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块到双百亿的商业王国,这位饶平人逆势成长,改写韩国证券史
▼
从100块到双百亿的商业王国,这位饶平人逆势成长,改写韩国证券史
2024年03月18日 16:16 来源:天下潮商综合作者:
他多方筹借100多元路费,到深圳开始打工生涯;他从模具技工做起,白手起家打造出双百亿规模国际化科技产业集团;他改写了韩国证券史,带领企业成为在韩国上市的第一家外国企业。他的创业史是一部中国创客的成长史,他就是潮商刘志雄。
刘志雄,三诺集团董事长兼CEO,新加坡管理大学工商管理博士,深圳市第五、六届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深圳市物联网协会会长,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创会会长,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执行会长。
刘志雄认为,自己一天不能做到经济独立就会给家里多添一天的麻烦。于是,当时只有17岁的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休学,自己挣学费,然后再回去上学。
回忆起自己的年少时光,如今已到中年的刘志雄平淡的语气中,仍然带着一丝坚定,“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靠自己。我下定决心,流自己的汗,走自己的路。”
1989年,他暂且放弃了读书,带着东借西凑的100多元,刘志雄背着一个空空的行囊来到了深圳。在为找工作晃荡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在蛇口一家由香港和日本合资的模具厂拥有了一个岗位,因为他的字写得好,他被安排做文字工作,类似于现在的文秘。因做事勤快认真,刘志雄赢得公司上下赞誉。
刘志雄一做就是一年。当他赚了学费准备回家继续读书之际,看到了一个让他改变一生的机遇——模具。
“当时我对模具充满了好奇,因为它是包含有物理、工程、数学等组合在一起的技术活。但当我去一家做模具的香港公司应聘时发现该公司不招学徒,我对他们说我不要工资,替你们干活。
主管听见很吃惊,觉得我很执着,便勉强答应了。最终很幸运地进入到工厂做学徒、学模具,掌握了一门手艺,有个自己的技术。”刘志雄说道。
然而不幸的是,这家香港公司一年之后就要迁移了。于是,刘志雄又得出去找工作,这时来到了一家民营企业,也是做模具。
“我说我要做技工,那年我才20岁,大家都觉得我年龄太小,不靠谱。我讲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老板我来自一个模具世家,很早就开始学习做模具了。我对老板说,你给我三个月,如果我做得好,你再给我技工的工资。”
实际上,刘志雄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但进了企业之后,他发现之前在香港那家公司学习的模具制作本领帮了他很大的忙。
过一两个月,他就当上了技工。没多久,又当上了组长,接着升为主管、经理,至此真正在深圳顶住了生存压力。
就在那时,刘志雄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将模具制作承包下来呢,这样不仅能支配自己的时间,还能够多跑一些客户的单子。
于是,他对当时的老板说,你接单,我承包,有问题我负责。然后开始招学徒、招员工,帮各个工厂承包模具。就这样,他成为了一个承包工头,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据刘志雄回忆,当时的经济情况很不好,有一家即将倒闭的香港工厂要卖掉自己的设备,趁着这个机会,他把这家工厂的设备租赁下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拥有了自己的车间。
“我又做总经理、又做会计、又做师傅、又做营销,借助我以前做模具的良好口碑,第一年承包下来,我赚了100万元!”
想起自己当时挖到的第一桶金,哪怕时隔多年再次提起,刘志雄依然有一丝兴奋,“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在树立你的名声和品牌。你做得好,人家才敢相信你,才敢将东西交给你做。”
1995年8月,刘志雄用赚来的100万元人民币又收购了一个濒临倒闭的模具厂,有了自己真正的工厂,取名“迅鸿达”,为多家全球知名音响品牌做模具加工。当时,迅鸿达做出来的音箱模具都非常好看。
与此相对,彼时洋品牌垄断了中国音响市场。而刘志雄在深圳赛格、华强北,或者北京中关村看到的国产电脑音响,非黑即白,粗糙简陋。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他脑中发热:我来做多媒体音箱,款式工艺一定比别人做得好,我要做自己的品牌。
1996年,刘志雄将“迅鸿达”正式更名为“三诺”,“三诺意味着品质、服务、价值三方面的承诺。我为公司定下你的期待,我的承诺的经营理念,意思是不仅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要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将其作为企业努力的目标和追求。此后,三诺顺利从模具配套加工转做音响产品,正式推出自主品牌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款多媒体音响。
事实证明,刘志雄的感觉是正确的。
1997年,刘志雄正式进军音响行业,三诺新开发的产品一上市,就风靡了当时的市场。
1998年,刘志雄乘胜追击,三诺在国内推出了“中国声”数字合成影院,发起震撼全中国音响界的“中国声”,独特的概念又给他赢得了市场,很快三诺音响红遍整个中国。
当时,三诺勇夺销售量、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3个第一,并获得中国电子音响协会颁发的家庭影院最高荣誉标志“A”称号。此外,公司还搞定了沃尔玛、罗技、创新科技、TCL、方正、清华同方、联想、海尔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彼时,,三诺的产品出口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业绩连年翻番。
不过,企业的发展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1998年,刘志雄跌了一跤,也遇到了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大挫折。“当时发展得实在是太快,很多商家开始争夺我的代理权,公司一下子就赚大了。市场供不应求,工厂日夜赶班,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新出的产品上市不到半年,开始频频退货。”刘志雄说:“一次特别严重的质量事故,我们的人都认为没救了。但是货出去了,钱也收到了,公司很多员工都劝我说,刘总,把公司关了吧,一下子赔出去个几千万上亿的不值当。”
