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旅融合 擦亮百载商埠文化名片
▼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独特滋养。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增进文化凝聚力等方面内容,立足本职工作献言献策,助力汕头擦亮百载商埠文化名片,增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关于促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就被确定为大会议案之一。该议案提出,近年来,汕头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小公园保育活化工作成效显著,英歌舞“火出圈”,美食影响力持续扩大,独特的历史文化、非遗民俗活动和美食吸引众多游客慕名打卡,“文化+旅游+美食”的文旅发展路径正在加快形成。要持续深耕文旅经济,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把汕头打造成为国内外有名的旅游目的地。
市人大代表黄晓霞表示,红色基因、侨乡文化等独特的文化气质是汕头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汕头有小公园、樟林古港、陈慈黉故居,侨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以狮头鹅、动物舞蹈,英歌舞等为代表的汕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闻名遐迩。不同城市的差异化,为游客带来新体验。黄晓霞认为有关部门可通过挖掘汕头文化的内涵、提高汕头文化的价值、打造汕头文化的品牌,同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业态引导,打造一批有汕头记忆的文化产品,建设宜居宜游的城市,让游客“喜欢来”“留得住”“带得走”。
新年伊始,省委常委会首站调研来到汕头,专题研究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汕头工作,强调要“持续深耕文旅经济”。龙年春节,汕头2000余场文旅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推介汕头文旅资源,景区活动亮点纷呈,民俗活动“潮”味浓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汕头。据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公布假期旅游热门目的地,汕头位列全国前50名。今年春节期间,汕头共接待游客超507万人次,旅游收入43.7亿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代表委员们认为,如今,英歌舞“火出圈”,潮剧更是亮相央视春晚,潮汕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汕头应该乘势而上,深挖潮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好“文化牌”,做好“侨”文章,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推动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市政协委员杨映红认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需要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建议充分发挥汕头地方高校智库作用,与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机构进行合作,设立“校馆合作研究基地”。依托双方资源,在文化资源、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组高水平研究团队,共推高质量研究成果。校馆合作研究基地的设立,将从更高的层次推动汕头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市政协委员张鹰认为,加强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要抓好艺术人才的培养。作为汕头文化艺术学校的校长,张鹰特别关注潮剧青年人才培养,他表示,接下来要继续加强和深化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战略合作办学,继续争取跟上海戏剧学院合作举办第二期的潮剧本科班,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潮剧青年人才。
有代表认为,汕头文化大放异彩、“强势出圈”,汕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应该利用好“家门口”的资源,将潮汕元素产品巧妙融合到文化产业之中,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融合发展,让城市文脉焕发生机。
市人大代表王曼芸表示,汕头澄海区侨资源禀赋,玩具创意产业基础完备厚实。王曼芸认为,汕头可以进一步发挥玩具创意产业基础优势,培育壮大“玩具+文化旅游”,深挖地方华侨文化等资源,培育一批精品原创IP,依托深厚的玩具创意产业基底,开发兼具文化内涵、创意含量、市场青睐的玩具衍生品,在文创玩具中突出鲜明潮侨文化、传统文化特色,为玩具创意产业赋能。同时借助文创玩具,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也通过打造蕴含传统文化内涵的玩具乐园、融入玩具创意元素的文化景区,激活旅游消费市场,为文旅经济添彩。
发表日期:2024年03月02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