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传统艺术影响力 推动汕头各方面发展

▼
近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与汕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共同举办的“南粤之春·潮韵汕头”——当代美术名家走进汕头“百千万工程”主题采风写生展览活动在我市举行,全国美术名家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挖掘汕头的文化底蕴与发展之美,共绘汕头美术事业薪火相传的时代篇章。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故宫研究院中国画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许钦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潮汕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希望文艺家们把传统艺术发挥更大影响力,推动汕头各方面的发展。
“带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站在汕头这片承载着我艺术根脉的土地上,我的心情格外澎湃。”作为从潮汕大地走出的艺术大家,许钦松始终心系家乡美术事业发展,看到展览上这批凝聚着艺术家们心血的佳作,看到一幅幅以画笔探寻城市文脉传承与时代新貌的精品力作,家乡的迅猛发展令许钦松十分感慨,他深感艺术的力量能唤醒乡愁,赋能未来。
艺术根植乡土,笔墨回应时代。许钦松自幼听着韩江的潮声长大,潮汕的山海,早已融入他的血脉,笔下的山川大河、云雾缭绕,无不蕴含着潮汕大地的灵气。去年底,他莅汕参加“两大盛会”,带领学生为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创作了国画作品《岭东潮声》,以笔墨捕捉潮汕大地的时代脉动。这一次,他又回到汕头采风,与诸位画家走进妈屿岛、南澳岛采风写生,用画笔记录下“百千万工程”给家乡带来的崭新气象,他最深的感触是:家乡在变,却又未变——变的是城乡风貌,不变的是潮人精神。
“这几年我也不断地回老家,看到家乡除了经济建设有很大的改变之外,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很好的盼头,特别这次开幕的全国名家走进汕头 “百千万工程”系列展览,办得非常好,非常成功,进一步通过画笔表现家乡的建设风貌,抒发我们对故乡的眷恋。”许钦松表示。
“旁边就是潮声在呼唤,海潮在涌动,使得我身临其境,特别感动。”在汕采风期间,在妈屿岛,许钦松看到传统渔村焕发新生,文旅融合让海岛焕发活力。在南澳岛,他站在礁石上聆听海浪的节奏,那轰隆的潮声,仿佛在诉说汕头人“敢闯敢拼、勤劳坚韧”的性格。这些鲜活的场景,正是《岭东潮声》的灵感来源——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曲献给故土的赞歌。在南澳采风时,许钦松有所感悟说道,“海的题材在中国山水画中并不多见,但正是这种挑战,推动我们探索新的艺术语言。”他认为,作品既有传统山水的气韵,又有当代生活的温度,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看到汕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让更多人看见汕头的蜕变与潮韵的永恒。
笔墨丹青,贵在传承与创新。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深情刻画,也有对生态保护、城乡融合的前瞻思考,既能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深厚积淀,又能看到新时代的艺术探索,让传统与当代在画布上碰撞出新的火花。许钦松认为,潮汕文化历来有“耕读传家、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既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坚守上,也体现在改革开放的闯劲中。作为画家,既要传承岭南画派的笔墨精髓,又要以创新思维回应时代,让传统山水画承载当代审美。
此次采风活动汇聚了当代美术名家的力量,以“南粤之春”为题,正是要用艺术的视角捕捉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动人瞬间——乡村振兴的汗水、文化传承的坚守、山海协作的壮阔。活动以写生为媒,不仅是对自然与人文的礼赞,更是以艺术之力助推“百千万工程”。
“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艺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热切期盼我们在对年轻人的培养上要狠抓,出实招来扶持培养他们,为我们的事业补充越来越强大的队伍和力量。”许钦松说。
“我想潮汕传统文化底蕴特别深厚,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文艺家,特别是有非常有创意的人才,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转换为一个新时代的表述,特别是新的风格样貌,新的表达形式,来彰显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得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推动汕头各方面的发展。”许钦松希望,这次展览只是一个起点,希望未来有更多艺术家走进汕头,用丹青共同绘就“百千万工程”的锦绣长卷,也希望更多年轻人接过画笔,让“潮韵汕头”成为岭南文化的名片,让潮汕文化在创新中生生不息。
发表日期:2025年05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