不采”“要坚持人工除草”。谈起种茶制茶,作为潮州市十大制茶名师的李诗忠,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坚持使用绿色、生态的管理模式管理茶园。”李诗忠介绍,饶洋大窠里茶场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集茶叶种植、收购、销售及科研于一体的企业。多年来,该茶场技术组潜心钻研茶叶加工工艺,积极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引领着茶农朝着绿色生态、健康好茶的理念发展茶产业。

  “我们跟茶农签约,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管理模式和加工工艺种茶做茶,从2012年开始联结了5户茶农,慢慢发展到几十户、到现在好几百户,茶场的技术组经常去辅导茶农制作茶叶。有些茶农的设备、制作工艺比较落后,我们就直接收购茶青。”李诗忠说。

  好质量的茶是卖出更高价格的前提。饶洋镇凹背村茶农李先生坦言,以前做不出这种质量的茶,现在有了大窠里技术组的指导,特别这几年,茶叶质量得到飞速的发展。收入跟10年前对比,翻了一番还不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乡情是剪不断的纽带。近年来,李诗忠先后组织茶企茶农进行培训,开展茶叶科普教育,现场解决茶农种植、制茶过程中的难题。2017年至2022年,茶场技术组组织开展的系列培训活动辐射人数超过1000人,有力推动该地区茶业综合产值提高。

  2021年,李诗忠被评为潮州市乡村工匠生产应用(茶叶加工)专业工程师。李诗忠说:“没想到初中毕业也能评上工程师,获评职称是对我们专业能力的肯定,对于饶平北部地区茶产业的整体发展也有很大的鼓舞作用。”他希望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行业新人,带动他们的成长。

  如今,乡村工匠们正充分发挥在传承发展创新传统技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增收方面的领军人才作用,逐步培育出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队伍,不断奏响“百千万工程”昂扬向前的“进行曲”。

  “农民具备申报条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人社部门加强辅导和优化申报程序”“如何调动农民申报积极性”……为此,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走进各县区、乡镇、村、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农户加重调研交流,全面摸清农业农村产业及人才发展情况,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为他们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张延安认为,赋予乡村工匠相关职称,不仅是对他们专业水平的认可,也将大大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社会认可度,激励他们在乡村振兴领域发挥更大作为。

  创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 用好乡土人才评价“指挥棒”

  乡村工匠是乡村振兴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人才支撑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保障。

  潮州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瓷都”“潮州菜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集聚一批民间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潮州是“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农业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形成水果、茶叶、水产、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

  广阔的乡村有众多深藏不露的能工巧匠,如何搭台,让深藏在民间的乡村工匠们“唱戏”?2021年8月和9月,市人社局连续召开调研会、推进会,分析研判我市乡村产业形势和人才成长规律;印发《潮州市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自此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有了“规划图”。近期,潮安区印发了《潮州市潮安区“N条特色人才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对新评定为正高级、副高级乡村工匠专业技术人才每人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和0.5万元补贴。

人社.jpg

乡村工匠专业人才现场申报点前咨询人员络绎不绝。

  为让有一技之长的“田秀才”“土专家”知晓政策,2021年10月25日,在茶叶之乡潮安区凤凰镇举行潮州市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前来咨询的茶农、厨师、手工艺人络绎不绝,充分肯定这项举措,纷纷询问申报途径、申报条件,启动仪式拉开了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的序幕。

  谋定而动,笃行致远。结合潮州市农村产业优势和乡村人才实际情况,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走进各县区、乡镇街、村、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农户家中调研交流,全面摸清农业农村产业及人才发展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判,选取了茶叶、潮菜烹饪、家政、凉果加工、狮头鹅和水产养殖等6个具有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潮州市首批评审专业,细化相关评价标准。并科学选取14个乡镇和4个协会设立受理点,首次将职称评审申报渠道延伸至基层,首次在行业协会设立评委会,确保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践意义。

  “从我曾祖父到我祖父,从我父亲到我,四代人,全部都是做吃的。”孙文生成长于厨艺世家,十四岁开始学习厨艺,从一名小学徒成长为潮州菜名师。入行35年来,他致力于潮州菜的传承与创新,不忘传统更敢创新,“老菜新做,粗菜细作”,主持推出创新潮州菜80多道,有6道菜肴被省、市行业协会评为名菜和特色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从乡厨到名厨,孙文生实现了他的厨师梦,更乐于将梦想传到广大的乡村。他积极在潮州菜发展研究中心、潮州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送技下乡等平台授课,累计培训近2000人次。他主动参与到“粤菜师傅”工程,到潮州市贫困村、农产品特色乡镇,开展送技下乡、送教上门活动,把技能扶贫和振兴乡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让潮州菜得到传承发展,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厨师梦,让潮州菜富民兴村。

人社2.jpg

孙文生在潮州市睿技职业培训学校授课现场。

  基于此,孙文生获得乡村工匠烹饪(中式烹调)专业正高级工程师。“获得职称是一种社会认同感,也是一种鞭策和督促,以后我会加倍努力去回馈社会。”孙文生告诉记者。结合乡村工匠人才特点,在烹饪专业人才职称评价上,市人社局首次创新采取现场实操评价,通过“专家评议+现场实操+成果展示”方式,突出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与以往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不同,乡村工匠评价更关注实践、实操能力的考核。”市人社局专技科科长邱文洁告诉记者,乡村工匠评价打破唯学历和论文评审的取向,围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能力和群众认可度,重点评价技能技艺掌握程度和在农业技术推广、带头致富、脱贫攻坚等方面的贡献,通过创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制度,打破基层人才发展“天花板”,助推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

  结合产业特点和实际 拓宽评价专业领域

  答好“百千万工程”考卷,离不开产业高质量发展。

  椒香浓郁的剁椒鱼头,酸辣入魂的金汤酸菜鱼,香辣酥嫩的鱼粒……一条条新鲜的、经过处理的海鱼,全程冷链运输到消费者手中。食用时只需解冻后放入蒸锅,加入配套的调料包,即可完成一道厨师级别的“大菜”。

人社3.jpg

在烹饪专业人才职称评价上,市人社局首次创新采取现场实操评价,通过“专家评议+现场实操+成果展示”方式,突出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近年来,随着保鲜及冷链技术的升级,水产预制菜发展趋成熟,蹿红餐桌,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新选择,饶平县万佳水产有限公司也积极布局这一新赛道。郑镇雄是该公司董事长,乡村工匠中级水产工程师、潮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广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他专注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30多年。参与制订国家团体标准1项,获得专利13项,发表技术论文1篇,荣获广东省农业推广奖2项,市、县科技进步奖共5项。他将水产养殖新技术传授、推广给当地养殖户,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是当地水产行业的领路人。

  根据发展需要,市人社局在原有6个试点专业的基础上,将评审范围扩大至服务全省范围的民间美术、乡村戏剧、民间音乐、民间杂技、传统工艺、烹饪、家政、民间建筑、经营管理、生产应用等十个专业类别,涵盖农村基层一线所有乡村工匠人才。

  李诗忠、孙文生等人的经历正是潮州积极深化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缩影。近年来,潮州一直在加快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人才队伍,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

  在今年6月2日全省专技人才工作座谈会上,中山、江门、潮州受到省人社厅表扬。中山、江门地处珠三角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潮州是省内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实属不易。

  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价改革工作,是深化我市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关乎乡村人才振兴大局,事关广大农业农村专业人才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推进“百千万工程”夯基垒台,恰逢其时。卧虎藏龙的乡村工匠们,正在乡村振兴的大叙事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带动更多的村落实现产业兴旺、农民致富,逐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宗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人社局提供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