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骗子最怕这类人

节日期间,人们社交活动多,接到的电话、信息也多,这也是不法分子行骗的活跃期。对此,公安网警部门提醒广大市民:接到不明电话、网络视频等可疑情况时置之不理,或直接将其删除拉黑并及时报警。实在搞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就牢记以下“三点”:我没钱、别找我、不转账。

“年纪较大不会加微信的,只教一次”“挽留过一次还是拒绝的,就假装礼貌挂断”“明显不相信的,就别浪费时间挽留”……你以为这是来到了某个销售培训营?不是的。近期,某地警方打掉一电诈引流团伙,查获了200多套电子版诈骗引流话术,从中发现原来诈骗分子最怕遇到这样的人群:

一、不要红包。拒绝加微信的、红包也不要的,只挽留1次,若对方还是拒绝,就只能挂断;二、起疑心的。对方问“是不是诈骗?”“是骗人的吧?”这类话时说明已起疑心,只能直接挂断;三、换人接听的。通话中换身边人接听的,大概率是身边人已经起疑,就没办法继续编故事了;四、不会操作的。年纪较大的人若不会操作微信、网上转账,只教1次,若还是不会或产生怀疑,只能停止诈骗……

看到这里,你以为这是诈骗团伙良心发现?不!他们是为了提高行骗效率,在引流阶段尽量排除“聪明人”,找出更容易行骗的对象。以上这些人群的理性做法常常让诈骗分子深感头痛,无处下手。

住在珠池路某小区的方先生近期就先后接到过多个短信,另外还有几个以“177”开头的外地号码电话,内容都是声称他在一银行有多笔大额消费,又未按期还款,已被银行方委托律师进行追讨并准备诉至法律程序,结果将对他产生征信不良记录,要他尽快回复并配合调查。刚开始时他还以为是哪个外地客户来电,接听后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事后他听说有朋友和邻居也接到过类似的短信和骚扰电话。

多数骗局之所以会成功,是利用了人们心中的一丝“贪念”。一定要牢记“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要贪图小便宜, 捂好“钱袋子”守住“血汗钱”。

作者:汕头融媒记者 陈敏

发表日期:2024年02月1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