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汕头市 图1张
  徐从康
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汕头市 图2张
  谢作提
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汕头市 图3张
  洪生标
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汕头市 图4张
  卢超

  城市要发展,人才是根基。近年来,汕头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敞开怀抱广纳四海英才,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的舞台,让大家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广大人才扎根汕头、贡献汕头,在各自岗位上勇挑重担、发挥所长,为汕头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昨天,参加第二届汕头人才周开幕式的多位高层次人才代表接受记者采访,畅谈汕头创新创业氛围,为城市聚才引才建言献策。

  增强人才引领驱动

  当前,汕头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高地,这也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汕头大学理学院教授徐从康自2018年作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引进至汕大理学院物理系,以精湛的学术水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来汕头大学5年了,这5年中深刻感受到汕头爱才惜才、渴求人才,在这种氛围中,我工作很开心,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汕头大学,徐从康全力投身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柔性透明电子OLED封装超高阻隔膜研究,“这是一项‘卡脖子’技术。”据徐从康介绍,目前国内超高阻隔膜主要从发达国家进口,该技术不仅能用在高端显示上还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封装上,还可以用在食品药品包装上。汕头的食品药品包装薄膜发展在全国很出名,但食品药品包装高阻隔膜还是依赖进口。“汕头市包装薄膜急需提升其产品质量,与我们正在研究的方向一致,学校科研处以高阻隔膜技术为主题召开了汕头市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研讨会,反应强烈。”

  徐从康告诉记者,学校与万顺新材建立了功能薄膜联合实验室,还与超声电子进行深层次的合作,相信随着与企业合作的深入,高阻隔膜技术一定能够有效提升汕头市企业在食品药品包装薄膜的质量,推动食品药品包装膜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致力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国际化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学,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学者汇聚于此,共同推动创新研究、环境保护和社会繁荣。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谢作提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有机发光器件、微型电子电路以及无线通讯。“我的研究领域与汕头本地产业有一定的契合,如汕头本地的超声显示器就是一家从事有机发光器件相关的产品研发与生产公司。”谢作提说,学校今年与汕头移动和三峡新能源汕头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申请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利用三方的技术优势,一同服务于汕头的海上风电产业,比如利用无线通讯技术搭建在线监测系统,为海上风电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汕头通过举办人才周活动,向海内外传达汕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强烈信号。在谢作提看来,人才是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引进人才,不少城市已经享受到了引进人才对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汕头市官方和人社部门十分重视引才工作,近几年对新引进的人才给予了生活上和政策上的支持,这是非常好的开始,但与各大城市相比,规模、力度和层次方面还比较小。汕头有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等高校以及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平台,为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但如何在与各大城市的人才竞争里面体现汕头的优势,最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需要官方和人社部门仔细评估并出台一些可持续的政策。徐从康表示,汕头是经济特区,希望在未来能够发挥经济特区的定位,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胸怀吸引人才,有了更多的人才,汕头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凝聚人才发展合力

  近年来,我市通过培育、选拔、引进等方式,推动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花卉育种推广研究室主任,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洪生标,作为乡土人才代表参加第二届汕头人才周开幕式。

  1995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洪生标在汕头农科所已工作了28年,一直从事红掌、蝴蝶兰、文心兰等高档花卉的良种选育、种苗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及其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为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洪生标带领团队积极主动对接本地区企业、镇街道和社区村居等开展技术帮扶,深入了解具体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一线基层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积极推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洪生标说,汕头农业历来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素有“种田如绣花”的美称,官方也十分重视汕头传统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积极推进现代效益农业和现代花卉业发展。汕头市农科所一直注重农业科技和人才培养,包括为科技人员搭建内外研究与示范推广平台,让科技人员技术成果得到及时转化;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让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得到持续推进。

  随着我市区域人才集聚中心的建设,目前已聚集了1000多名高层次人才,活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持续发挥关键作用,释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我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2017年毕业后就回到了汕头,在光华科技工作至今。”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卢超介绍道,光华科技有科研人员192人,企业拥有12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和3000多万的研发设备,并联合领域内高校、研究院等优势单位组建“产学研用”团队,为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也让他一直能安心、专心地从事锂电池材料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的研究。

  卢超说,汕头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留用,不断升级和完善人才政策,这也使得企业更有优势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汕头可以进一步推进企业、高校和人才三方的对接,为汕头构筑人才高地、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提供更大助力。

  据了解,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汕头人才周”,一年来,我市出台人才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完成第一轮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引进博硕士4500名,今年下半年启动实施新一轮引进计划;借举办南澳科学会议的东风,先后迎来包括50位院士在内的240多位专家,开展了13场次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促成合作项目104项;成立“潮医智库”“潮师智库”,一大批潮籍院士、名家心系桑梓、反哺家乡,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下来,我市将一如既往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让汕头成为广大人才的向往之地、成就之地。

作者:蔡晓丹 陈史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0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