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卤水藏匠心 三浸三吊见功夫

李恒勤讲述卤鹅背后的美味秘诀

潮汕卤味,味甲天下,其中又以卤鹅最具代表性。卤鹅是潮汕人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海内外潮人的乡愁记忆。常言道“无鹅肉不滂沛”,潮汕民间招待来客,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盘卤鹅。今年,“勤记卤鹅”制作技艺入选金平区非遗项目名录。近日,记者走访“勤记卤鹅”制作技艺第三代传人李恒勤,探寻卤鹅古法卤制技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李恒勤在挑选鹅。

舌尖非遗,一锅卤水传承上百年

采访李恒勤是在中秋节前夕,店里人头攒动,一只只狮头鹅悬挂在橱窗内,阵阵卤香扑鼻而来,顾客争相购买,生意红火。“勤记卤鹅”制作技艺第三代传人李恒勤是澄海人,平时不善言谈,但一谈到卤鹅,他的话匣子立即打开。他告诉记者,早期苏南几乎家家户户养鹅,除了贩卖生鹅,心灵手巧的潮汕农户常常自家养殖的鹅。长年累月,各家各户交流经验、切磋技术,卤鹅技艺就这样不断发展、成熟。

清代光绪年间,李恒勤的爷爷李松得在家乡苏南上巷村以养牲畜为生,顺应大众需求以传统技艺制作卤鹅,挑着竹筐在各村巷口售卖。后融合自身经验,形成李氏独门秘方,创立独家卤制技艺。李氏以此为业,至今已四代传承。李恒勤的父亲李楚潮从小跟随父辈学习卤鹅制作技艺,年少又习得中医药理,在原技艺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在上巷村巷口以推车形式售卖卤鹅。

耳濡目染下,李恒勤从小便对卤鹅有着特殊的情怀,对制作工艺更是耳熟能详。“父亲制作的卤鹅在村里小有名气。”李恒勤笑着说,苏南卤鹅是传统潮菜,承载着海内海外游子的乡愁和乡情,他必须坚守老手艺,并将之传承下去。1998年,李恒勤在金平区开设一家鹅肉店,注册“苏南勤记”商标。

清洗鹅。

三浸三吊,卤制工序精益求精

对于卤鹅制作方法,李恒勤说,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按照祖传的方法,做出可口的卤鹅,从选料开始。“我们选用有世界鹅王之称的狮头鹅,这种鹅体型巨大,因有足够运动量,鹅肉相对结实且脂肪含量低。”李恒勤说,选鹅时要观察鹅瘤大小和触碰鹅肾位置软硬程度,以此辨别筛选适龄且健壮的鹅。

记者看到,宰杀清洗干净的鹅,要用咸草绑住鹅翅、鹅掌固定。李恒勤告诉记者,咸草具有清香味道,经得起高温煮制,卫生保健。遵循古法卤制,卤水汤锅加热后放入适量的丁香、川椒、桂皮、八角、甘草、南姜等十多种配料煮沸,加进李家秘制老卤。吊干的“净鹅”入锅后,浸润在卤水中,翻滚时注意把鹅身均匀翻转。每隔15分钟,用铁钩将卤水中的整鹅吊起,排掉其体内的血水后再放入卤水中,如此反复三次。三浸三吊后完成全卤的流程,浓香四溢、微金黄X的卤鹅新鲜出炉了。

“在制作中,卤味的灵魂就在这家传老卤中。”李恒勤说,他们家的卤鹅之所以味道一绝,其奥秘在于一锅陈年卤水。此外,卤制的火候、时间等细节都直接影响卤鹅的质量。季节不同、鹅龄不同,卤制的时间也不同,经验掌握在分寸之间。技艺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需掌握丰富实操经验才能达到质量要求。

金黄的卤鹅卤制完毕。

勇于创新,汕头卤鹅走出国门

卤鹅之所以风味独特、经久不衰,在李恒勤看来,最大的奥秘还在于用真正独特的古法卤制技艺。与父辈们不同的是,作为第三代传人,李恒勤熟识各类中草药,且有多年的餐饮工作经验,他摸索出卤制时添加南姜、肥猪肉等技巧,整鹅吸收油脂,增进肉质的润嫩度。这样出锅的卤鹅外表金黄,鹅肉鲜甜,秘制酱油和中药材混合而成的香气在嘴里绽放,唇齿留香。

这些年来,李恒勤坚守传统工艺,悉心传授新人,培养了李梓毅等第四代传人。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地方名吃”“广东名小吃”“2020年度汕头市最受欢迎手信”等荣誉。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中,其制作的卤老狮头鹅头入选首批“粤菜名品”。记者采访时传来好消息:“苏南勤记”获得首届中国潮汕菜(汕头)十大名店荣誉称号。面对诸多荣誉,李恒勤说,这些对他来说是动力也是压力,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鞭策他更好地传承潮汕的卤鹅文化。

鹅三拼

如今,依托冰鲜配送、卤制加工等全产业链条,汕头卤鹅已走出国门,“飞”到全球食客餐桌。李恒勤高兴地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们将非遗产品变成地道的潮汕手信,卤鹅不但畅销本地,更走出汕头,销往全国各地。

作为汕头市狮头鹅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恒勤希望通过努力,让狮头鹅成为一张走出去的汕头美食文化名片。他表示,卤鹅已不仅仅是一道美食,还成为海外侨胞的一种眷恋和乡愁。他将坚守传统文化的纯粹,让家乡美味香飘更远。

作者:汕头融媒记者 陈文兰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1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