“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没有犹豫过,我拒绝跑路。我对我当时的员工说,既然我的公司叫三诺,我就一定要信守承诺。直面这个质量事故,是我们的问题我就应该承担,企业诚信大过一切。钱,我可以不要。”刘志雄说,他坚持承担了所有责任。当时,三诺的很多员工都离开了,销售部一个人都没有了,就剩下他一个人,事业突然间跌入了谷底。
1998年、1999年、2000年,刘志雄背水一战,用了3年的时间去换货还钱,陆续赔出去几千万,但他不曾放弃。
“光是这个事故,我缓了两三年。在这个难关,我学会了如何治理企业内部的结构,怎么将产品质量体系搭建好,如何提高企业的‘硬功夫’。”刘志雄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唯有信念是无坚不摧的,面对困难和人生,永远不要选择回避。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恰恰是这几年,刘志雄学会了如何治理企业,同时构建了国际化质量体系,练好企业的“硬功夫”。随着内部管理的日渐规范以及“言出必行”的良好信誉,三诺重新夺回市场份额,成为众多世界著名品牌可信赖的长期合作公司。
从1997-2007年,刘志雄把三诺从一个简陋的模具加工厂,发展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音频原创品牌。刘志雄开始思考科技产业与资本的结合,并带领三诺成功在韩国证券市场上市,成为了韩国历史上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
三诺在韩交所受到的礼遇无疑是隆重的:2007年8月17日,韩国证券交易所大楼历史上第一次挂起了20层楼高的三诺上市祝贺广告。韩国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金融监督院院长、财政经济部局长等官方高层都参加了三诺股票挂牌交易仪式。
当时,在韩国证券市场上市并非易事,因为韩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根本没有外国企业在这里上市的先例。所幸的是,韩国证券交易所对中国企业到韩国上市一路开绿灯。为使中国企业成功上市,交易所还破例修改了不许外国企业上市的规定。
作为第一家将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刘志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觉得肩上很重,我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中国企业、中国概念,代表的是外国企业,我这个企业上市不好,大家会说我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经过漫长筹备与煎熬,2007年8月17日,刘志雄终于等来了即将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敲钟的那一刻。站在韩国证券交易所里,忐忑不安的刘志雄按下了上市的按钮。按完按钮,刘志雄如释重负:“如果韩国上市不行,那再回香港上呗!”
当时,三诺上市的前一天,恰逢韩国股市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遭遇了严重的暴跌,一天下跌7%。”然而,三诺一开盘,即以高出招股价500韩元的价位吹走了一片愁云惨雾,并以高出开盘价15%的涨停板收市,给韩国股市打了一剂强心针。实现了韩国证券无外国企业上市的历史突破,也创造了连续12天每天15%涨停的新纪录,让拥有三诺52.5%股份的三诺数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雄,每天身价增长2个多亿人民币。
随着2007年上市之后,三诺加快了拓展的步伐,先后收购一些港资、台资企业,业务扩充多元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逐渐成长为一家以智慧生活为核心的双百亿规模国际化科技产业集团。如今,三诺将业务拓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与众多全球500强企业建立了合作,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推动中国制造迭代升级。
为满足标准化大规模制造和个性化定制,刘志雄在深圳宝安建设了100米高、200米长的“工业上楼”三诺智慧声谷,重点打造可覆盖从创意到制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灯塔工厂,构建个性化定制智造平台,满足未来产品场景化应用需求,为国内新品类崛起和品牌出海助力。项目初步规划2024年投入使用,致力打造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工厂的标杆项目。
在接受采访时,刘志雄表示他常常思考,在产业变革新常态下,什么是这一代企业家的责任?他觉得应该是“成就自己,帮扶他人”。
刘志雄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创客,对创业者的艰难感同身受。如何让创业者们少走弯路更快成功?三诺推行B2S 模式(Business Backed Startup),开放产业资源、商业智慧及金融资本,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创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三诺链接全球创新源头,结合三诺多年来形成的设计、供应链、智造和市场等平台优势,打造一个从“0到1到100到10000+”的产业力平台,推动创新力、形成产业力。
过去几十年里,刘志雄坚持做实体制造,虽然中间他也曾羡慕过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但他认为创造出优秀的产品,就是实体制造业存在的价值。刘志雄对实体经济的坚守,来源于对制造业的热爱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天下潮商综合编辑
来源:新华社、三诺集团、中国经营网、凤凰网、深圳晚报等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