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筑牢“技术底座”

近日,依托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40兆瓦级风电机组电气及动力学六自由度实验平台”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重点项目——“大型风电机组六自由度全功率智能测试平台”项目成功立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管理要求,13日上午,我市组织项目有关单位召开“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标志项目正式进入执行阶段。现场经过严谨的质询与深入讨论,专家组对“大型风电机组六自由度全功率智能测试平台”项目实施方案的战略性、创新性与可行性形成了高度共识,一致同意通过论证,为后续建设按下“加速键”。

“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良好开端。” 出席会议并担任论证专家组组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高金吉表示,风电机组在大型化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亟需行业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支撑。六自由度测试平台项目的实施和后续服役,将帮助我国在超大型海上风电装备研发领域构筑竞争制高点,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与国家双碳战略高度契合。他希望项目组在开展装备研制的时候要汇聚多方力量,打破壁垒,不做“跟随式创新”,积极贡献中国特色方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当前我国最高级别的研发项目。本次获批立项的“大型风电机组六自由度全功率智能测试平台”项目由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牵头,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作为项目负责人单位,联合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中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企业、高校共同承担。项目拟开展“六自由度地面测试平台-被试风电机组系统刚柔耦合强非线性动力学机理”研究,突破动力学建模仿真、载荷谱复合加载、驱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40兆瓦级风电机组六自由度全功率智能测试平台并开展应用验证,建立基于全工况地面试验的大型风电机组研发与检测标准体系。

“这是服务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项目牵头单位、华润电力广东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苏小溪表示,项目依托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高能级平台,能突破当前风电机组超大型化设计和运行所面临的“卡脖子”技术瓶颈。项目负责人单位、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进一步阐释,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核心“技术底座”,“中国风电已进入‘无人区’,由跟随来到引领阶段,30兆瓦级机组即将问世,这样的大科学装置正是下一代风机研发的关键支撑。”秦海岩告诉记者,项目预计2026年底建成,2027年投入调试。

近年来,汕头把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作为“十四五”时期的主导产业,加快打造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此次项目的启动,是汕头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服务“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实践,也是我市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在大型风电机组全功率智能测试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海上风电装备的研发设计、性能验证提供国际领先的支撑平台,加速汕头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成型,助力广东省乃至全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风电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项目论证专家组成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储能建设分会会长王仲颖指出,汕头推进海上风电大型化开发,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绿色转型意义重大,“先进技术不仅能支撑中国经济腾飞,更可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守道也表示,汕头完备的风电产业布局与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国风电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项目所在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基本竣工,其依托的40兆瓦级实验平台基础桩施工也已完成。未来,汕头将以一流营商环境和政策保障,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加速打造国家海上风电产业根据地与国际创新策源地,向着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目标奋勇迈进。

作者:林黛婉

发表日期:2025年05月1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