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以“头号工程”之势开创“百千万工程”新局面

29871703204703786.jpg
与会人员参观凤凰镇棋盘村生态茶园。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春生 摄

  冬日的寒流,挡不住“百千万工程”的奋进热潮。12月21日,潮州召开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会议梳理实施“百千万工程”进展成效,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并部署下一步工作。

  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关键一年。在即将进入第二年的重要节点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高质量推进新一年工作,意义重大且深远。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凤凰探索

  冬日里,地处潮州北部山区的凤凰镇仍然满目葱茏。沿着绿意盎然的盘山公路,与会人员来到了现场会的第一站——棋盘生态茶园。

  “在这里,茶农用一部手机就能种好茶。”潮安区茶叶协会会长林程辉告诉记者,棋盘生态茶园是凤凰智慧茶园的先行点,率先安装了智能化喷灌、监控、导视、病虫害防治等数字化农业应用设施,对茶园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质、土壤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管控。“如今,茶农无论身在何处,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茶园内的温湿度、光照、风速等信息。何时采青,何时晒青,也都有科学数据供参考。” 林程辉说。

  在智慧茶园基础上,凤凰镇大力开发茶山自然景观风貌,建设遵循原有机耕路和溪流走势的观光栈道和景观平台,打造了集观光、文化、研学、体验、特色产品经济等业态于一体的“茶文旅综合体”。

  如今,像棋盘生态茶园以“三产”促进“一产”的例子,在凤凰镇比比皆是。2021年以来,凤凰镇先后有22家民宿登记备案。位于东兴村的凤凰谷恺德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民宿与凤凰单丛茶博物馆仅一墙之隔,二者紧紧围绕茶产业、茶文化、茶生活做文章,让游客在清新别致的环境中品茶香学茶艺,沉浸式体验茶文化。

  乘着和煦的冬日暖阳,走进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天下茶业生产基地,满目绿意,茶韵芳香。“两个人一天能做1000斤茶。”“一台色选机运作1小时相当于100人工作8小时。”……作为产业园建设主体之一,天下茶业近年来投入上千万元购置了一批现代化的制茶、捡茶设备。“机械化的应用,在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为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提供基础。”基地负责人陈玉春告诉记者。 

  凤凰镇是“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今年以来,该镇坚持突出茶产业集群、突出茶科技赋能、突出茶文旅融合等“三个突出”,在实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道路上作出了重要的探索。一是突出茶产业集群,建设1个省级现代产业园、6个省级茶叶专业村、12个“一村一品”项目。推动凤凰单丛茶“四统一”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申报广东省单丛茶地理标志特色示范小镇。规划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带动周边产业链衍生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凤凰单丛茶产业集群。二是突出茶科技赋能,重启茶叶检测中心,自主抽检茶样3000多份,加强茶叶质量监管;拓展“数字乡村”信息平台功能,推广5G、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开展茶农培训行动,培训高素质茶农4000多人次。三是突出茶文旅融合,成立凤凰山茶旅促进会,引进天池索道、凤翔峡漂流等文旅项目;构建民宿产业新业态,恺德苑民宿上榜广东省首届“向往的庭院民宿”,凤凰镇获评全省首批乡村民宿示范镇。

  “一县一策” 为“强县促镇带村”找准赛道

  在21日下午召开的现场交流会上,各县区,饶平县汤溪镇、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等多个重点镇、村,市“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以及有关企业纷纷晒出“百千万工程”推进成绩单,总结交流经验做法。

  记者梳理发现,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潮州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就是针对“县镇村”三个不同层次的区域节点,实施“强县促镇带村”,聚焦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让各县区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之路,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在县域层面,潮州突出潮安区“工业强区”特色优势,以“五大提升行动”为牵引,深入实施产业倍增行动,当好全市制造业当家生力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78亿元,比增4.6%。饶平县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突出“临港新城”特色优势,坚持港产城联动,推动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等园区扩容扩能、提质提效,争当全省“融湾建带”排头兵,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25亿元,比增5.7%;突出湘桥区“中心城区”特色优势,纵深推进“六大行动”,抓好产业经济发展、古城保育活化、新城规划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49亿元,比增0.1%。

  镇街是联城、带村重要环节。潮州按照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要求,围绕“三清三拆三整治”、“三线”治理、“风貌示范带建设”等重点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同时,“一镇一策”推进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做强做大,打造世界级“糖果小镇”,加快10个省级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

  饶平县柘林镇是潮州另一个“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该镇的发展关键词是“临港经济”。今年来,柘林镇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种业,借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力量与实验成果,投入8000万元高标准建设省级花鲈良种场,“以大带小”推动育苗产业全面发展,项目(一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现已基本完成32个养殖池建设,建成后年产值约3亿元。同时,优化升级海上网箱养殖模式,加快推行近海网箱养殖“去木换塑”改造更新,发展以重力式深水网箱为主体的深远海养殖,全镇现有新型塑胶渔排40格,重力式深水网箱16口,进一步提升渔业生产效益和质量,不断引导养殖户从“近海”走向“远海”。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如今,韩江东岸的社光村俨然成了“城市后花园”。交流会现场,社光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村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好经验。

  社光村是湘桥区桥东街道的一处宝地,虽然是“村”,但它离潮州古城仅10分钟车程。今年来,乡村振兴战略与“百千万工程”在这里实践,取得不错成效。社光村利用毗邻古城区和周边景点优势,探索“农旅+”发展模式,延伸旅游路线,让农旅成为发展“新引擎”。该村通过把资金、产业、土地等资源有机融合起来,把“沉睡”的闲置土地和池塘再次“唤醒”,创新探索“文旅+休闲+教育+体验”多元化发展新模式,先后盘活土地约28亩,打造了社光共享菜园、研学基地等打卡点,配套餐饮美食与农田小火车、儿童足球场、小桥流水等多个休闲娱乐区域,形成具有农产品展销、团建、室外婚庆、文化演出、夜间经营等功能的场地,让社光共享农场成为周边的热门打卡地、市民周末假日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位于饶平北部的东山镇东明村,虽然缺乏社光村那样的区位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发展“密码”。该村立足传统青梅产业、竹产业,积极探索农旅结合发展模式。一是打造赏梅基地,依托成片梅林,建成占地120亩的青梅种植及旅游观光示范基地。二是发展竹编产业,完成东明村竹艺加工厂建设,逐步打造竹编竹艺展示及销售平台;三是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建起农家乐、采摘园、特色民宿;四是带动旅游从业者增收,鼓励村民传承竹编技艺,经营土特产、特色小吃,共享东明村乡村旅游发展“红利”。

  社光村、东明村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也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就是充分利用好本村的特色优势,盘活土地资源,科学谋划农旅项目,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因地制宜探索出富民兴村之路。

  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今年来,潮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大大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在“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统筹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潮州持续开展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加强农村风貌营造管控,接续打造凤凰山茶旅走廊和200个不同场景美丽乡村示范。此外,高厝塘村、石谷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潮安区叫水坑村被列入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佳涛)

编辑 翁纯 责任编辑 吴燕珊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