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态环境 推动汕头更绿更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绿美汕头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推动绿色发展,描绘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版图”,打造林、海、城交融,具有汕头特色的生态宜居城。今年,市官方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绿美汕头,在优化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新一年要如何推动绿美汕头建设再上新台阶,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推进石风景区绿美建设

  石风景名胜区既有深厚的开埠人文底蕴,又有旖旎的自然景观。景区与汕头市区隔一湾内海相望,构成了山、海、城相融的美丽风景线,也形成与小公园遥相呼应的开埠文化与自然生态融合的旅游地标。近年来,市委市官方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市中心区与南滨和石风景区的交通建设,海滨新城、潮汕文化博物馆等现代景观建设与景区相得益彰,使之更焕异彩。去年,我市又将石风景名胜区列为绿美生态示范点开展建设。

  目前,石风景名胜区作为示范点建设的九龙湖广场和杜鹃谷已完成场地修整、绿化等,“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景观初现雏形,但从打造辐射粤东的山水人文旅游目的地和面向世界潮人的度假区目标,就整个景区在建设中活化利用森林资源、自然景观、红色资源、开埠文化资源等优势,深化弥足珍贵的开埠文化与自然生态文化融合的价值挖掘,做大特色文旅文章,仍然大有可为。

  市人大代表庄晓建议,要加强林相资源保护,做好景区林相计划,加强笔架山、香炉山等关键山林植被地域的恢复提升工作,在关键景区景点、出入口位置营造新的自然旅游景点,加强特色林补种维护,合理控制进入景区车辆数量。开辟古树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教育场地,大力开展植物认养认种,开展科普教育,与其他自然、人文资源设立旅游路线,展示潮汕特色的自然生态文化。推动生态廊道断点修复,做好“景区+”服务,推动景区服务进一步向周围社区延伸。深化资源挖掘,让景区绿化步道建设和古树古木保护与历史建筑串珠成链,升级石景区功能活力。

  推动绿化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近年来,汕头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持续推进打造高颜值“花园城市”。目前汕头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3.29%,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5平方米。市政协委员官健宁认为,将汕头城市绿化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不仅创新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融入经济双循环,还可以改善城市工作生活质量,增强城市人文景观,打造城市绿色名片。

  为此,官健宁建议,可以根据汕头每一区(县)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改进完善城市绿化规划,提升城市绿化规划编制水平,利用汕头城市外围山地、水面、湖汊、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提升城市绿化总体水平,注重绿化树种、绿化方式的选择,正确处理好绿化、美化、香化和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探索屋顶绿化发展途径,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加强城市绿化建议监督。

  提高新河沟绿化水平

  近年来,汕头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先后新建和改造提升津湾公园、东海岸公园、开放广场、南滨公园、星湖公园等一批现代化综合性公园,城市环境空间品质得到显著提升。然而,随着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时代,在建筑高度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呈现出尺度小、布局散的特征,建设大型的综合性公园越来越难,而充分利用河道沟渠沿线建设一批滨水带状公园,成为推动城市环境品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民进汕头市委会建议,在满足相关绿地控制指标的基础上,要将自然生态与地域人文相结合,精准设计、合力布局。在强调城市景观协同、历史文化植入和古树名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滨水空间的“精雕细琢”,同时重点考虑慢行系统建设,完善过街设施、无障碍设施等规划设计,以方便老年人、儿童及残障人士使用。建成后可通过专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委托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供给等方式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可以将潮汕地区的海丝商贸文化、海防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新河沟滨水公园的规划建设中,进一步彰显汕头城市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作者:李德鹏

发表日期:2024年03月0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